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问答题
初中历史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是在什么事件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2)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5分)
(3)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是在什么事件之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4分)
(4)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修改日本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的进步不仅仅表现为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表现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和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一批批伟大的思想家以其深刻的理论成果,指导了一次次的革命实践,影响了一代代人,以这些思想为依据,人们与不合理的社会进行了一次次的斗争,有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欧洲近代的三次思想解放的问题。
(1)发生在14——16世纪的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事件?
(2) 18世纪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事件?它与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反映了哪一阶级的利益诉求?请任意举一例在此思想指导下发生的革命运动。
(3) 19世纪在欧洲出现哪一进步思想对人类的解放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4) 你认为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有何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资本主义” 、大国腾飞和开始崛起。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材料二 1858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裂开的房子》的演说,他把南北两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比喻为“一幢裂开的房子。”他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他的演说语言生动、深入浅出,表达了北方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群众的愿望,因而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861年,他就任美国总统。
材料三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事件都发生在哪一年?它们对资本主义发展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从社会转型角度看,它与哪一则材料反映的事件起到的作用相同?
(3) 三则材料反映的事件都是在哪一事件推动下发生的?
(4) 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  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材料三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请回答:
(1)材料一“查理的断首”发生在哪场革命中?革命成果是通过哪一文献得到保障的?
(2)材料二中“母邦”是指哪一个国家?这次革命指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出现在哪个国家?请举出该国当时颁布的巩固革命成果的法律文献。
(4)上述三则材料三个国家人民共同的追求是什么?
(5)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歌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松花江上》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高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材料二:《卢沟桥之歌》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指哪一年发生的什么事件?
(2)材料一中所指事件发生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方针使我们丧失了东北无尽的宝藏?
(3)《卢沟桥之歌》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材料中的歌曲曾经广为传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心声和风貌,请你再举出一例你所知道的同一时期反映同一主题的歌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
材料二: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高喊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重大作用。
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全体学界通电》
(1)通过阅读三则材料,请指出它们指的是近代历史中的什么事件?
(2)读材料一,这次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说一说这次运动前期与后期,斗争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5)说一说材料三反映了此次运动中北京学生什么样的斗争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分别是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
(2)请分别写出每个派别的一位代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发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个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发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租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三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概括列强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哪些侵略特权?(至少写出两点,要求概括,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的内容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振兴中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201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又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回眸过去,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条约最能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3)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请说出这里的“创举”的含义。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命运,请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注重对题干中带重点符号词语的阐述,在阐述中做到有史实,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仔细观察两幅图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20★)

请回答
⑴、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了那些生产工具?(3★)
⑵、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2★)
⑶、他们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3★)
⑷、看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下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5★)
⑸、说一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方面?(5★)
⑹、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巨变。                     ————摘自中共十五大报告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这次巨变的具体表现是?(2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城市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2分)
(4)从三次历史巨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始皇对儒家学说持什么态度?(2分)其原因是什么?(2分)
(2)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又持什么态度?(2分)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2分)
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这次巨变的具体表现是?(2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城市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2分)
(4)从三次历史巨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材料三: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l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四: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四中提到了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