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部,因其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这座历史名山的最大特点是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就自然风光而言,天柱山地处我国南北 ① 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既具北山之雄,又有南山之秀,兼容并蓄,刚柔相济。其独特之景观包括天成奇石、秀美竹韵、晶莹秀水、诡秘洞府等,可谓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就人文景观而言,这里有古代先贤挥毫泼墨留下的题刻,有佛道两教修行传法的寺观。天柱山的钟灵毓秀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李白吟出了“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的诗句,并表示“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更是穿越历史,被人传唱至今。王安石在潜山任舒州通判时,拥火夜游石牛古洞,作诗云:“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而 ② 于湖北黄梅地曲的地方剧种黄梅戏一植入天柱山这片土壤后,立刻奇葩绽放,唱响中华大地,《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在这里被搬上了黄梅戏的舞台。
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qíng)天一柱 B.相得益彰 C.钟灵(shū)秀 D.奇葩绽放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汇发端 B.交汇发源 C.交会发端 D.交会发源

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乐府诗集》。
B.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将进酒》都是他古体诗中的经典之作。
C.王安石字介甫,“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和《游褒禅山记》是他的代表作品。
D.我国的传统戏曲剧种繁多,表演形式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审美风格独树一帜。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平仄协调,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是对仗的基本要求。下列各组成语中,构不成对仗的一项是

A.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引狼入室——放虎归山
B.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C.守株待兔——缘木求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D.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语句中,表达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A.某市交通部门标语:“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三十公里,可以欣赏本市的美丽景色;超过六十公里,请到法庭作客;超过八十公里,欢迎光临本市设备最新的医院;超过一百公里,祝您安息吧!”
B.一位家长在女儿获奖后发短信给指导老师表示感谢:“令爱这次获奖多亏您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向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C.某单位办公室主任给博物馆馆长的便条中说:“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单位去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不得不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商量。”
D.木材商、植物学家和画家一起郊游时遇到一棵苍劲巨松,木材商说:“这棵巨松用来做家具真是太好了!”植物学家说:“这棵巨松至少有500年的历史了!”画家说:“这棵巨松的外形太独特了。”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验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文属:连缀
B.连公府不就辟:通“避”,逃避
C.衡不当世慕:趋附
D.为河间相出:离开(朝廷)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骄尚之情
秦王与群臣相视
B.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幽武置大窖中
C.大将军邓骘奇
秦有余力而制
D.验以事

斯天下民至焉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B.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不曾发现有这样的现象
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
B.第一段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载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了其在文学上的造诣。
C.第二至第四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其中第二、三段是整体概括,第四段介绍了候风地动仪。
D.作者行文笔法多变,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绘,虚实结合,摇曳多姿。

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对之如何评价?(不少于150字)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 善 在 身 菑 然 必 以 自 恶 也 故 非 我 而 当 者 吾 师 也 是 我 而 当 者 吾 友 也 谄 谀 我 者 吾 贼 也 故 君 子 隆 师 而 亲 友,以致恶其贼。
(取材于《荀子·修身》)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横线处写出诗词原句。
①杜甫《登高》中的主旨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
②李商隐《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③苏轼《定风波》中表现其人生态度的两句词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和“_______________。”
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缅怀东晋英雄刘裕的词句是“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
⑤李清照《声声慢》中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词句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释:①庾郎:庾信。南朝梁代文士,使魏被留,被迫仕于北朝。但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②率地春袍: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
这首词“翠色和烟老”中的“老”字用得极妙,请分析其妙在何处。
宋代沈义父在其所著《乐府指迷》中曾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出作者借咏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大观园的青年男女,在探春的发起下组成了诗社。刚好贾芸送了白海棠花来,他们就开始写海棠诗,用七言的八句律诗、十三元的限韵,加上“盆、魂、痕、昏”这四个字,规则很严格。
如果我们真的把诗当成一个游戏来看待的话,成长中的青少年真的可以从中学到声音和字词之间微妙的配置关系。比如前面提到他们决定要限韵,就让一个小丫头发一个声音。我们现在用的语言,每一个字有一个声音,而这个声音是有它的质感的。“en”是一种质感,“i”是一种质感,“ong”“ang”都有各自的质感。讲话铿锵有力不只是内容的感染力,也包括声音的抑扬顿挫,这是跟音韵学有关的。修辞不仅包括文字的意思、形象,也包括文字的声音。游戏当中,这些孩子把“十三元”的“en”音拿出来,他们实际上是在玩声音的游戏。
今天我们如果在电脑上用拼音输入法打一个字,就会出现这个音的所有的字,你会发现这些字音有共同的倾向,字的声音会形成一个质感的分类。这个质感不是指意思,而是指声音的质感。比如“江洋韵”是“ang”的韵,“中东韵”是“ong”的韵。“ong”“ang”的共鸣音很大,仿佛国乐中的黄钟大吕演奏出来的声音。所以“江洋韵”“中东韵”通常都是用来写颂歌或者很大气的东西的。“一七韵”是“i”韵,本身是闭口韵,共鸣的部位非常小,比如“凄”“寂”“离”“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质感,就是声音比较低,调性比较悲哀,常用来表达比较细腻的感情。如果是送别的诗,就常常选“一七韵”。
韵分为开口韵和闭口韵。口腔开得很大,共鸣的部位振动到鼻腔的韵叫“开口韵”,因为振动性大,所以传达出来的讯号也比较堂皇,有一种壮大的感觉。闭口韵是口腔不必大开得很大就能发出的声音。有一些韵,比如“由求韵”,“ou”这个韵,是在中间的,情感比较委婉。比如“秋”“酒”“楼”都是“ou”,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字加在一起,“秋天、喝酒、上楼”,就会产生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其中似乎有一种心情。
他们写海棠诗时用的是“盆、魂、痕、昏”这四个字,在他们还没有作出诗的时候其实已经有感觉出来了,这四个字决定了基本的调性。就像画画一样,基本的色调已经有了,就看你怎么去组合了。每个画家调色盘里的色彩有上百种,可是他的色彩却有可能一直在某个调性里。1904年毕加索的调色盘里都是灰蓝色调,这个灰蓝色调决定了毕加索的创作里某种忧伤的调性与感觉。“盆、魂、痕、昏”这几个字就如同绘画中的灰蓝色调。
(节选自《蒋勋说红楼梦第四辑·音韵中的质感》)
下列各选项所陈述的内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诗的游戏可以让成长中的青少年从中学到声音和字词之间微妙的配置关系。
B.要想说话铿锵有力,一方面取决于所说的内容,另一方面取决于说话的声音。
C.颂歌因为一般要采用“江洋韵”“中东韵”,所以,很多时候需要用配以国乐。
D.字的发音和色彩一样,调性决定不同的情感,画家选择色彩,诗人选择音韵。

根据本文文意来推断,“海棠诗社”的作品普遍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根据本文中的观点,分析说明《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这几句用韵的理由。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木头人
张侗
①春节回家,我放下沉甸甸的东西,母亲就撵着我们去看奶奶。几个月前母亲在电话中告诉我们,奶奶认不得人了,还说胡话。
②奶奶坐在老屋屋檐下的圈椅里,木头人般的安静,听见动静,她抬起头微眯着眼望着走近她的人,目光空洞而散乱。
③“奶奶,是我。”我喊着奔过去,抓起她枯枝般的手紧攥着。“你是谁?”我愣怔片刻,奶奶真不认识我了。我有些急躁地大叫着:“我是您孙子啊。”
④奶奶说:“俺孙子来了。”她抬起另一只手抚摸着我的头,耳朵,下巴……她的眼里涌出泪水,好像有气无力地说:“真是你!”我拿手帮奶奶擦着眼角的泪水,手顺势在奶奶脸上轻轻滑过。
⑤大概因我的到来,奶奶的话明显多了起来。奶奶说起我的到来,有着隐约的幽怨嗔怪;说起我的出息,则挺了挺身子坐周正,轻咳两声,透着兴奋自豪。缄默寡言的老人不见了,奶奶生动起来,而我有些无措,也更加无言。
⑥奶奶枯白的头发,像顶着一层薄而瘦的草木灰烬,被风雨侵蚀,上面又落满了严霜。以为我看身后的老房子,她絮絮叨叨说起老屋的好,吊上草帘子,门边和窗户周围塞紧了新稻草,屋里就守得住热乎气。我劝奶奶搬过去和我父母同住,奶奶固执倔强,发了天大的脾气,说从迈入张家大门就住在老屋里,咋能就随便搬走?我不知道奶奶指的“随便”是什么,我记得奶奶说她搬走老屋就空了,空了的老屋就滋生死气。有人住,屋子再老,都不会有一星半点儿死气。
⑦一群麻雀飞过去。奶奶说:“那是住在咱家的一群。你看,飞在最前嗉子最鼓的那只老雀子,翅膀多硬,每次我撒一把麦子都是它最先下来。”奶奶说:“有人住的屋檐永远都不会高,不会孤,不会冷,麻雀就会认得。那是家啊。心再野再大,没有比看住家更重要的了。”奶奶的手上更加温热,而肩背却屈服般的弯曲下去,被岁月的锤头无情击打着,像要狠命揳进这破败的老屋中。
⑧奶奶忽然俯在我耳边说:“待会我们就玩木头人。”这骤然陌生的话题让我呆愣住。
⑨奶奶是不是糊涂了?奶奶转着灵动而潮湿的眼睛仰看着我。我将信将疑地看着奶奶,吭吭两声,抑制不住地大笑起来。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佯装,她狡黠地微笑着,这是我浸入骨髓般熟悉的笑容。我和奶奶互相看着,带着泪花的微笑里交换着彼此都懂的宽宥。
⑩饭后的离去更让我心生不忍。奶奶像个孩子看见大人要出门似的纠缠不舍,无论怎么说,她都耍横使赖般地紧拽住我的衣后襟不撒手。拉扯缓行到了门口,奶奶满眼泪水,母亲掰扯掉她的手,她又扯拽住,母亲颇使了些力气拍打掉她的手,她却踉跄着前行一大步堵在门口,母亲赶紧架住她颤巍巍站定。我含着泪说:“奶奶,现在我们就玩木头人——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奶奶微微颔首,汪在眼里的泪落下来。我狠心转身,撒开步子近乎残忍地迈动了第一步,逃也似地离去……
⑪直到走出村口,我回身看着老屋的方向,我想到年迈的奶奶呆坐在圈椅上,望着门口,屋檐低矮,阳光里弥漫着焦糊的味道。黑白照片里才有的经年发黄般的温馨记忆,让我泪水模糊了双眼。老屋已显出岁月难掩的沧桑,那些缝隙虽然被干枯的丝瓜秧遮盖住,但是阔大的院落里却藏着曲终人散后的孤寂与凄凉。生命中曾经拥有的,都会执著地显露出来。生命中不曾拥有的,也会如影随形般的俱来。
⑫一阵冷风袭来,我战栗着,顿生风吹油尽灯枯前的恍惚,奶奶九十多岁了,父母也七十多岁了,我却不能常在跟前,我感到了撕裂般的疼痛。
而这疼痛让我一次次回首看着,在身后逐渐消失的村庄。
(选自2014年3月《人民日报》副刊,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①段写春节回家时母亲“撵着我们去看奶奶”,是因为奶奶的岁数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而我们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去看望她老人家。
B.第④段中“她的眼里涌出泪水,好像有气无力地说:‘真是你!’”一句表现出奶奶因我的到来而激动不已,也表现了奶奶因长久等待的失望。
C.作者在文章第⑤段将奶奶的“生动”与我的“无言”对比,突出表现了奶奶对我时时刻刻的牵挂,也表现了我的内疚和不安。
D.文中两次描写老屋,表现老屋的温暖与破败,表达出一种沧桑之感,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怀念与忧思,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命题。

E. 文章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传达出朴实的情怀、无奈的喟叹和深刻的反思,直接表达出守护乡土、坚守传统的情结。
第⑦关于老麻雀与奶奶的描述,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解释结尾“而这疼痛让我一次次回首看着,在身后逐渐消失的村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结合全文,探究“木头人”的意蕴。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请将“向_________致敬”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