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小学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小学语文

写山水诗句集萃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来源:2014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1.4索溪峪的“野”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东: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
⑷问其故  故:
⑸孰为汝多知乎  汝:
⑹此不为小者远而大者近乎  为:
⑺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
⑻孔子不能决也  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家一起来
在学习绘画、舞蹈、乒乓球等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小窍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欣赏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廪食以数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进春天,你发现了些什么?写一写,画一画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小木屋。(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  )欲穷千里目
(  )白日依山尽
(  )更上一层楼
(  )黄河入海流
(1)读一读,背一背,把正确的序号写上面这首诗前在括号里,再在诗句后面加上标点符号。
(2)想一想,当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哪些景物?试着画出来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文回音壁。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请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入日——
河——
(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3)画线句子富有想象力,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你所读的神话或寓言中有没有也能体现这种想象的,请举一两例。
                                                                                    
(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聪惠。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用“/”画出该句的停顿。
(2)本文选自           的作品                 (1.5分)
(3)联系短文内容,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甚:          诣:         乃:          示:       
(4)联系上下文填空。(1.5分)
                                  设果。
② 孔指              以示儿曰……
(5)从杨氏之子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孩是一个              的人。小孩回答妙在何处:
                                             
                                                 (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竽,他(   )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男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   )鳃帮,(   )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俸禄”的意思。
俸禄:
“滥竽充数”中的“滥”指什么?为什么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⑴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⑵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八个/星天/外
B.两三点雨/山前
C.旧时/茅店/社林边
D.路转溪桥/忽见
⑶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②青未了。
造化③钟④神秀,阴阳⑤割⑥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⑦入归鸟。
会当⑧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②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④钟:聚集。⑤阴阳:阴指山北,阳指 山南。⑥割:分割。⑦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⑧会当:一定要。
⑴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诗。
                                                                         
⑵你能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入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理解。(6分)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⑵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小木屋。(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朝辞白帝彩云间
(  )两岸猿声啼不住
(1)读一读,背一背,把正确的序号写上面这首诗前在括号里,再在诗句后面加上标点符号。
(2)看谁更仔细。认真观察下图,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把它们写下来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阅读
伯牙绝弦
伯牙善(     ),钟子期善(  )。伯牙(     ),志在高山,钟
子期曰:“善哉,(     )兮(        )!”(           ),钟
子期曰:“善哉,(  )!”伯牙所念,钟子期(        )。子期死,
伯牙谓(     ),乃(           ),终身(        )。
(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发生在            和             之间
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是         把他们联系在了一
起。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一个词来说就是        。
(3)用“     ”画出文中听者听到琴声而引发联想的内容。
(4)文中有两个字在现代都可以解释成“想”的意思,这两个字是
         
(5)这个故事让我们联想到一个成语:                ,人们常 用这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