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试题 / 密度的计算 / 实验题
初中物理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图中底面积为50cm 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适量的水,底面积为25cm 2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轻质细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图乙为物体A缓慢下移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A下表面浸入深度h的关系图象。(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水足够深且不会溢出,物体A不会接触到容器底部,ρ =1.0×10 3kg/m 3,g=10N/kg)

(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为        N;

(2)物体A位于h=10cm时,向水里加入适量的食盐并搅拌,稳定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变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3)利用图乙数据,可求出物体A的密度为        kg/m 3

(4)h从0增到10cm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        Pa。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所用器材:轻质杠杆(自身重力忽略不计)、容积为100mL的空桶、重为0.5N的物体M、刻度尺、细线。

(1)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2)把空桶悬挂在A点,物体M悬挂在B点时,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OA的长度为10cm,OB的长度为20cm,则空桶重为    N。

(3)若此时,往A点的空桶内注满某种液体,调节物体M到C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测得OC的长度为42cm,则桶内液体的密度为    kg/m 3

来源:2021年海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利用杠杆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 ρ = 1 . 0 × 10 3 kg / m 3

(1)在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         ,并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乙所示,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桶 A 中,此时小桶 A 中水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

(3)将石块从溢水杯中取出,擦干后放入另一相同小桶 B 中,将装有水和石块的 A B 两个小桶分别挂在调好的杠杆两端,移动小桶在杠杆上的位置,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回复平衡,如图丙所示。此时小桶 A B 的悬挂点距支点 O 分别为 13 cm 5 cm ,若不考虑小桶重力,则石块密度的测量值为         kg / m 3 ;若考虑小桶重力,石块的实际密度将比上述测量值         

来源: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河边玩耍时捡到一块石头,(1)将木杆的中点 O 悬挂于线的下端,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  对杆平衡的影响;

(2)将左端 A 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细线把石头挂于 OA 的中点 C ,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起 A 端,使杆保持水平,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拉力大小为   N ;将石头浸没于装有水的玻璃杯中且不与杯子接触,保持杆水平,记下弹簧测力计此时示数为 2 . 7 N

(3)通过计算,浸没后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石头的密度为   kg / m 3 (已知 ρ = 1 . 0 × 10 3 kg / m 3 )

(4)若上述(2)步骤中,只是杆未保持水平,则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来源:2019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陈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带盖子的空玻璃瓶的重力,如图甲所示;

②用手拿着这个盖紧瓶盖的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上浮;

③将一个铁块装入玻璃瓶并盖紧盖子,放入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下沉;

④取出玻璃瓶并擦干瓶上的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保持玻璃瓶竖直,然后从图乙所示位置慢慢浸入水中,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与玻璃瓶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 h 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1)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 BC 段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  (选填“有关”、“无关)。

(3)在第②操作步骤中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4)小陈认真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和所受浮力有关,其中上浮的条件是  

(5)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 100 c m 2 ,在乙图中,当玻璃瓶浸没后,水又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   Pa

(6)细心的小陈同学发现玻璃瓶上还标有 100 mL 的字样,于是在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内装满水并盖上瓶盖,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力,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3 . 1 N ,根据以上数据他算出了铁块的密度为   kg / m 3

来源: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兴同学要测量盒装纯牛奶的密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完全静止时发现指针情形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28 . 6 g ,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纯牛奶,测量烧杯和纯牛奶总质量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中纯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纯牛奶的密度约为   kg / m 3

来源:2017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这是小强同学设计的测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及他的操作示意图:

A .测出空杯子的质量为 m 1 (如图 A )

B .将一袋牛奶倒一部分在空杯中,测得总质量为 m 2 (如图 B )

C .将杯中的牛奶再倒入量筒中,测得其体积为 V (如图 C )

D .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ρ

(1)小强测得牛奶的质量 m =    g

(2)请你帮小强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ρ =    kg / m 3

(3)其实小强设计的实验步骤有明显的瑕疵,由于往量筒中倒牛奶时不可能倒尽,因此按他设计的步骤测出的牛奶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

(4)细心而聪明的你一定已经发现,只要调整一下操作顺序就可以避免这一瑕疵,说说你调整后的操作顺序  (请重新排列 ABCD 的顺序)

来源:2016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张在家中自制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并用它来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有: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 L

②竹筷的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

③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 h 1 (如图所示)

④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 h 2

根据上面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竹筷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主要目的是  (选填“降低重心”或“增大支撑面” ) 使竹筷能竖直漂浮在液面。

(2)密度计是利用浮力  重力的条件工作的,竹筷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竹筷下表面受到盐水的压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3)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选填“越小’”或“越大” )

(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 ρ 盐水 =   (不计铅丝体积,水的密度为 ρ )

来源:2016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张在家中自制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并用它来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有: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 L

②竹筷的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

③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 h 1 (如图所示)

④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 h 2

根据上面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竹筷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主要目的是  (选填“降低重心”或“增大支撑面” ) 使竹筷能竖直漂浮在液面。

(2)密度计是利用浮力  重力的条件工作的,竹筷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竹筷下表面受到盐水的压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3)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选填“越小’”或“越大” )

(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 ρ 盐水 =   (不计铅丝体积,水的密度为 ρ )

来源:2016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校研学团队来到“海上碑”研学基地开展活动,配备以下物品:弹簧测力计、几瓶纯净水、保温瓶自备热水、细线、小刀、锤子等。已知 g = 10 N / kg ,常温时 ρ = 1 . 0 × 10 3 kg / m 3 .他们采集了一小块岩石样本,进行如下探究:

(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示数如图,为            N

(2)把纯净水瓶切掉上半部分,把小石块慢慢浸没在水中,未碰触瓶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0 . 7 N .则小石块受到的浮力         N .可得小石块的体积          c m 3

(3)计算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ρ =          kg / m 3

(4)已知海水的密度为 1 . 03 × 10 3 kg / m 3 ,若把石块浸没在海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0 . 7 N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测量过程中,如果利用的是保温杯中的热水,计算时仍取 ρ = 1 . 0 × 10 3 kg / m 3 ,测得小石块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来源: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在滨河阳光沙滩游玩时捡到一块鹅卵石,并对该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鹅卵石质量时,将最小为 5 g 的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3)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该鹅卵石的质量是         g

(4)如图丁所示,鹅卵石的体积是          c m 3

(5)由以上数据可知,该鹅卵石的密度为            g / c m 3

(6)将该鹅卵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某液体中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戊所示,鹅卵石所受浮力为         N ( g 10 N / kg )

来源: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           kg / m 3

(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6)纠正了错误,继续实验,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同学对此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仅采用浸没的金属块做实验不具备普遍性,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未必遵循以上结论。针对这个质疑,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量筒、烧杯、小木块、小桶、轻质塑料袋(质量可忽略)、适量的水。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器材并设计实验,研究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是否遵循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分析与论证:                                     

来源: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吴丽知道了水的密度是 1 . 0 × 10 3 kg / m 3 ,她还想知道家中食用油的密度。于是,她找来一个干净的小瓶 A 、装满食用油,利用如图所示的天平(砝码已丢失)、量筒、茶杯、水和胶头滴管等来进行测量。爸爸说,食用油太粘、不易清洗,不要直接用量筒测量它的体积。吴丽想了想,又找来了一个与 A 完全相同的干净的小瓶 B ,最终测出了食用油的密度。她的探究过程如下。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将盛满食用油的小瓶 A 放入左盘,将小瓶 B 放入右盘,向 B 中加水,直至天平再次平衡。将小瓶 B 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量筒的示数如图所示,记为 V 1 =    c m 3 .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全部倒出。

(3)  ,然后将水全部倒入量筒,读出示数,即为食用油的体积,记为 V 2 = 40 c m 3

(4)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得到食用油的密度为   kg / m 3

来源:2016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 0 . 32 kg 的重物,把重物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 g 10 N / kg )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重物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3)重物的密度为          kg / m 3

来源:2018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丽同学想知道家里一只陶瓷茶壶的密度,她用壶盖进行实验。

(1)将壶盖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盘,往右盘放入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壶盖的质量为           g

(2)如图乙所示,将壶盖浸没到装满水的烧杯里,然后把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为 20 c m 3 ,则壶盖的密度是         g / c m 3

(3)用该方法测出壶盖的密度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4)小丽接着用现有的器材对水进行探究,描绘出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如丙图中 A 所示。她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 A 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线应是         (选填丙图中“ B ”、“ C ”或“ D ”)。

来源:2018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密度的计算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