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初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科目:历史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容易
  • 人气:1299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走上对外开放之路。为适应对外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内部陆续产生了一些新的机构,如“总理衙门”、“总税务司”等。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得到沿线近60个国家参与和支持。旨在借用“丝绸之路”历史符号,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 “命运共同体”, 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
材料三:2015年3月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一也门,安全形势严重恶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在也门的中国公民的安危,第一时间组织其有序撤离,让在战火中煎熬的同胞们倍感温暖。同胞们举着“祖国派军舰接亲人们回家”的横幅,手持五星红旗平安到家。
(1)清政府“海关收入从最初的微乎其微,十年就发展到年收入1200万两”,根据材料一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总税务司征税有何特点?海关总税务司等机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社会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多国参与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内、国际因素有哪些?
(3)请你结合材料二和自己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将划线部分补充完整。
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它必将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
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一条                      之路,
它必将                                    ;
还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一条                    之路,
它必将                                   。   
(4)网友评论也门撤侨事件说,“祖国的强大不在于有多少免签国,而在于危险时能把你带回家!”结合材料二、三,请你以公民与祖国的关系为题发表你的内心感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