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试题 / 密度的计算
初中物理

如图甲所示,是某打捞船所用起重装置的示意图。在某次打捞作业中,物体在不可伸长的轻绳作用下,从水底以 0 . 5 m / s 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运动至离开水面高度 3 m 的位置,此打捞过程中物体受到轻绳的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离开水面后匀速上升 3 m 的过程中,与电动机连接的绳子所受的拉力为 2 × 10 3 N .已知水的密度为 1 . 0 × 10 3 kg / m 3 ,取 g = 10 N / kg 。不计水和空气的阻力。求

(1)物体的体积及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质量和密度。

(3)水底的深度及水对水底的压强。

(4)物体离开水面后匀速上升 3 m 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来源:2018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考古工作者在河底发现了古代的石像,经潜水者测量它的体积约为 2 m 3 .如图所示,在打捞石像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用动滑轮将石像匀速提升,需要竖直向上的拉力 F = 1 . 6 × 10 4 N .在没有将石像提出水面前,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 ( ρ = 1 . 0 × 10 3 kg / m 3 g = 10 N / kg ) 求:

(1)石像受到的浮力。

(2)石像的重力。

(3)石像的密度。

(4)若将石像提升了 3 m ,石像受到水的压强减少了多少?

来源: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圆柱形容器,其内底面积为 200 c m 2 ,容器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有一个由阀门 K 控制的出水口,物体 A 是边长为 10 cm 的正方体,用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悬挂放入水中静止,此时有 1 5 的体积露出水面,细线受到的拉力为 12 N ,容器中水深为 18 cm 。已知,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15 N ,细线断裂后物体 A 下落过程不翻转,物体 A 不吸水, g 10 N / kg

(1)求物体 A 的密度;

(2)打开阀门 K ,使水缓慢流出,问放出大于多少 kg 水时细线刚好断裂?

(3)细线断裂后立即关闭阀门 K ,关闭阀门 K 时水流损失不计,物体 A 下落到容器底部稳定后,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4)从细线断裂到物体 A 下落到容器底部的过程中,求重力对物体 A 所做的功。

来源:2018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乙物质的密度为 0 . 5 kg / m 3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4 : 1

来源:2018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丽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是   g ,石块的体积是  

c m 3 ,石块的密度是   g / c m 3

来源: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杯中水的深度为 10 cm ,现将一个不吸水的物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静止时有 72 g 水溢出,将其捞出擦干后轻轻放入完全相同且盛满酒精的杯中,静止时有 64 g 酒精溢出,则物块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   N ,物体的密度为   kg / m 3 ,此时,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a ( ρ = 1 . 0 × 10 3 kg / m 3 ρ 酒精 = 0 . 8 × 10 3 kg / m 3 g 10 N / kg )

来源:2020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中,小红选用液体压强计和两个透明圆柱状的容器,分别盛适量的水和盐水进行实验,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

(1)小红将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后,发现探头看上去变大了,这是因为容器和水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起到了放大的作用。

(2)通过比较 B C 三个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同种液体的内部,  

(3)小红比较 C D 两个图得出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小明认为这样比较得出结论是不正确的,他的理由是:  

(4)小明利用量筒和一个带胶塞的小瓶,测量出矿石的密度,如图乙,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 V 0

②将小瓶放入量筒内,小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 V 1

③将适量的矿石放入小瓶中,再将小瓶放入量筒内,小瓶仍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 V 2

④将瓶内的矿石全部倒入水中,再将小瓶放入量筒内,读出体积为 V 3

根据以上信息计算(水的密度用 ρ 表示):在图乙③中,小瓶和矿石受到的浮力 F =   ;矿石的密度表达式为 ρ =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102 . 6 g 。将适量的盐水倒进量筒中,如图甲所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盐水的密度为   kg / m 3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报道,今年4月,天文学家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约39光年的矮恒星、他们进一步用“凌星法”发现了它的一颗行星,精确测定了这颗行星的体积(为地球的2.75倍)、质量(为地球的6.6倍),并推测它是目前发现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可以推断,该行星 (    )

A.能够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到

B.接受太阳光所需时间约39年

C.密度为地球的2.4倍

D.绕矮恒星运转时机械能不守恒

来源: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 0 . 32 kg 的重物,把重物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 g 10 N / kg )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重物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3)重物的密度为          kg / m 3

来源:2018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种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物体在 2 ~ 7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2 m / s

B.图中, a b 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1 : 4

C.图中,物块 M 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75 %

D.图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OA : AB = 1 : 2 ,则 F : G = 1 : 2

来源: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丽同学想知道家里一只陶瓷茶壶的密度,她用壶盖进行实验。

(1)将壶盖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盘,往右盘放入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壶盖的质量为           g

(2)如图乙所示,将壶盖浸没到装满水的烧杯里,然后把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为 20 c m 3 ,则壶盖的密度是         g / c m 3

(3)用该方法测出壶盖的密度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4)小丽接着用现有的器材对水进行探究,描绘出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如丙图中 A 所示。她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 A 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应是         (选填丙图中“ B ”、“ C ”或“ D ”)。

来源:2018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国著名的“油茶之都”邵阳县盛产茶油,为了测量家中茶油的密度,红红同学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 调节,使天平平衡。

(2)红红同学取适量茶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烧杯和茶油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烧杯中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茶油的总质量 26 . 2 g ,则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   g

(3)量筒中茶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请你帮红红同学计算出茶油的密度是   g / c m 3

来源:2017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某型起吊装置示意图。在某次打捞过程中,使用该装置将质量为 4 . 8 × 10 3 kg 的水中物体 A 10 s 的时间内匀速竖直吊起 1 m 高(物体 A 未露出水面),电动机工作电压为 380 V ,工作电流为 50 A ,电动机对钢绳的拉力 F 1 1 . 9 × 10 4 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50 % ,已知水的密度为 1 . 0 × 10 3 kg / m 3 .求:

( 1 ) 电动机在 10 s 内消耗的电能;

(2)钢绳拉力 F 1 10 s 内做的功;

(3)物体 A 所受拉力 F 2 的大小;

(4)物体 A 的密度。

来源:2017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重为 12 N 的实心小球,小球浸没在水中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7 N .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是   N ,其密度是   kg / m 3 ( g = 10 N / kg )

来源:2017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密度的计算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