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问答题
初中历史

材料一:“吕秀莲就更无耻了。l995年4月吕秀莲前往日本马关的青帆楼,发表媚日演说为日本侵略者叫好。吕秀莲说:‘中国割让台湾是不幸中的万幸,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是台湾人的幸福……’”。
材料二:现在,到东交民巷还能看到一座碉堡的部分残存,还能看到“赫德路”路牌,还能看到部分界墙残段,还能看到残存的英国兵营马厩内的拴马铁环,还能看到德国兵营内的地下牢房……这些打着半殖民地印记的建筑遗存,就像是一部打开的近代史教科书,警示我们牢记过去、奋发图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吕秀莲所说的“中国割让台湾”出自哪个条约?此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在东交民巷能够看到的历史遗迹最早在什么事件之后?当时关于东交民巷的归属是如何规定的?
(3)与材料一、二内容有关的事件对于中国的危害分别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作为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在这一时期,南京发生的哪三件大事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你写出来,并结合该事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谈谈你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请问这里的说“历史转折点”指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最后用一句话评价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
        
请回答:
(1)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经济状况数据统计,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文化大革命”期间                 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粹,请指出当时人民群众和干部对他们进行强烈抵制和抗争的两例史实。
(3)概述“文化大革命”给我国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严重破坏的史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节录《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二: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唱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什么心声?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司令员是谁?
(2)材料二中美国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是指什么协定?
(3)抗美援朝的胜利对我国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包括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什么性质?(2分)分别采取了什么形式?(2分)简要回答这次改造的结果和重大影响。(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 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本大题5分)
(1)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2) 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和对后世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请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1)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
(2)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请列举出三项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军事战例名称。
(3)请问: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是什么时间?(2分)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4)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领者的猎区                          ——张志民《以卢沟桥的名义》
材料三: 我有一只玩具箱,丢在上海大同坊。飞机汽车件件有,还有娃娃和小床……可恨日本鬼子兵,八月十三响炮声……几时收复失地回上海,妈妈再给我买个汽车和小人?——《失去了的玩具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1840—1919年间,清朝是在哪几场战争中被一步步打垮的?(8分)
(2)据材料二,卢沟桥在哪一年被谁“绑架”的?为什么诗人说“南京城改作靶场”?(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我”回到了上海,妈妈又给我买了汽车和小人。
请你想一想,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
──《拳匪纪实》
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两次运动有什么最大区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16世纪被称为“人的发现”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其中,“人的发现”指的是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文艺复兴的先驱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该作品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2)曾经创作过《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谁?他还有什么代表作品?
(3)最早实践环球航行航海家是谁 ?
(4)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
(5)航海家的创举对后世影响巨大,他们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要学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