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jī)角 (qiǎo)寂矿(zàng)(cuò)火积薪
B.(yuàn)吏颓(pǐ)(ráng)(chèng)人之危
C.(liáng)莠 锁(yuè)经(zhuàng)宫(wéi)秘事
D.闻(fēi)(zēng)恶 (yǔ)毙(shǔ)九寒天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陈规平添歆享副作用关怀倍至
B.青睐 干燥酒馔敝蓬车以逸待劳
C.装潢凑合蛰伏挖墙脚 得鱼忘筌
D.诀别起讫报歉紧箍咒坐享其成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九届大河财富论坛2013年年会在大河锦江饭店隆重开幕,国内外500余位嘉宾齐聚郑州坐而论道,为中原崛起献计献策。
B.中国古籍中不乏烈女节妇的传记,传递的多是“从一而终”的封建贞节观,不足为训。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篇章却反映了受辱妇女对男权的抗争,即使在今天,也有现实的警世意义。
C.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D.贪官要牢记“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教训,一时忍不住贪心,收取了别人的贿赂,最终是要东窗事发的。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者们认为,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成就的修订版《曾国藩全集》,不仅真实直接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历史,也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喜乐与困惑。
B.梁平竹帘起于宋代,迄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它是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成帘,并画上精美图画的民间工艺美术品。
C.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D.最近,美国一科研团队提出极具挑战性的一个理论:我们的智力能力正在损失,因为赋予我们脑力的错综复杂的基因网极易受基因突变的侵害。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③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④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⑤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⑥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A.④⑤③⑥②① B.⑥②④⑤①③ C.④⑥②⑤③① D.⑥②⑤③④①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男孩将弗比斯给老妇人的那枚银币偷换成枯叶,法官根据老妇人和弗比斯的证词,判定枯叶就是冥钱,把它作为爱斯梅拉达勾结妖僧刺杀弗比斯的证据,判她死刑。(《巴黎圣母院》)
B.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C.高老太爷因儿子的不争气一病不起,陈姨太提出给老太爷捉鬼治病。除了觉慧痛斥这群“长辈”外,其他人都不敢反对,因为怕承担不孝的名声。而高老太爷临死前答应不再强迫觉民的婚事。(《家》)
D.“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的是豪爽的妙玉和宝玉烤了鹿肉吃,还说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谁知她吃了肉、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囔囔的吟诗。(《红楼梦》)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与人文似乎是两种非常不同的文化,但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十分相似的结构。一般说来,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大致都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形而下的,另一个是形而上的。如果说,前者属于倾向于外部世界的实证的和功利的层面的话,那么,后者则属于倾向于内心世界的思想的和精神的层面。当然,这两个层面的划分只是相对的,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的。也正是如此,才使得人和文化保持积极的进取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让我们领悟到人和文化的活生生的生命以及二者之间的深刻关联。
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须从根本上超越当代流行的各种狭隘的科学观和文化观,特别是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还有正在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的确,科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证性和功利性,至少其最终成果需要有很强的实证依据,并且最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于是需要大量的实验、论证、数学推导和演算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形而下的技术层面的东西,是人们容易看到的。但是,科学绝对不是可以简单地依靠实证和功利这两个“齿轮”运作的机器,而是由无数具有极高品位和素养的人(科学家)所参与的极富创造性的活动。这些人带着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怀着什么样的探索动机,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和心灵体验,最终碰到并抓住了什么样的历史机遇,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它与人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是人们不易觉察的。
另一方面,人文作为一种文化,也同样有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层面。我们不妨以艺术为例。尼采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海德格尔说,一切艺术“在本质上都是诗”,而“诗是真正地让我们安居的东西”。这显然都是从形而上层面来理解艺术。其实,艺术也存在着技术性很强的实证的和功利的层面。在这个形而下层面上,艺术强调的是实验、技法、技艺和功用等等,这与科学非常相似。要是没有形而下层面,艺术就不可能成为艺术。
总的说来,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都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前者是体,后者是魂。如果说,前者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技术层面上的精湛和高超,那么,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精神层面上的深奥和高远。然而,这两个层面和两种价值取向又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和不可分割的。没有体的魂只是空洞而抽象的魂,因而不可能有活的生命;反之,没有魂的体则只是死亡而僵硬的体,同样没有生命。正是这种体和魂高度有机的结合,才使得科学与人文成为活生生的生命有机体,充满着丰富的人性和不竭的创造力,因而充满着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
(摘编自孟建伟《教育与生命》)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与人文形而下的层面是倾向于实证的和功利的层面,形而上的层面是倾向于思想的和精神的层面。
B.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等影响了人们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科学与人文。
C.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表面非常不同,但在结构上却十分相似,即都具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
D.尼采与海德格尔从形而上层面来理解艺术,没有关注到艺术形而下的层面,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不全面不科学。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实证、功利和思想、精神两个层面高度有机地结合使科学和人文充满人性、创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B.科学活动中大量的实验、论证、数学推导和演算等都属于形而下的技术层面,是显性的,容易引起人们重视。
C.科学和人文都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它们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D.科学和人文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能让我们领悟到它们活生生的生命以及二者之间的深刻关联。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科学具有形而上的层面、人文具有形而下的层面,这是对科学与人文中容易被忽视的层面的强化。
B.因为形而下层面在很大程度上追求技术的精湛和高超,所以形而上层面就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精神的深奥和高远。
C.科学需要大量的实验、论证、数学推导和演算等形而下层面的东西决定了其最终成果需要有很强的实证依据。
D.只有从根本上超越当代流行的各种狭隘的科学观和文化观,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舟人传
[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①。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②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③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其里居悉:知道
B.吾当徐访子亲属访:拜访
C.妾亦宦之也息:子女
D.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惜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舟人招牧者牵起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泰岩询船尾女郎曰今君亡赵走燕
C.彼髯复何为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萍踪相遇,愿赠言险远,则至者少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
①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②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③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④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⑤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⑥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
                                                                             
(2)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
                                                                             
(3)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十日静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分析“江山阅鬓华”中“阅”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请简要分析诗作中作者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填空。(共8分)
(1)于嗟鸠兮,              ;于嗟女兮,          。(《诗经》)
(2)开琼筵以坐花,          。不有佳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滕王阁序》)
(4)鸟雀呼晴,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曹)植略不思索,即 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曹丕听后有何反应?他又是如何处置曹植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共18分)
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1)东部的朋友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菅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2)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唯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3)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4)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
(5)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6)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7)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8)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回走了三趟。
(9)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10)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11)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12)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13)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14)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里,我们逐渐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只是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15)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16)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17)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历,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历。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18)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19)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20)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忧。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21)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保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菅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请简要赏析文中第14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内容不是写雪却以“可以预约的雪”为题,这样拟题可以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文意概括文中“常”与“变”的内涵,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的“常”与“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语言综合运用
仔细观察五代梁楷所画的《太白行吟图》,结合所附诗句和你对李白的了解,发挥联想,刻画你心中李白的形象。

要求:
(1)请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阿达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扫帚,但它却总是梦想做一把魔法扫帚。
“做魔法扫帚在天空中到处飞来飞去多荣耀啊!”阿达常常想。
可是阿达总是在想实现梦想,实现梦想……阿达脾气就变坏了。主人扫地的时候,它总是乱扫,弄得房间里到处是灰尘。它还不老老实实地待在角落里,有时候会冷不防倒下来吓唬主人家猫,把猫吓得在房间里乱窜。
猫后来知道,阿达是存心吓唬它,气得用爪子把阿达抓得浑身是伤,阿达最后终于散了架。散了架的阿达连一把普通扫帚也做不了,主人就把它扔进了垃圾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