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B.空气液化、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
C.钢铁生锈、熔化玻璃吹制仪器
D.电灯发光、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描述中,属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是( )

A.铜是紫红色固体 B.汞在常温下呈液态
C.铝能与酸反应 D.钠的质地较软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是( )

A.氮气 B.木炭 C.红磷 D.铁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燃料燃烧一般离不开氧 D.氧气可用于食品保鲜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 B.反应不需要加热
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火山灰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

A.H2、N2 B.N2、O2 C.CO2、CO D.N2、Ar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是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A.增加氧气的量
B.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C.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又增加氧气含量
D.不起作用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 )

A.颜色发生变化 B.放热 C.有气体放出 D.有其它物质生成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收集该气体应采用( )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既可用A又可用C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氢气+氧气→水 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过一年的初中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图中,甲是一个燃着的    (填仪器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   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   盖灭.
(2)图中,乙的仪器名称是   ,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仪器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氧气   ;四氧化三铁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磷    ;铁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②木炭能燃烧;
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④将木炭粉碎;
⑤木炭可制黑火药;
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
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2O2)制取氧气.
【明确实验目的】:用过氧化氢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出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               
【进行科学实验】
(2)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①【明确实验目的】:                                        
②【收集有关资料】: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的固体.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                        
③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若选用D收集装置收集氧气,你验证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来源:2015届安徽省蚌埠市上学期第一次段考九年级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