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13 背影 教案第2课时

原创

2021-06-15 创作

点赞(0)

收藏(0)

分享

人气(149)

课前准备

教学目的

课中

教学过程 配套资源

课后小结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  品味文章质朴的语言。

2.  学习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4.  厘清线索,把握中心。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师生讨论;小组合作;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从而顺利转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揣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提问1:体会加点动词的精妙。

语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中:①加点的字都是什么词性?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②为何用“攀”不用“抓”?③用“缩”字有什么好处?④“倾”字妙在哪里?

明确:①动词。动作描写。强调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②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字多么令人揪心啊!③“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都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紧张啊!④“倾”字用得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微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这个“倾”字表现了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目标导学二:品味语言,感悟父子情深

提问2: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体会话语中包含的感情。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明确: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也表现了父亲的坚强。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明确:“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明确: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想得周到。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明确: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嘱儿子来信以使他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明确: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提问3:文章除了写父亲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其中写了自己四次流泪。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①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②感动之泪(望父买橘);③不舍之泪(父子离别);④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晶莹)。

提问4:作者为什么以《背影》为题?在咀嚼“背影”这一意象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与之相伴而生的泪水。请细读课文,说说“背影”与泪水之间的关系?

明确:“背影”是文章的线索,“背影”体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背影”的表现角度新颖独特,所以本文以《背影》为题。文中的“背影”与泪水互为表里,相互引导,共同贯串于全文的结构之中。作者抓住了自己难以忘怀的瞬间感受,选取“背影”作为刻画重心,角度独特而感情真挚。而这种难以忘怀的瞬间感受,正是作者以充盈泪水的双眸追寻、审视父亲的“背影”的结果。在这里,“背影”与泪水所代表的父子情感的双向流动,组成了这篇文章独特的艺术构思方式,也构成了这篇文章特有的情感结构空间。

目标导学三:分析写法,领悟文章特点

提问5:小组讨论:本文有何写作特点?

明确:①朴实无华的语言;②客观写实的白描;③细致入微的细节;④事件的真实;⑤观察的仔细;⑥情感的真挚。

目标导学四:联系生活,拓展写作空间

提问6:《背影》以新颖独到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请运用这种方法,以《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为题,写一个片段。

示例:上学后,父亲的手是一双安慰我的手,我被人欺负了,或是受了委屈,父亲就常常用那双好大好温暖的手轻抚着我毛茸茸的小脑袋,说着安慰我的话,我顿时笑逐颜开,那不正是因为我喜爱父亲的手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