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3.乡愁 教案

原创

2021-07-20 创作

点赞(0)

收藏(0)

分享

人气(626)

课前准备

教学目的

课中

教学过程 配套资源

课后小结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语言感受乡愁。

3.体味乡愁是一种普遍的生命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离开过爸爸妈妈吗?当离家三五天或半个月的时候,你们会想家吗?

我们想家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在外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海峡两隔,长期不能见到亲人们,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余光中那浓浓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到了台湾。大陆和台湾长期相隔,诗人又经常流浪海外,因此,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他也因此被称为“乡愁诗人”。

三、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的配乐朗读。

2.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请选择你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诗歌的情感:

1)读——反复朗读,体会情感,读出“乡愁”。

2)讲——谈谈内涵,讲出“乡愁”。

3)写——写写思想,写出“乡愁”。

4)唱——找出同样情感的歌曲,唱出“乡愁”。

学生分成小组,自由发挥。

3.幻灯片出示:

本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

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如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第三节与第四节之间,约停3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的想象,全情投入。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重读“小小”)

/在这头                  (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                (重读“那”,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重读“窄窄”)

/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重读“矮矮”)

/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重读“浅浅”)

/在这头

大陆///那头     (“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4.练读、展示。学生自行练读,然后点学生读。

5.赏读。欣赏配乐朗诵,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四、合作探究

1.简析课文,教师示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从诗文中“寻美”,并把寻出的美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余光中的《乡愁》美在            ,例如               。”(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出发。)

教师先示范一例:余光中的《乡愁》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2.学生发言,教师评点。 (从赏析的角度、语言的表达等方面)

3.教师小结,归纳整理。 (学生听记,形成一个“板块式积累”)

幻灯片出示:

1)从整体结构上:

A.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B.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上。

2)从构思立意上:

C.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上。

D.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上。

E.美在托物寄情的形象比喻上。

3)从词句运用上:

F.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上。

G.美在叠词的运用上。

H.美在每节诗中长句和短句的运用上。

4)从思想感情上:

I.美在表情达意时人称的不断变化上。

J.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

K.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

五、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言简义丰,这首《乡愁》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的画面。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摹出来。

1.分组交流,互评互荐。

2.各组诵读,教师评价。

3.师生合作,诗文共赏。

示例:生集体读一节诗。

教师读第一节诗的解读文字: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桓在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其他三节诗由生集体读,各组推荐一人展示成果。

六、课堂小结

《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的情诗。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让我们再次背诵这一首诗,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出我们的感悟,读出我们的爱国心声!

七、拓展延伸

放飞想象: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

师:读了余光中的《乡愁》后,我好像也沾上了几分诗情,突然间诗兴大发——“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是别离时母亲依依的挥手。”

啊!我发现同学们好像也跃跃欲试了!好,你们也来试着表达心中的那份浓情诗意!请尽情展示你们的才华吧!

(多媒体出示:乡愁是……   母爱是……   友谊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