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罗清红:教育需要静待花开,育人的本质是育心 | 新时代教育书摘

更新 2021-12-14

20万套资源免费下,500万道试题任意组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人物简介

       罗清红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正高级教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物理特级教师、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学、成都市物理特级教师、成都市首届未来教育家、成都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教育需要静待花开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由于观测方式不同,量子信息状态会坍缩成不同的经典形态。现实场景具有丰富的量子信息,众多经典信息的聚合可以再现或模拟现实场景。当下教育,让个体最大限度地“沉浸”入“现实场景”,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不二选择!

       “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大国要像烹小鲜一样小心谨慎,不要过多地惊扰百姓才好。治国的闲适生态就像“如鱼得水”,鱼在水中生活,但并没有感觉到水的存在与重要。如果鱼感觉到水很重要了,它就会很紧张,就说明提供的水有问题了,鱼的生长也必然受到不良影响。

       教育即生长,是自组织行为。山谷中的花草树木,少受“打扰”,依时节自然枯荣。物种的多样性,使森林具有更强的自我净化能力,因而花草繁茂、树木壮硕。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时见到这样的个案: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不少长大后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富裕家庭中父母给予孩子事无巨细的关心,孩子成年后的成就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不受打扰的生态树木自由生长,自然生机蓬勃。这就像农村家庭的子女,父母常常无法在学业上进行“指导”,任由孩子自主发展。高知父母,认为自己比孩子懂得更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乃至休闲都事无巨细地给予关注、关照。殊不知,每一次关注,就是一次“打扰”,就是一次“测量”。“测量”让孩子丰富的量子信息坍缩成为单一的经典信息,父母看到的一定不是孩子整全的信息。譬如,孩子在房间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作业,累了想放松一下,拿出“闲书”来看,正好父母推门“观测”。孩子长时间学习的量子信息瞬间坍缩成“看闲书”的经典信息,接下来,自然就是两代人的“唇枪舌战”。孩子一旦掌握了父母的规律,他就可以平时在房间“看闲书”,待父母要来“观测”时再“学习”。高知父母“观测”到“勤奋学习”的经典信息,会心中暗喜,然而“猫捉老鼠”的游戏,又怎么可能实现理想的愿景?

       出现这样的情形,不是父母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因为人们受到信息“坍缩”的捉弄。只要是观测、评价,你观测到的一定不是整全的信息。以不整全的信息进行的推理和评价,自然有失偏颇。评估,就是“观测”,就是“打扰”,这对自由生态的营造是不利的。

       对教育减少些功利性关注,减少些敏感性评价,也就是减少了对教育场景的打扰。努力还原教育生态,让个体沉浸在丰富的现实场景中,教育之花必会静静绽放。

育人的本质是育心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育人的本质是育心。只有叩响心灵、唤醒灵魂,那里才有真正发生的教育。效率第一,升学至上,把人当作工具,这样的教育,灵魂未被唤醒;拿创新当招牌,用技术做幌子,堆砌新词汇,打造新空间,蹦蹦跳跳,热热闹闹,缺乏系统性生态环境,这样的教育,灵魂未被唤醒……灵魂未被唤醒的一切教育,都是劳而无功的。

       灵魂是什么?怎样才可以唤醒灵魂?对这样的问题,如果从不思考,很难说教育具有思想的力量。部分教育策略大多还是表面涂装,至多不过是心灵鸡汤。不少应景式的教学攻略、应急式的管理宝典,如无根的浮萍,碎片式闪现,随波逐流……教育需要回溯本源。

       灵魂,不受空间囚禁,不为权威左右,具有先天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可见,让“顽劣”的灵魂在教育场中共舞,无疑是教育人最该深究的课题。因为只有灵魂共舞,那里才发生了真正的教育。

       在物理学中,有一种共振现象。共振现象是指一个系统在周期性外力的作用下,当外力的频率与系统的频率接近或相等时,系统可以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能量,振幅不断增大,一直增到最大的现象。生活中有许多共振现象,如:乐器音响的共振,我们称为共鸣;收音机的调台,也是一种调谐共振;小车行驶途中,车窗打开一条缝,有时候,耳膜会有强烈振动的不适感,这就是耳膜与小车空腔的共振。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意识过程越来越与量子现象相关。英国物理学家彭罗斯认为,人脑参与量子认知过程的可能是名为“微管”的蛋白链。

       当教育人具有博大的胸怀,其灵魂的“微管”也将具有更宽泛的频段。面对差异的个体,奏响不同的“微管”,实现同频共振。让“爱”的能量在奏鸣中流淌,叩响心灵,此乃教育之幸也。

文章转载自搜狐网,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随手点个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