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47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论敬畏之心

①敬畏之心是对世间万物心怀敬重、持以畏惧,并真诚对待的一种态度。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目标方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就能够时刻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古人云:“【甲】。”有了敬畏之心,遇事就会有所顾忌,三思而行,这样就可避祸趋福,化险为夷。反之,人一旦失去了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害人害己。因此,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敬畏之心。

②世间万物,都值得我们敬畏。因为有了敬畏,人类社会才会显得和谐有序,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幸福美好。我们敬畏生命,就不会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做出见死不救、草菅人命的事;我们敬畏法律,就不会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我们敬畏道德,就不会出卖良心、丧失人格,做出背信弃义、伤天害理的事;我们敬畏历史,就不会张冠李戴、胡编乱造,做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事;我们敬畏自然,就不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做出违背规律、遗祸子孙的事……从这点来讲,敬畏之心就是善良之心、怜悯之心、敬重之心的集中表现。

③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不仅是有信仰的,也是有敬畏之心的。古之智者、圣人、先哲,他们之所以能够超凡脱俗,是因为他们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而我辈凡夫俗子,只要有了信仰与敬畏之心,就不轻易浮躁也不容易轻狂,内心自然会生养出正气、庄严与崇高。古人说:“【乙】。”畏天就是要顺应天道与自然,凡事不可逆天背道而行;畏地就是要心怀感恩,珍惜我们生存环境中的万物;畏己就是敬畏自己,珍惜生命。孔子曰:“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由此看来,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善听圣人遗言教诲的人,方能做到亲君子,远小人。

④老子说过:“【丙】。”是啊,做人做事应该心怀敬畏才能有所敬畏过去,由于我们缺乏对自然的认识,一度违背客观规律,致使部分土地越来越贫瘠、荒芜。而今,我们懂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终于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新路。从福建宁德依靠林采产业摆脱贫困,到浙江湖州“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从新疆阿克苏在昔日亘古荒原上建成一道“绿色长城”,到河北塞罕坝在“黄沙遮天日”的荒漠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些都是我们对自然有了敬畏之心后得到的馈赠。

⑤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这是一代大师的敬畏,也是刻在他墓碑上的至理名言,更是对我们做官做民、做人做事的谆谆告诫。

(原文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插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写序号)

①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②世人必须有三畏﹣﹣畏天、畏地、畏己

③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无忧矣

【甲】  【乙】  【丙】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下面材料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

曾国藩年轻时,曾就读岳麓书院,当时他和某人同居一室。此人偏暴躁,见曾国藩读书桌置于窗户边,便说挡了他案头的光线,曾国藩二话不说就挪走了。曾国藩半夜读书,此人又说打扰了他的睡眠,曾国藩马上改为默读。

(5)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有敬畏之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论敬畏之心①敬畏之心是对世间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