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福建]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

A. 火的使用 B. 原始农业的产生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泉州市区有条街道的名称(下图),与哪种制度有关?(   )

A. 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主要原因是(  )
①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南移 ②泉州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③南方相对安定            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和行香碑》:"钦差总兵太监郑和(注:回族),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注:泉州灵山圣墓)行香,望灵圣庇祐……"。与"灵圣"相关宗教是( )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泉籍历史人物,不属于为收复或统一台湾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呈现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  )

A. 魏源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张之洞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4月。"……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歌词"敌人"是(  )

A. 美国军队 B. 英国军队 C. 日本军队 D. 法国军队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国37年,人民军队班长董存瑞舍身炸敌碉堡,用年轻生命为部队的前进开辟了道路。当时人民军队的名称是( )

A. 工农革命军 B. 中国工农红军
C. 八路军、新四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宣传壁画烙上时代的印记。下图所示内容说明当时中国社会出现的问题是(    )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高速度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联折射社会的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庆改革春风,昔日至今朝迎开放社会。"反映哪一历史事件?(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1964年10月,第一颗,爆炸成功",相关( )

A. 原子弹 B. 导弹核武器
C. 氢弹 D. 人造地球卫星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印度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商人属于(    )

A. 首陀罗 B. 吠舍 C. 刹帝利 D. 婆罗门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内容是林申同学整理的笔记要点。由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文艺复兴 B. 三角贸易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原因是(   )

A. 殖民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B. 封建专制统治十分腐朽
C.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D.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激化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指瓦特哪一发明创造?(   )

A. 改良蒸汽机 B. 发明汽船
C. 发明内燃机 D. 研制飞机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键词:贝多芬、德国作曲家、描写拿破仑英雄业绩。相关的是(   )

A. 《英雄交响曲》 B. 《命运交响曲》
C. 《悲怆奏鸣曲》 D. 《月光奏鸣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1939年美国失业人数发生变化(下图),主要原因是( )

A. 大批劳动力输出 B. 罗斯福新政实施
C. 大量青年男子参加二战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中国画家华君武用漫画揭示美国的相关政策(下图)。这一政策是(  )

组建北约 扶持日本 推行杜鲁门主义 实施马歇尔计划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1979年,日本每年把全部财政预算的20%以上投入到教育领域。这说明日本 (    )

A. 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 重视人才培养
C. 实行贸易立国政策 D. 引进先进技术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唐朝后期,书生王某到洛阳购买一本活字印刷的李白诗歌集。                                                 。

(2)下图所示文献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1938年苏联允许本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中小企业。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国别
参战
舰数
装甲
情况
总排水量
(吨)
平均航速
(海里/时)
鱼雷发射
管数
火炮
总数
鱼雷
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
材料一:14-15世纪,欧洲各国君主为了强化王权,积极扩张……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为了与亚洲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扶持了向东和向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人海上探险的目的有哪些?
材料二:西方对全球的了解(图1、图2)

(2)结合所学,写出最早到过1500年地图A处大陆的航海家的名字。据两图所示西方对全球了解的变化,概述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材料三:(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正处于黑暗的人们。--迪亚士
(3)迪亚士认为,海上探险"将光明带给正处于黑暗的人们。"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开展"话说孔子及儒家思想"专题学习活动。
【思想再现】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1)写出孔子在政治、思想的主张。
【求同存异】
秦朝、西汉的统治者对儒家思想采取的政策不同,但目的相同。
(2)填表

皇帝名称
对儒家学说的政策
共同目的
秦始皇
焚书坑儒
②                            
汉武帝
①                          

【联系乡土】
明代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孔子的思想受到猛烈冲击(下图)。

(3)写出该图明末思想家(泉州籍)的姓名。
【方法运用】
对孔子思想的评价,刘斌和曾平的观点截然不同(下图)。

(4)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应当遵循哪些方法?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开展"世界现代史三次会议及影响"研究学习活动。
【读图说史】

(1)读图1,指出这一会议的操纵国是哪三个国家?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哪一条约?
【中外关联】
图1所示会议拒绝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2)这一错误的抉择,引发了中国哪一历史事件?
【理解学习】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加速了二战爆发。
(3)为什么说《慕尼黑协定》加速了二战爆发?
【论从史出】

史实
结论
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1945年2月,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美国罗斯福(资本主义)、英国丘吉尔(资本主义),在雅尔塔召开会议,这个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4)论从史出是一种学习方法。请你根据以上史实,指出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