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6 回忆我的母亲 教案第1课时

原创

2021-06-15 创作

点赞(0)

收藏(0)

分享

人气(329)

课前准备

教学目的

课中

教学过程 配套资源

课后小结

教学目的

1.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方法。

2.  领会本文简明、质朴而深沉的写作特色。

3.  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回忆录。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钟太夫人以85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当年就写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文章真实而细致入微地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与感激之情。

二、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   溺死(nì)

私塾(shú)  衙门(yá)  劳碌(lù)

妯娌(zhóu)  和睦(mù)  差役(chāi yì)

横蛮(hèng mán)  不辍劳作(chuò)

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什么是回忆录?回忆录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回忆录,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般运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追述本人或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或社会活动。回忆录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内容真实可靠,不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记叙为主,可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过于华丽。

(2)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8段),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第9~13段),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

第三层(第14~15段),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这两段也可归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明确: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感谢”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2)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

明确: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亲戚等小事。记叙了母亲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事情。

(3)结合这些事件的具体内容,分析和概括朱德的母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明确:优秀品质:①勤劳(第4、5、13段);②俭朴能干(第6、12段);③宽厚仁慈(第7段);④坚强(第8段);⑤有远见(第10段);⑥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第12段)。

(二)深层探究

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件来写呢?这些事件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

明确: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在文章中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如课文第二部分中,记叙了庚子年(1900)受灾农民“吃大户”,乙末年(1895)除夕被迫分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母亲送子读书等,甚至引用侄儿、外甥的来信,也标明时间。这样,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事件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