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初中化学

某兴趣小组对“稀盐酸与石灰石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稀盐酸与石灰石中杂质不反应)。

【实验操作】取一块状石灰石于试管中,往试管中加入5毫升稀盐酸。

【实验现象】①开始时固体表面有大量气泡;②反应停止后,试管底部有块状固体残留、固体表面无气泡;③试管内溶液无色。

【初步分析】(1)反应停止后,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判断,得出了石灰石没有反应完的结论。支持该同学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填上述实验现象的序号)。

【小组讨论】大家讨论后认为,要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以从液体和固体两条途径进行探究:一是探究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二是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

【继续探究】(2)对原残留液体是否还有盐酸的探究,有同学取原残留液体,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根据这一现象,得出了原残留液体中存在盐酸的结论。但小金认为根据这一现象是不能得出原残留液中存在盐酸的结论,小金的理由是  

(3)探究原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真正需要检验的离子是  

(4)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小丽取原残留块状固体用水洗净后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了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现象,于是得出残留块状固体中还存在碳酸钙。

【实验结论】在原反应结束时,稀盐酸与石灰石没有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碳酸钙有剩余。

来源: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H2、CO能还原氧化铜外,CH4及其它一些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也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如: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某拓展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省略),分别对有关气体问题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Ⅰ】对已知气体性质的探究。

(1)将CH4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规范实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填序号);

①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②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

③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探究Ⅱ】对气体组成的探究。

(2)气体X可能由H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同学们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其组成进行探究。

①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可证明气体X中含有  

②根据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的现象,得出气体X中含有H2的结论,请对此结论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探究Ⅲ】对未知气体的探究。

(3)将某火箭燃料X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观察到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C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中导出的气体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已知燃料X是由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根据现象及信息推断并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来源: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氯气(Cl 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它可溶于水,得到黄绿色的氯水。它易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与硫酸反应。

(1)小明对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

假设2: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小明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由溶液变红可知氯水显     性,从而知道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假设2成立。

(2)小明对褪色现象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有氯气分子,还有氯气与水反应得到的盐酸和次氯酸(HClO)。他对氯水的漂白性提出了3种假设:

A.盐酸有漂白性           B.氯气有漂白性         C.次氯酸有漂白性

经过认真思考,小明否定了假设A,请写出依据   

实验室制备的氯气往往带有水蒸气和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必须要用纯净、干燥的氯气。图甲是小明为了干燥氯气所设计的装置图。请在图甲中将广口瓶中的导管画完整,并在图中的 (  )处写出试剂名称。最后,将经过除杂后得到的干燥氯气通入装有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如图乙)。布条颜色不变。得出结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3)次氯酸除了有漂白性外还有不稳定性。小明设计了一套装置。收集到一试管次氯酸见光分解后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发现木条复燃。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   

来源: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型洗涤剂过氧碳酸钠(Na 2CO 4)固体,能瞬间清除衣服上的汗渍、果汁渍等顽固污渍。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其他化合物,某学习小组对产生的其他化合物进行探究。

实验1:溶解样品。取适量洗涤剂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并形成无色溶液a。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的其他化合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H 2O 2

猜想二:NaOH

猜想三:H 2O 2、NaOH

猜想一、二、三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外,猜想H 2O 2的其他理由是   

实验2: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①取适量溶液a于小烧杯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清液b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稍过量氯化钙的目的是   

②取适量清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二氧化锰,振荡

  

证明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有H 2O 2生成

③将步骤②所得混合物静置,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铁溶液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写出过氧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该洗涤剂保存时应密封、防潮。

来源: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用相同的两个玻璃罩探究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在其中的燃烧情况。

实验Ⅰ:如图甲,将三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编号,并等距离固定在铁丝上。在铁丝两侧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立即用玻璃罩扣上,使铁丝处于正中位置。三个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如表格所示。

容器编号

1

2

3

时间/秒

3.2

5.0

11.1

实验Ⅱ:如图乙,将三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置于玻璃罩内的不同位置。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的示数明显增大,A、C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实验Ⅰ中,先熄灭的是  (填“高”或“低”)蜡烛。

(2)通过上述实验,解释1号容器内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的原因  

(3)结合实验及相关知识分析,高层楼房着火时,一般情况下,合理的做法有  (可多选)。

A.排队乘电梯依次撤离

B.向着火楼层的上方撤离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跑离火场

D.若火势不大,可用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来源: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NaCl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甲组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直到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  能 (填"能"或"不能")发生反应。

[发现问题]乙组同学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所以确定本组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其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Ⅰ:只有碳酸钠

猜想Ⅱ:                   

[查阅资料]CaCl 2溶液、Ca(NO 32溶液都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适合操作(一)的X溶液是   

A.Ca(OH) 2溶液

B.CaCl 2溶液

C.Ba(OH) 2溶液

(2)根据(1)中所选的X溶液,生成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为   

(3)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操作(二)可以为:取少许溶液D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   则猜想Ⅱ成立。

[实验反思]通过本实验同学们认识到,氢氧化钠溶液必须   保存。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一:验证酸、碱、盐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硫酸与碳酸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小明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为  ,则证明两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中并振荡

溶液呈无色

硫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呈无色

请你评价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反思提高】证明无色溶液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有很多,请你举出一个通过生成沉淀来证明发生化学反应的实例  (只要求写出两种反应物)。

实验二:利用酸、碱溶于水放热的性质探究燃烧条件。

【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滴水之前白磷不燃烧,滴水之后白磷燃烧。由此可推出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延伸】有同学想利用图2装置,并且将部分药品进行更换(如图3所示),也来探究燃烧条件,你认为此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查阅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粉。

Ⅱ.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写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小明猜想发热包内的物质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禁止明火”,其原因可能是  

(3)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该气体可能是:a.H2; b.  ; c.CO2和H2的混合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丁装置中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证明猜想c正确。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  (填“能”或“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CO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  

[总结与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做出如下反思: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C.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来源: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可燃冰的外观像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②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猜想二:  ;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A~E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根据题设信息和查阅的资料推测猜想二的物质可能是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证明甲烷燃烧产物中有  ;稍后观察到B、E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  成立。

(3)装置C的作用是  ;实验过程中A、B的装置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反思与交流]

(4)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  中毒。

来源:2020年西藏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小李和小赵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K3[Fe(C2O43]•3H2O的热分解产物。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可用于吸收CO2、水蒸气

②含有Fe2+的盐溶液可与K3[Fe(CN)6]发生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③含有Fe3+的盐溶液可与KSCN发生反应生成红色溶液

[提出问题]样品完全分解后,除水蒸气外还生成哪些产物?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气体产物中含有CO

猜想二:气体产物中含有CO2

猜想三:气体产物中含有  

[实验探究]

(1)探究气体产物。

小李同学对气体产物进行探究,设计如图实验(夹持装置及部分装置省略):

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D中的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猜想 三 正确。

(2)探究固体产物。

小赵同学对固体产物进行如表探究:取K3[Fe(C2O43]•3H2O热分解后的固体产物(经实验证明无磁性)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再进行如表实验:

实验

现象

结论

取滤液加入硫酸

  

固体中含有K2CO3

取滤渣加入硫酸溶解后,分成两份

一份中加入K3[Fe(CN)6]

  

固体中含有FeO

另一份中加入KSCN

溶液变为红色

固体中含有③ 氧化铁 

[实验结论]K3[Fe(C2O43]•3H2O的热分解产物有  种。

[拓展延伸]晒制蓝图时,用K3[Fe(C2O43]•3H2O作感光剂,其光解反应有FeC2O4生成。432g FeC2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可以得到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和两种含有相同元素的气体,则两种气体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来源: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高温 ¯ 2Cu+CO2↑,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m(C):m(CuO)

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

C处导管口的现象

1

1:8

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2

1:9

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3

1:10

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4

1:11

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

  

5

1:12

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6

1:13

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交流讨论]

(1)推测实验4中“C处导管口的现象”是  

(2)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10~1:12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  (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

(3)检验实验6反应后A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可滴加的试剂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5中m(C):m(CuO)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  (写一个即可)。

来源: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组成及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认识组成](1)由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  ;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酸根离子分别是CO32、HCO3,依据酸根离子它们都可统称为  (填“碳酸盐”或“钠盐”)。

[比较性质](2)为比较室温是20℃时Na2CO3、NaHCO3与水混合的变化,按图1进行实验,先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各约1g Na2CO3、NaHCO3,再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2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20℃,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再向两试管中各加入约5mL水和2滴酚酞试液,振荡后液体均呈红色。则NaHCO3与水混合时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NaHCO3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提出问题](3)Na2CO3、NaHCO3还有什么不同性质?

[查阅资料]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可用图2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按图2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分别装入相关药品(试管甲、乙中的固体质量应相等)。后续实验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

①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  (填“Na2CO3”或“NaHCO3”)。

②完成实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若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别用m(甲)、m(乙)表示,则m(甲)  (填“>”或“=”或“<”)m(乙)。

[拓展应用](4)若把碳酸和NaHCO3比较,受热容易分解的是  (填“碳酸”或“NaHCO3”)。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  

(5)研究表明,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且Na2CO3溶液中还含有很少的HCO3,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HCO3    (填离子符号)。

来源: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铁钉是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学习小组对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和盐酸除锈时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

取四枚铁钉,按第图1所示进行实验。一天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管

a

b

c

d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蒸馏水和空气交界处铁钉出现轻微锈蚀

食盐水和空气交界处铁钉出现较多锈蚀

(1)由试管a、b、c中的现象可知铁钉锈蚀的条件是  

(2)由试管c、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处理,易生锈。防止切过咸菜的菜刀生锈,处理的方法是  

Ⅱ探究盐酸除锈时的反应

步骤1 将一枚表面部分锈蚀的铁钉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消失,无锈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黄色。

步骤2 将“步骤1”中装有铁钉和盐酸的试管长时间放置后,观察到铁钉变细,溶液变为浅绿色。

[提出问题]①“步骤1”中铁锈消失发生了什么反应?

②“步骤2”中试管长时间放置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查阅资料]①铁锈中主要含有Fe2O3

②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③K3[Fe(CN)6]溶液为黄色,FeCl3溶液遇K3[Fe(CN)6]溶液不变色,FeCl2溶液遇K3[Fe(CN)6]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分析]铁锈消失是因为Fe2O3与盐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猜想]对于问题②,实验小组提出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1: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表面产生的气体反应所致;

猜想2: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实验验证1]对“猜想1”进行验证的实验过程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X的名称为  

(2)实验是验证  (填气体的化学式)与溶液中的FeCl3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验证2]请设计实验对“猜想2”进行验证,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可能的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  。(实验中必须用到K3[Fe(CN)6]溶液、FeCl3溶液和铁钉)

来源: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引发思考]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100mL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提出问题]

溶液的某些性质是否可以通过定量实验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

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1]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氯离子浓度电导率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26℃,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迅速将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

分析图1实验数据:

(1)a~b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  

(2)请说明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导率变化的原因  

[交流反思1]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请简要说明。  

[实验探究2]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慢慢加入等体积、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部分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2]

推测c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是否为零,并说明理由。  

来源: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天气瓶”(如图)是否可预测天气很好奇。他们自制了“天气瓶”,并对其晶体析出的影响因素展开了探究。

步骤:(1)称取10.0g樟脑丸溶解于40.0mL无水酒精中得溶液a。

(2)向35.0g水中依次加入2.5gKNO3和2.5gNH4Cl,制得溶液b。

(3)将a、b两种溶液倒入容器中混合,密封即制得“天气瓶”。

(4)模拟不同的天气情况,将制得的“天气瓶”置于不同的温度和大气压的环境中,并记录析出晶体情况如下:

0℃

20℃

40℃

101.3kPa

100.5kPa

99.7kPa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a时,为加快樟脑丸的溶解,可以采用搅拌、微热、  等方法。溶液a中的溶质以分子形式分散,所以该溶液  (选填“能”或“不能”)导电。

(2)溶液b中NH4Cl的质量分数是  

(3)为进一步探究析出的晶体中是否含有铵盐,需要的实验用品有  (填序号)。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蓝色石蕊试纸

d.红色石蕊试纸

(4)从表格信息中可知,  条件对“天气瓶”晶体析出的影响较大。

来源: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