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 双选题
高中生物

(双选)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切片时,先低倍镜后高倍镜是因为低倍镜下易找到要观察的目标
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将变亮,为降低亮度,可用小光圈或换凹面镜为平面镜采光
C.低倍镜下的视野中,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像,此时应换用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
D.观察质壁分离时不一定需用高倍镜,因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较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双选)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分别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几种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生物膜很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D
B.a~d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b和c
C.若该生物膜是肝细胞膜,进食6小时后,C代表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会增加
D.因为组成生物膜的所有分子都是运动的,所以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双选)下列关于玉米、蓝藻和变形虫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进行细胞分裂,但不都有细胞周期
B.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内都有转录和翻译过程
C.细胞内都有核糖体,但都不含中心体
D.三者的原生质层都有选择透过性,都能选择性地吸收和排出物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双选)在水池中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 065倍。据此判断下列哪项正确(  )

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
B.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C.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D.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容易进入丽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双选)仔细观察下面四个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共有5种核苷酸
B.组成人体的化合物乙的R基种类约有20种
C.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脱氧核糖
D.在松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多项)下列生物中,可以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射活动的是(  )

A.猴子 B.草履虫
C.青蛙 D.向日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多项)科学家通过清水涨破猪血红细胞而获得了细胞膜,分析细胞膜成分,发现含有(  )

A.脂质 B.核酸
C.淀粉 D.蛋白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多项)人体内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见图11,据图判断(   )

A.酶①参与黑色素的合成
B.黑色素的合成只与酶②有关
C.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多项)苜蓿种子的子叶黄色(Y)对褐色(y)显性,圆粒(R)对肾粒(r)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若要使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两亲本的组合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多项)下列遗传系谱图中,肯定为隐性遗传病的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致死性较高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原因是正常基因中3个核苷酸的缺失导致了其编码的蛋白质中1个对应氨基酸的缺失。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中3个核苷酸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B.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功能
C.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中碱基数目的改变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科学家及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
B.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D.郝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感冒时,会出现畏寒、发热症状;用退热药后,可出现全身出汗、体温下降现象。在发热和退热过程中,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关系为

A.发热时,散热大于产热
B.发热时,产热大于散热
C.退热时,散热大于产热
D.退热时,产热大于散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绝大多数的生命活动都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以下生命活动中,需要ATP参与的是

A.绿色植物固定CO2 B.CO2进入肺泡
C.肌细胞收缩 D.大脑思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下表推测,溶液呈蓝色的是

试管编号
实验温度
(℃)
0.1%的淀粉溶液
(2ml)
2%淀粉酶溶液
(1ml)
10分钟后加碘液
(2滴)
A
37
+

+
B
37

+
+
C
37
+
+
+
D
100
+
+
+

注:“+”加入物质,“—”未加入该物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双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