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

A.

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B.

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

C.

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

D.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

来源:2016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 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C

均能与水化合

化合时现象不同

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A.

A

B.

B

C.

C

D.

D

来源:2016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装置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原因是   。收集氧气可以选用   (从C、D、E装置中选择)装置。

(2)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突出优点是   。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某氢气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欲使用F、G装置除去少量的水蒸气并收集氢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用端口字母表示)。

来源: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 a 的名称   

(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明显现象,用烧瓶收集二氧化碳后,按D装置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胶头滴管中盛有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打开止水夹,形成红色喷泉。

有同学提出疑问,该实验中二氧化碳减少是否能证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①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则需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有   生成。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和结论)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应如何证明其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来源:2018年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支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4)如图F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来源: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1)图1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2)若要用图2装置制取实验所需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则: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用该装置模拟灭火器(产生CO2)灭火,对实验应进行的调整是  ,其灭火的原理是  

来源:2017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在A﹣﹣H八种物质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字母填空.

A.

氮气

B.

塑料饭盒

C.

D.

可燃冰

E.

醋酸

F.

鸡肉

G.

蔬菜

H.

二氧化碳

(1)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是   

(2)海底富含甲烷的固体燃料是   

(3)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4)富含蛋白质的是   

(5)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6)随便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的是   

(7)pH小于7的是   

(8)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来源:2016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②③

来源:2016年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若药品①是高锰酸钾,则装置A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2)选用装置B制取CO 2时,若药品③是块状石灰石,则药品②是   (填"稀硫酸"或"稀盐酸")。用装置   (填字母序号)集满一瓶CO 2,向其中滴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填实验现象)。

(3)实验室里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字母序号)。

来源:202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 2

资料二:1754年,布菜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 2,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如图2,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 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   毫升。

来源: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来源:2018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同金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   (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来源:2018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化学试卷(同金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四个化学反应都有气体产生,其反应类型和产生的气体性质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气体性质

A

2H 2O 2 2H 2O+O 2

分解反应

助燃性

B

2KClO 3 2KCl+3O 2

化合反应

还原性

C

Fe+H 2SO 4═FeSO 4+H 2

置换反应

氧化性

D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复分解反应

酸性

A.

A

B.

B

C.

C

D.

D

来源:2017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紫色石蕊变红色

B.

石灰水变浑浊

C.

蜡烛熄灭

D.

杠杆左高右低

来源: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

(注:NaHCO 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 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 2浓度降低时,NaHCO 3稀溶液能释放CO 2,当CO 2浓度升高时,NaHCO 3稀溶液能吸收CO 2.)

①剪取一烟草叶片,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 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

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

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

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

来源: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