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河南洛阳一高中高二上10月月考政治试卷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的智慧在于指导人的认识活动
D.哲学的智慧在于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这段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纽约市立大学的校长马修·戈德斯坦因在大学本科时读的是数学与统计学,但他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如果我重读本科的话,我会选择哲学专业,因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核心。”下列选项中,对“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核心”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B.哲学是其他一切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源泉
C.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学问
D.哲学能够取代具体科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说:“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这表明

A.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真正的哲学来源于哲学家的思想
C.任何哲学都能塑造并引导时代精神
D.哲学属于思想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尽主义哲学是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十八大报告的这一论断说明科学发展观是
①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③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④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再现和反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A.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B.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坚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坚持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基于科学发展观
①正确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任务和要求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可以正确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①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感应的特性
②意识是生命体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
③不同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原始文明是人类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对自然没有伤害;农业文明是人类对自然初步开发的阶段,对自然伤害很小,自然基本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征服、改造自然的阶段,对自然造成的破坏,许多方面已难以修复。这表明
①自然界是按其固有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
③尊重顺应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太空火星探测器“好奇号”登陆火星后,在红棕色的陨石坑底面,向地球发回火星景观的第一张彩色照片,照片的远景显示了盖尔陨石坑北部的山壁和山脊。这进一步说明
①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④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项研究报告显示,通过在瘫痪者脑部的皮层运动区植入微小的感应器件,可收集大脑所发出与躯体运动有关的神经信号,由于感应器件与电脑相连,信号可快速传递给机器臂,从而让它随瘫痪病人的意念作出相应的动作。这项研究进一步佐证了
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机器臂能产生人的意识并具有延展人的意识的功能
C.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意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创造客观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

A.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想象。下列对科幻小说认识正确的有
①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未来的预见只能是幻想
②科幻小说中的真理性认识往往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科幻小说的创作离不开对规律的深刻认识
④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是科幻小说创作的源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天体坠落事件。对此事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前兆;有天文专家表示,此事件与飞临地球的小行星无关;还有人认为,这是美国试验新式武器的结果。这说明
①人们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天体坠落事件的真相受认识水平的制约
③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必然经历主观臆造的过程
④对天体坠落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黄迪颖研究员及其团队,利用在中国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中侏罗统九龙山组(距今约1.65亿年)的13块新的恐怖虫化石,经过研究,揭开了惊人恐怖虫的秘密:“恐怖虫”并非吸附于恐龙的寄生虫,而是一种特殊的蚊子。黄迪颖戏称恐怖虫其实是“一只”蚊子和科学家开的玩笑。该项研究成果于2013年2月21日在世界顶级期刊《nature》杂志的网络版上发表。这说明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规律 
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现实条件的制约去认识事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梅花的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格历来深为人们钟爱。在中国,梅花往往成为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A.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
C.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D.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认识具有有限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而不播种,终无所收获。”这一论断意在强调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的效果,又可以节约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
②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③信息技术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
④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
B.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人类历史上最成熟、最完善的学说
D.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理论体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就可以统一思想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

A.能够打破规律的束缚,取得改造客观世界的成功
B.就是要人们否定已有的认识,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C.是我们科学认识事物、正确改造客观的基本要求
D.决定人们认识的正确性,从而可以使人不犯错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白石画的虾不能在水里游,徐悲鸿画的马不能在草原上奔驰,但是当我们看到了齐白石的虾和徐悲鸿的马,我们感到了生命的跃动与世界的美好。这说明

A.艺术对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B.艺术对生命存在的反映都是真实的
C.离开艺术人就无法感知世界的美好
D.生命的存在需要艺术的表达和证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缓解旱情,2014年6月,某市气象局租用一架空军飞机,在辖区内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这是该市首次利用飞机进行增雨。这说明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②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造福于人类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④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尽管人们急切盼望回家团聚,但春运期间雾天、雪天等恶劣的天气依然持续,影响了人们的行程。这告诉我们

A.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自然规律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人类和自然被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控制着
D.人们能认识自然现象但不能认识自然规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人把日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哲学
②一个时代的哲学必定会推动这一时代的经济、政治发展
③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④哲学能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所以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 D.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在读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分析更加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的亮点之一是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根据中国实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所发生的变化而提出的。它将成为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为中国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
材料二 人类的生产生活同自然界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生产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黄”化:荒漠化——生产资源枯竭——贫困化,是一种循环;“绿”化:环境美化——生态资源富足——小康化,也是一种循环。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的?
(2)上述两则材料对我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哲学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全面启动。某区在城市规划中,注重走群众路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区规划部门,积极调研,集思广益,就旧城改造征求群众意见,并邀请专家进行科学论证。特别是在辖区内遇到了老街保护与修缮的难题时,有关单位,多次研究,探索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古代民居原地修复与加固的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