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科目:语文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 人气:10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典"字诀为文章增光添彩

梁衡

什么是"典"?就是典故、典型、经典。

典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过去的人和事,二是过去书上讲过的话。这些东西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它们有的已转化为成语,有的是人们熟悉的句子、故事。我们写文章时可以拿来作为案例,或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这样文章就显得厚重,作者也显得有学问且风趣幽默。

典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书本中。所以要多读书,"肚子里要有货",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典的使用方法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明典,一种是暗典,还有一种作为起兴的作用,我们把它叫作兴典。

明典就是明明白白地引用过去的典故和文字,典故可以是历史书上的,也可以是文学作品里的,或者是民间流传的,总之是人们所熟悉的。

我的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里面,讲到瞿秋白被杀害以前,他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仔细地剖析了一遍。他是一个很坦诚的人,那怎么表现他的坦诚呢?这里就用了一个典故:项羽乌江自刎。

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反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

哲人者,宁可舍其事而成其心。

秋白不朽!

用项羽自杀的典故来比喻秋白自己解剖自己。

再举一个描写生活的例子。汪曾祺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他有一篇文章写家乡的鸭蛋。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在这里,他把清朝袁枚《随园食单》里怎么吃高邮腌鸭蛋拿来作为一个典故,这个鸭蛋一下就有本钱了,文章也就有了厚度。所以大家读这一小段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读文化,用典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厚度。

暗典就是_______。我的文章《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里,有这样一段。

区里要建一座三千亩的大植物园,老王说,没有古树算什么植物园,顶多是个大苗圃,他张口就捐出了一百零八棵古树。他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要让树文化普及,让更多的人爱树。

"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显然是化用孟子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暗典。

第三个比较难理解,但是确实在文章里会用到,我把它叫作"兴典"。我们写诗歌的时候有一种修辞手法叫比兴。"比"就是明确的比喻,"兴"就是起一个开头,顺着这个往下说。

有一首长诗叫《王贵与李香香》,因为用的是陕北民歌的体裁,里面有很多比兴。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作者先说山丹丹花,这有比,也有兴的作用。

现在的网络段子也会用比兴,比如,"春眠不觉晓,天天在变老。时时寻开心,月月领社保"就是一种兴的手法,上句只是为了引出下句,轻松愉快幽默。

如果在文章写作中用一个典故来引出下文,这就是"兴典"手法。比如,1939年,毛泽东对陕北公学即将要上前线的学员讲话,其中有一句话讲得很有意思。他说,姜子牙要下昆仑山,元始天尊给了他杏黄旗、方天印、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要出发上前线,我也要赠给你们三样法宝,那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姜子牙的三样法宝和战士们上前线毫无关系,但毛泽东给学员的同样是"三样法宝"。毛泽东用姜子牙的"三样法宝"来起兴,这就是兴典,显得非常幽默。

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一张名片,用典更像一张隐藏的名片。但是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要用大家熟悉的著名的经典;二是不可太多,多了以后就是"掉书袋",特别是如果用的典太生僻,读者就烦了。

(选自《梁衡的21堂作文课》)

(1)根据上下文,在文章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2)指出下面文段中的用典方法,并分析此处用典的具体作用。

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3)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文章中用典,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使文章显得厚重,也可以使作者显得有学问且风趣幽默。

B.

作者在讲明典、暗典、兴典时,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样做既便于读者理解,又能使文章富有说服力。

C.

瞿秋白写了《多余的话》,在文中用了"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汪曾祺写了《端午的鸭蛋》,在文中用了袁枚吃高邮腌鸭蛋的典故。

D.

本文首先讲什么是典,典包括哪些内容,典从哪里来;其次重点分析典的使用方法;最后提出用典的原则。

(4)请任选一种用典方法写一段文字。(照抄本卷材料不得分,80字以内)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典字诀为文章增光添彩梁衡什么是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