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 综合题
高中生物

植物的CO 2补偿点是指由于CO 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 2浓度,已知甲种植物的CO 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____(填"大于0""等于0""小于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 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新课标Ⅰ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

1632386637(1).png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值速度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新课标Ⅱ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新课标Ⅱ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_______.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新课标Ⅲ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

1632383174(1).png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新课标Ⅲ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 可引起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 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 导 致其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列问题:

(1) 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2) 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分泌抗体, 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 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新课标Ⅰ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 乙两组, 置于人工气候室中, 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 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 T )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 单位面积吸收 CO 2 的量 ) , 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判断, 光照强度低于 a 时, 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2) b 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 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填 " CO 2 浓度" 或 " 0 2 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 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 T 时间后, 再测定植株叶 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 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新课标Ⅰ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 DNA 分子的研究中,常用 32 P 来标记DNA分子。用 α , β γ 表示 ATP 或 dATP ( d 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 A - P a ~ P β ~ P γ d A - P a ~ P β ~ P γ )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 ATP 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 DNA 末端上, 同时产生 ADP。若要用该酶把 32 P 标记到 DNA 末端上, 那么带有 32 P 的磷酸基团应在 ATP 的      (填" α " " β "或 " γ " ) 位上。

(2) 若用带有 32 P 标记的 dATP 作为 DNA 生物合成的原料, 将 32 P 标记到新合成的 DNA 分子上, 则带有 32 P 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 的      (填" a " β " " γ " ) 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 DNA 分子的两条链用 32 P 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 在不 含有 32 P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 DNA 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 n 个) 并释放, 则其中含有 32 P 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2 / n , 原因是              .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新课标Ⅰ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加入大豆、小麦和麦麸可以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大豆中的   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   

(2)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的     能分别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   。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并搅拌,由此可以判断米曲霉属于   (填"自养厌氧""异养厌氧"或"异养好氧")微生物。

(3)在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乳酸菌属于   (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是   。在该阶段抑制杂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证酱油质量的重要因素,据图分析该阶段中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是   (答出1点即可)。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乙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果蝇的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由 X 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 A / a 表示)控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 B / b 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和黄体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获得黄体雌果蝇。(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

(2)若用黄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 X A YBB 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 F 2 ,则 F 2 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  ,F2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乙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哺乳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完成下表,以体现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细胞)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激素

激素运输

靶器官或靶细胞

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

肾上腺

肾上腺素

(3)通过  运输

(4)  

心率加快

胰岛B细胞

(1)    

肝细胞

促进肝糖原的合成

垂体

(2 ) 

甲状腺

(5)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乙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  。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  (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  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  (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

(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乙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物的性状有的由1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控制。一种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叶和全缘叶,果皮有齿皮和网皮。为了研究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实验②中F 1自交得F 2)。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     。根据实验②,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          

(2)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          

(3)实验②的F 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4)假如实验②的F 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不是9∶3∶3∶1,而是45∶15∶3∶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甲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

          (答出1点即可)。

(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          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甲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一段由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片段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研究人员使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标记的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dA-P α~P β~P γ,)等材料制备了DNA片段甲(单链),对W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研究,实验流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人员在制备 32p标记的DNA片段甲时,所用dATP的α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 32p,原因是       

(2)该研究人员以细胞为材料制备了染色体样品,在混合操作之前去除了样品中的RNA分子,去除RNA分子的目的是       

(3)为了使片段甲能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染色体样品中的W基因结合,需要通过某种处理使样品中的染色体DNA       

(4)该研究人员在完成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又对动物细胞内某基因的mRNA进行了检测,在实验过程中用某种酶去除了样品中的DNA,这种酶是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全国甲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