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C.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

A.

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

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

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

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

A.

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

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

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

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

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

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

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

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

A.

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

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

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

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如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

A.

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

B.

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

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D.

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如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

A.

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

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

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

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

A.

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

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

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

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

A.

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

B.

正统观念的左右

C.

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

D.

情感倾向的影响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  )

商 甲骨文

周 金文

秦 小篆

现代 楷书

A.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B.

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

C.

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

D.

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ㅤㅤ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漆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等

材料二

ㅤㅤ工厂制度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中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到1913年工厂数量已经颇具规模。据对1913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个人的统计,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某学者认为,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

内涵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多民族的交融

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多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创造的历史。

外来文明的吸收

中华文明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雅与俗的互动

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

以复古为革新

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以复古为革新,即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1990年国际元)


1820年

1930年

墨西哥

759

1618

美国

1257

6213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

ㅤ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与殖民地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向国际市场出口农矿产品,消费的工业品则依赖进口。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适应了这种发展方式。所有这些都与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地区非常相似。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为发展工业,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ㅤㅤ墨西哥的贸易保护本来是为了应对大萧条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后因世界大战造成的世界市场混乱得以延续。二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是墨西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但到80年代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

——摘编自[美]加里•杰里菲等编《制造奇迹》

(1)指出材料一中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二解释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ㅤㅤ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ㅤㅤ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ㅤㅤ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ㅤㅤ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广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