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仿写语句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点动生线,线动生面,一线可化生万物也。简简单单的线条拥有无限魅力,国画之线,书法之线,音乐之线,串起的不止是艺术,还有更丰盈的精神世界。

一线万物生

◆梁衡

①友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它的设计非常简洁,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入你的心底。这让我第一次对线条产生了兴趣。

②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就生成了一条线。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当线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如枪戟之威,或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水的磅礴雄浑,______。

③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线条的杰作。

④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

⑤至于音乐,那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乐谱的彩色线条。

⑥线条之美不止于艺术,也体现于文学中。曾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______一痕、______一点、______一芥、______两三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⑦线条之美还在于其主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为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

⑧我曾到霍去病墓上观赏那著名的《马踏匈奴》,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传递着汉代的辉煌开放与国家的强盛。难怪林徽因参与设计国徽时,强调要用汉唐线条,也只有这般苍劲雄健的线条,才能表现出新中国的如日初升!

(1)仔细揣摩文中关键语句,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阐释线条之美的?

(2)请仿照前文句式,在第②段横线上再补写一句。

(3)请根据前文提示,将第⑥段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4)请问线条为国徽注入了哪些主观精神?

(5)积累链接:请写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

来源: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最好的老师

①从小喜欢语文课,每个老师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因为自己文学功底好,也颇受各个老师的赏识,从三年级有作文课起,我就习惯了自己的每篇作文都当作范文被老师朗读。曾有老师形容,看小六六的文章,像三伏天吃冰激凌一样快活,觉得学生没白教,花的心血有了回报。

②唯独写刘老师,原因是他与众不同。他从我上初二起代语文课,那时候我的文章已经常在《学生作文选刊》之类的杂志上发表。学校的校刊报栏里,总有地方是留给我的。我原以为他一进教室就会向我微笑,如同其他老师一样,笑容中带着"久闻大名"的意味。出乎意料,他在点我名字的时候甚至没抬眼看我一下。

③我开始被他收在雪柜中封藏起来。他很少提问我,也从不把我的文章作为范文朗读,任我花费心思构思排比抒情感慨,得到的永远是他一个淡淡的红钩,加上难以辨认的"已阅"二字。骄子的心受到严重打击,越渴望得到他的鼓励,越觉得自己无法取悦他,连同学们都感到我被封杀了,说:"刘老师不欣赏六六的文章。"

④刘老师是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至少在当时怀春的小丫头们心中,琼瑶小说《窗外》里的李老师就应该是他那样的。其实,他踏进教室的一刹那就奠定了我这一生所认为的帅哥形象的基础:宽肩长腿,蓬乱而略带卷曲的头发,拉碴的胡子,穿着裂着两粒扣子的白衬衫。他的眼神永远迷惘着,视线的焦点总在教室最远处,并不扫视下面听课的学生,而且带着一丝睡眠不足的疲倦。他的语调一直低沉着,浑厚如男低音,说话带着南方男人的糯,扬起嘴角歪笑着透露着一种邪与放荡不羁。他拿着粉笔很随意,犹如端着酒杯或夹着烟卷,每次都是等铃声过后好几分钟才拖着步子,懒洋洋地只提溜着课本走进教室。

⑤进门后从不多话,只胡乱翻着课本,烂烂的书像刚从盆里捞出来的还带着没洗干净的洗衣粉,估计是多年沉积下的粉笔灰。只见他随便翻两页,漂几眼,突然抬头说:"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有同学细致提醒他,到×××了。他于是说:"好,下面继续。"我一直觉得他从不备课,只凭着深厚的功底,信口开河却也娓娓道来。他如果是演员,定是那种容易入戏的,只两三分钟的酝酿,使与书中人物融为一体。                                                                     

⑥因得不到他的注意,我开始抑郁,看见同学们作文后长长的批语,心生嫉妒。那时的我是典型的党中央的喉舌、学校宣传的号角,只要学校接到宣传任务,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学习赖宁学习张海迪,任何一项枯燥乏味的政治宣传,在我笔下都会变得栩栩如生如泣如诉。恢宏的排比句式,可歌可泣的用词足令老师叹为观止,甚至有老师当时预言,这丫头以后能在《人民日报》上发社论。可惜后来受了刘小平人生真谛就是随意的思想影响,最终没走上发愤图强的道路。

⑦改变我绚烂的八股文风的,是刘老师的一次评语。大约那是我又过分地吹捧了谁了,只记得他写了:"你写的,古代叫八股,现代叫媚俗。文章是什么?是你自己的喜怒

哀乐。文章,是你自己思想的表现,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自己跟自己都不说实话,明明是痛苦却要咧着嘴说幸福,这叫文过饰非。高的作文分数只代表你有高超的文字组织能力,不代表你有卓越的,哪怕是真实的思想。如果有一天,你读自己的文章会流泪,你就在用笔写自己;如果有一天,别人读你的文章会流泪,你就在用笔写现实。写你懂的,写别人懂的,对自己说真话,不为取悦别人说假话。写作文,不写命题作文,不要糟蹋了你的才思。"

⑧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评语,当时我才十三岁,却深深领悟,自此笔随心走。

⑨他只教了我一年半,我却感到我们之间极有默契。我写的苦与乐,他都懂,他给了一个青春期迷惘而多思的女孩一个自由说话的空间,让我在他海纳百川的宽容里自由徜徉。

⑩一年半后的一天,他突然从学校消失了。接替他的是一位矮小精悍的大学毕业生,板书优美而整齐,普通话发音纯正,说话铿锵有力,可我再也找不到人书合一的浑然天成的感觉。

⑪一直记得他最爱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仿佛看见他站在泰山之巅,穿着古代飘逸的长衫,头上盘个髻子,长衫上的一根长飘带在夕阳下随风飘摇。

⑫玉树临风。

(有删改)

(1)刘老师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2)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当他讲《故乡》的时候,我觉得眼前的他就是鲁迅,   ;当他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是   

(3)第⑧段"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评语……笔随心走"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说说你对"笔随心走"的理解。(4)临近毕业,你有什么话想对语文老师说?请写下来。或者描述你理想中的语文老师是怎样的。

来源: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话“人活着就得有盼头”,从这句话看,盼望已然成为人生命大厦的支柱和基石。如果没有了盼望,人的生存也就没有了理由,理想和信念就会顷刻间灰飞烟灭,了无痕迹。

       苍茫大地,芸芸众生,因为有了盼望,柔弱的臂膀才变得更加坚强;因为有了盼望,婆娑的泪眼才放出坚毅的光芒;因为有了盼望,脚下的道路便越走越长,越走越宽广。盼望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情怀;盼望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A______;盼望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望眼欲穿;盼望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B______。

       盼望与生命如影随形,如果说生命是一粒种子,盼望就是阳光雨露;如果说生命是一艘航船,盼望就是高扬的白帆。

(1)写出文中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在文中A、B两处各填写个四字短语(或成语)。

(3)仿照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

来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活着

沙爽

①台风将至的那天下午,我原本与客栈的老板娘约定,要搭她的车去海鲜市场,但是到银滩走了一圈回来,我突然改了主意,决定先去市区逛逛。

烈日当空,灼热的空气纠缠成一个巨大的、白光闪闪的线团,把海滩、街道、路旁的海鲜大排档、高高低低的建筑物,一股脑地襄在里面。它在燃烧,闷声不响,让空气几近微呛。我在客栈后面的小卖部里买了一瓶矿泉水,顺便打听一下去市区的公交车路线。按照店主的指点,我斜斜穿过马路,打算去对面的站点等车。

③马路正中的绿化带里稀稀落落种了些行道树﹣﹣或者说是灌木,因为这条路显然是新建的,移植来的植物还未长成气候。接近十字路口,有一棵树倒是长得高大,而且居然还在开花。我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嗯?怎么可能?我踏上石阶,捏住一枚尖尖的树叶。那灰绿色的叶片像极了柳叶,但是既厚又硬,接近蜡质,而背面几乎是银灰的。

④竟然是,一棵夹竹桃。

⑤我停在那里仰头看它,一时间简直喘不过气。天太热了。在十一月,这异乡的阳光和街道恍如幻觉。暌违多年,你怎么会在这里?你桃红的花朵吐出我多少年前就无比熟悉的粉黛香气。旁边枝上的那一小簇刚刚开败,花瓣的边缘变成了枯褐色,但靠近花心的地方还是红的,像灰烬里包裹着一颗跳荡的心。

⑥夹竹桃,我祖母偏爱的花。许多年里,我们家一直养着几棵。它们似乎很容易成活,至少繁殖相当简易﹣﹣在空酒瓶中注入清水,剪下筷子长的一截枝条插入瓶中,瓶口用湿泥封住。如此静置一两个月,枝条下方会生出雪白的长根,入春便可移进花盆。祖母和母亲常持此瓶馈赠邻里和亲友,如对方欣悦收下,她们便满面春风,谆谆授以养殖之法,仿佛热心得过分的送子观音。在我看来,这种花寻常得近乎贫贱,花的香味也像一个土气村姑,为什么她们如此热衷于让它芳泽远播、香火绵延?

⑦总的来说,这种叫夹竹桃的植物喜欢活着,喜欢繁衍。像被切成两段的蚯蚓,不仅不会死去,反而执意要以双倍生还﹣﹣原始的生物本性往往是泼辣的,反衬出人类的矫情。当年我不太喜欢这花,但是也说不上讨厌;我只是觉得麻烦﹣﹣活着就是一件麻烦的事。

⑧事实是,我在二十岁上罹患抑郁症而不自知。有一天我和父亲拌了几句嘴,一转身,听见旁边的房间里,祖母低声责备我父亲:“孩子上次差点救不回来了你不记得?”我想,大概没有人比祖母更害怕我会死去,虽然她从来不曾问起。

⑨后来我慢慢忘了想死这件事,也许是体内的血清素和多巴胺趋于正常,如同植物茎管里流淌的隐秘汁液﹣﹣造物在其中加入了何种成分,用以催生花朵或删除落叶?为什么夹竹桃执意在身体里暗藏毒汁,仍不能阻止娇嫩的花苞被蚜虫啃啮?这世界只呈现它的物理表象,却很少暴露它幕后的主使者。

⑩再后来祖母住的老房子拆迁,那时冬天已近,祖母问我要不要那棵夹竹桃﹣﹣它已经长到了两米多高。相比于这个高度,它脚下的粗陶花盆实在太小,还不知何时磕掉了半只手掌大的一块,浇水时总会有一半水淌到外面。它看上去相当营养不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见我犹豫着没有答腔,祖母叹口气,说:“没人要就只能扔了。”

⑪其实我不喜欢这花还有一个原因:它冬季也不落叶,必须移入室内。那么多个冬天,房间里虽然生着炉子,仍能看得见口中呵出的白气。我眼见它的叶子落满厚厚的灰尘,谁能一枚一枚地擦洗它们?这些积灰的叶子开始自暴自弃,先是变得枯干,然后卷翘起来,但是仍然并不肯脱落,就那样用千百只枯干的指头戳住你,让你知道,有这样一种活着。

⑫祖母盼望她回迁的新居可以铺上地暖,脚踩在上面,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人老了,骨头深处蚀开深广的空洞,怕冷,怕风,怕前后左右的沟坎和凄清。但那片回迁楼整整建了六年,内中的曲折千回百转,之后又因资金缺欠,迟迟不能交付使用。我的祖母,终是没有等来她的新居。

⑬那棵她希望可以托付给我的夹竹桃呢?祖母故去,许多事情再也无从问起。

【注释】:①暌违:分离,不在一起。②血清素和多巴胺:体内产生的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和人的感觉有关,会影响人的情绪。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2)请分别从夹竹桃、祖母和“我”的角度,谈谈你对文题“活着”的理解。

(3)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及作用?

(4)阅读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5)联系文章,参照下面两则材料任一形式,写一段富有诗意的寄语(不超过45字)。

材料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材料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

来源: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___A__。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与唐婉之间痛彻心fēi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xiè,我的双手考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烽先生___B__(大义凛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

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而谈讲述了与父亲的告别,这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来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选自《朗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

      痛彻心fēi        不xiè   

(2)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改为    

(3)结合语境,在A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4)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B处横线上。

这是杨烽先生   (大义凛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

(5)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来源: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  )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 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  )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陶醉 沉浸 俗艳 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来源: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静是来自灵魂的力量

①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不招摇,就是巨大的安静。从自己出发,然后回到自己。这是一个人的狂欢与悲喜。有什么与没什么,多一点与少一点,不必说给谁,也不值得说给谁。安静就是盛下了所有,也放下了所有。

②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活着,能安静下来是个传奇。如果一个人拥有的不算少,还能安静下来,枯守平淡,简直就是旷世传奇。这么说的意思是,能安静下来的人太少了,安静下来的灵魂有多么高贵。

③一切事物,安静了就会显得厚重和可靠;反之,就容易流于轻浮和浅薄。

④一般说来,人在物质奢华和名声盛大的时候,精神层面就容易喧嚣和浮躁,张扬有余,内敛不足。水开了,必然要喧响于外,以证其威势;风过后,必然要香消红堕,以显其刚猛。有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制造一点动静,产生一点影响,这样,好赢得他人的艳羡、仰慕,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这样的人,是不容易安静下来的。

⑤凡是能安静下来的人,欲求都不大,心眼都不多,想法都不盛。也许上天给了他们很多,但他们在乎得很少。得无所喜,失也无所悲,他们更在意内心的简单与丰富。更多的欲望引领人走向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和失望。唯有内心的诗意,才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和葱茏。在一个安静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安静投射出的巨大张力:内敛,低调,温和,谦逊。这些闪耀着人格光辉的力量,罗织着安静的另一个维度﹣﹣人性的清简和纯净。这是一方清幽地,瀑挂山前,鸟鸣幽林,岚流云飞。不知道是安静烘托着美,还是美成全着安静。总之,安静的人是喧嚣中的一抹珍贵的清凉,是张狂的众生相中的一帧恬静的优雅,风姿静美,怡然不同。

⑥喜欢跟安静的人在一起的,必然也是安静的人。当然了,安静的人更愿意与自己厮守。所以,他们大都是孤独的。惟如此,才很好地解释了自我的安静,也惟空谷绝响,才丰富着自我的安静。

⑦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容易忘乎所以。多好的人,一旦安静不下来,就会穷形尽相,变得丑陋。无论之前多亲密的朋友,无论曾经多患难与共,若一个深陷热闹,一个安守寂寞,只会渐行渐远。这已然不是一个世界的两头,而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人世间,多少同路走到陌路。只因为,安静时是一个自己,热闹时是另一个自己。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4月14日,作者:马德,有删改)

(1)仿照文章开篇的句子,续写两句。

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    

(2)第①段划线句子看似矛盾的说法,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说说你的理解。

(3)从第④段、第⑤段看,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4)浏览全篇,结合内容分析第③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5)紧扣文章主旨,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安静时是一个   的自己。

②热闹时是另一个   的自己。

来源:2017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卢海娟

①磨得发亮的小三角形铁板,连接一个曲线玲珑的颈部,再配上细圆纤长的木把,这就是锄。

②仲夏,三五把锄高挂在房檐下的横木上,锄板乌黑、巨大,锄把雪白的是新锄;锄板发亮、细瘦,锄把油亮泛黄的是老锄。从春到夏,它们一直被农人扛在肩上,或是握在手中,它们既是卫士也是杀手,一直游走在日渐蓬勃的田垄上。把锄向前一递,再向后一拽,田垄被揪起薄薄的一层,疯长的野草瞬间便失去了依托,与土地剥离开去。野草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

③铲头遍地时,庄稼们还是可爱的小宝宝,很享受农人像伺候小孩子一样的精心侍弄;铲二遍地时,庄稼们已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英姿飒爽的,努力聚集起生命的能量。那些对庄稼呵护有加的农人有时会把他们的土地铲上三遍。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扛一把锄头,飘进雾里;又扛一把锄头,戴月归来兮。一杆纤细、令人敬重的锄,把农人和庄稼紧紧地联系起来,农人的日子就像庄稼一样,在季节里欣欣向荣,单纯而又明媚。

④曾经,锄是少年的我们手中最为痛恨却又不得不整日握紧的农具,我还记得铲二遍地时玉米长得一人多高,掣着锄,穿行在玉米的方阵中,玉米叶拉伤了赤裸的手臂、脖颈,汗水浸湿了头发、衣服,闷热、痛楚,劳动的艰辛让我几乎落泪。而且,每天一大早就要去除草,露珠打湿了衣裳,我总是会长出满身的荨麻疹,奇瘁无比。那时,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受尽磨砺。像许多孩子一样,就是为了彻底摆脱锄,我才拼命读书,决心跳出农门。

⑤“田园几换主,梦归犹荷锄。”如今,房檐下再没有谁会把锄挂上横杆,农具都住在气派的仓厉里,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呆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就算田里长了草,也全然没有锄什么事了,农人看中的是五花八门的农药、除草剂,这是个属于科学技术的时代,那个需要农人身体力行、手工操作的家伙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注定要被淘汰。

⑥扣了薄膜的田不需要锄。使用塑料,可以把不知好歹的小草晒死,憋死,庄稼们大可以无忧生长。倘若根系呼吸困难,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那也不必努力向下长,色彩斑斓、味道刺鼻的肥就在地表,绝对能做到对庄稼进行按需分配。庄稼们没有了扎下根茎吸收来自土地的极少养分的艰辛,变成了轻浮懒散的富二代、富三,它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倒是满载着农药和除草剂的毒素残留,让以食为天的“民”顾虑重重。

⑦是的,没有了锄,庄稼们一样会战胜野草,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得大仓满小仓流;没有了锄,少年们仍然会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地长大,走出乡村,走向各地。锄成了落后时代的代言,只有在极偏远的地方,我们的父辈偶尔还会荷一把锄,去自家的小菜园侍弄一畦绿色的蔬菜,那是些不够肥壮不够饱满的植物,只有它们还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一如岁月里锈迹斑斑被人遗忘的锄。

(选自《当代美文》2016年第3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对“锄”的种情感态度。

(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语句。

①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 (从修辞角度)

②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呆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从词语的角度)

(3)请按照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磨砺。

(4)如今,庄稼们“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觉得科学技术应该快速发展还是放缓脚步,或者你还有其他看法?请简要陈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来源:2016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陪父母一场温暖

①每天早晨出门时,父亲已在菜园忙活,晚上披着万家灯火归家时,父亲鼾声正浓。住在一个家,却成难以相见的两人,偶尔急着赶路前遇上,嘴里迸出的话如出膛的子弹,父亲埋怨地说我无礼。

②天天裹着疲惫,日日忙碌如太阳,似乎只为朝升晚落。这天中午,得知下午无事,可以放半天假,忽如秤砣落地,一颗久负的心有着飘的轻快。

③于是急匆匆地赶回家,父亲正在灶台上忙着烟火厨事。他很是惊讶,问我怎么现在回来了,我说想陪他喝杯酒。父亲咧着一张嘴笑了,手上动作更勤了,我坐在锅灶下偶尔添一块柴,不一会儿,一顿美味佳肴上桌了。

④父亲从床下摸出一瓶珍藏多时的好酒,一边擦拭,一边说:“山芋收回来了,地头正在平整,白菜的种子备好了,还差一场雨。”说到这,父亲突然抬头问我,“你还好吧?“我点点头问:“你身体最近怎样?天冷了,多穿些衣,脚下要暖。”父亲说:“我这鱼烧得咋样?”我说:“这酒挺好的!”一场答非所问氤氲着温暖的菜香,母亲坐在一旁偶尔插话,电视里的节目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地换得勤,我和父亲喝得脸上红扑扑的,弯眉紧裹着笑……

⑤饭毕,我站起身,摸摸坐在床边的父亲,他的腰板还是很硬朗,脸皮开始耷拉了,年轻时的英俊被岁月带走了。儿时一直故意扎我的粗胡子,倒是剃得干干净净,老了的父亲还是很注重仪表,只是头发花白如雪。他染过,我们怕伤及他的身体便不允许他那般做了,他倒也听话,后来一直任凭这样发如雪。

⑥想起少时,我们像小鸡啄米一般,围在母亲身边挤着一屋温暖,可温暖的家里没有父亲,那时父亲在城里工作,我们时常站在路口巴望多时,总是叹息而返,只有逢年过节,父亲才火急火燎赶回家和我们团聚一下。快乐还未展开,夜里梦着第二日该和父亲说些什么,可睁眼时。父亲已在返城的路上了。

⑦那时的泪水,应该像今时父亲的埋怨,埋怨我连和他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人生有很多无奈,因为不能一劳永逸,觉得必须一路追赶,于是叹息遗憾在心疼中纠结产生。

⑧有时感慨:属于我们的岁月并不长远,而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就更少了,即使知道这一点,我们的脚步还是越行越远。可即使脚步再快,路永远走不完,身后的他们更经不起漫长的等待。我们没有理由忙碌不休,所以让前进的脚步慢一些吧,停下来陪伴一下渐渐老去的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不要等到遥望的他们再也不能遥望时,才停下忙碌的脚步。

有空的时候,不妨多陪陪父母,陪他们吃一餐饭。说一场温暖的家常。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丰盈他们久盼的记忆在那些香浓的温暖里,一直驻扎着我们的家

(选自《今日文摘》2018年第22期,有删减。)

(1)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①嘴里迸出的话如出膛的子弹,父亲埋怨地说我无礼。

②在那些香浓的温暖里,一直驻扎着我们的家。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3)请简要概括③④⑤段的主要内容,判断其主要表达方式,结合全文分析这三段的作用。

(4)仿写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有空的时候,不妨多陪陪父母,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  

来源: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草木结霜

鲍尔吉•原野

①草并不知道,秋天,它们要披上白霜的铠甲。

②草出生之后被称为青草,它们身穿绿衫在天涯奔跑。草给黑色、红色和黄色的泥土打上绿印,绿是植物的命,是无处不在的生长。天下没有黑草,就像没有绿色的煤炭。只有绿才可以打通阳光的能量通道。绿把阳光变成蛋白质,草们吃阳光,喝地下水,草的生活方式至简至净、至广大。

③草在绿里安家,绿色的脉络里有水渠和马路。草的叶子既是肉身也是房子,自己住在自己身上,不假外求。这一点比人强多了,自由从此诞生。春天起,草一直生长。它早上长还是夜里长?草什么时候都在长,如同听过“草活一秋”的咒语。人的一生如果只活三个季节,他一定拼命生长,而不去打麻将喝酒看电视剧。草所做的只是生长,它只会生长,那就一直生长。生长很舒服,它觉出自己的腰拔高了。阳光拢在叶子里,暖暖洋。草不悲观。悲观是干什么?是跟自己作对吗?大凡生长者都不悲观。当你无选择地置身足以悲观的处境里面,先要剔除悲观。我相信草在短短一生看到的东西比人一生看过的更多。草看到天鹅绒的黑夜镶满银钻。草看到雨水在空气中亦疾亦徐地跳舞。草看到白粉沾满蝴蝶的翅膀。草看到阳光从天边爬进自己脖子。甲_____.乙______. 丙_____。

④秋天到了,草停止生长。草长了一生也不过一巴掌高。它们站立不动,一如等待判决。它不知是谁、是什么不让它们继续生长,是立秋白露还是欧阳修的《秋声赋》?自然界,不生长就意味着凋亡。但草不知道什么叫死,太阳照耀它,雨还在下,土地还有许多地方没长草。草离开此世,世上似乎什么都没少,草没有草的遗产,没有草的车辆和文字。只不过,没有草的土地露岀了土地。草站在秋天的驿站张望等待,这时候五谷丰登,果树挂满亮晶晶的水果取悦人类。草在告别,一身之外一无所有,甚至发不出一声鸟鸣来辞行。

⑤草叶等待霜降。霜降之前,天要下上几场雨,为霜准备原材料。土地变成一片烂泥之后,白霜从天而降,于子夜,于星星全体明亮之时,草换了衣装。它们白衫白冠,凛然发亮。这是要出征吗?每一根草都像一位士兵,披着亮甲,茎叶犹如银枪。这是去杀谁呢?草有什么可杀的东西吗?大地沉寂,无物可杀。阳光转过来,每每融化草的刀枪。至凌晨,它们再度披霜。

⑥白霜冻不死树木与河流。它之降临,只为让草退场。霜让绿色从草的身上飞逸,为每一株草换上黄衫。阳光从此停止与草的能量交换,草的叶子呈现白金色﹣人类高档时装的颜色。从此,大地长出一层迷蒙的金羊毛,曰枯草。在落日边上,枯草看上去像血流遍地,像炭火暗燃,像鲜艳的毯子

⑦秋日里,山坡的枯草以黄金的色调显示高雅。枯掉的不过是草的躯壳,草的绿色灵魂升上天庭牧场与上帝欢聚。风吹不走草的白金躯壳,它站在它原来站立的地方。草一生未走半步,却早把种子送往四面八方,换来成千上万条命。于是,枯萎的草仍然优雅,在冬日越来越近的夜晚,它们披挂白盔白甲,而后在阳光下卸妆。

⑧跑步时,我见到北陵后面结霜的草。结了霜的草似乎比原来高了。它们好像刚从西伯利亚回来,好像在卸车,好像张着毛茸茸的睫毛。我放缓脚步并庆幸我还没结霜﹣﹣跑过这些草的身旁。在近于黝黑的松树下面,霜草的模样如同下了半场雪,比夏天在松树脚下环绕的雾气更白,却不像雪那么呆板。太阳出来的时候,草叶上没有一滴水,依然干净。

(1)文中的“草”具有哪些美好品质?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在落日边上,枯草看上去像血流遍地,像炭火暗燃,像鲜艳的毯子”的表达效果。

(3)文中多次将“草”与“人”对比,有何用意?请简要作答。

(4)请仿照第③段的句子“草看到阳光从天边爬进自己脖子”,结合语境,在横线处续写三句。

来源: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悠悠艾叶香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一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田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联系全文,谈谈标题“悠悠艾叶香”的作用。

(2)请从描写的角度,结合文意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

②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奶奶的形象。

(4)“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旧物聚真情,请仿照示例,续写两句小诗。

那一枚玉佩

承载着温暖的情思

  

  

来源: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 瞬_____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了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xiāng_____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xián_____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的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蓝的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的深湛_____,也蓝得温柔tián_____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yī_____,像是尚未凝_____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_____子。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褐色的山峦。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褐色的山峦。而我的脚下, 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瞬间   

②深湛   

③固凝   

④眸子   

(2)给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①xiāng   

②xián   

③tián   

④涟yī   

(3)仿照划线句子,续写一段话,要求与前文内容一致。

在公路两侧,                      

来源:2017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汽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当漫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

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冒芽,有的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绽开了黄绒绒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冰冷的马路沿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两个简陋的竹筐里,或是散乱地挤在一个个肮脏得已看不出颜色的蛇皮袋子里,在村庄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一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④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家,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城市的喧嚣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一百二十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转眼就二十余年了。我也常常掏几角钱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我家的墙壁上,常常挂几束已经风干的蒲公英,或在院子里晾晒一些还带着一层乡间水气的湿漉漉的蒲公英。

⑥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经历秋霜变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湿漉漉的泥土,许多的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般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竹筛里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根叶间分外耀眼,在秋天的阳光里簇闪着金色的光泽。

⑦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那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 花朵早谢了,成了白絮絮的一朵朵绒球,向晚的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沸扬到阳台上,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⑧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⑨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亮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⑩灵魂或许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苍凉,不管脚步多么遥远,不管回家的路多么漫长,不管生命多么沉浮,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一粒熟悉温热的泥土上,回到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

(有删改)

(1)本文标题"回家的花朵"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花朵早谢了,成了白絮絮的一朵朵绒球,向晚的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

(3)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不管生命多么沉浮,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                                                 

(4)第⑩段中"灵魂或许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你认为哪些人的灵魂是不会流落的?请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7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菊痴

凌鼎年

    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中,品种也不胜枚举。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

    大凡名贵品种都娇贵,“绿荷”也极难培植,只少数大公园才有此品种,其珍其贵显而易见。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有。

    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家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帅旗”“墨十八”“绿刺”“绿水长流”“枫叶芦花”“凤凰转翅”“贵妃出浴”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菊展。数百品种中,老菊头最宝贵的自然是“绿荷”。也真有他的,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每枝一花,同时竞放;花绿如翡翠,花大似芙蓉。远观,花叶难辨,绿溢盆沿;细瞧,苍翠欲滴,绿意可掬。此花乃老菊头命根子也。据传闻:此绿荷品种出自清廷御花园。故老菊头一向以拥有“御菊亲本、正宗绿荷”而自傲。

    他脑子里只有菊花,别的一概不管不顾,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一到菊展,必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若有,他必赏看再三,临走必甩一句:“非正宗绿荷!”言语间,洋洋得意之情难抑。回家后愈发对那棵绿荷爱护备至。

    老菊头虽爱菊,最烦别人要他参加什么花卉协会,似乎一入会,绿荷名菊就难保了。

    老菊头为了保存这棵正宗绿荷,可谓煞费苦心。这绿荷品种他每年只种一盆,决不多种。他年年插枝,成活后选取一棵最壮实的保留,其余的连同老根一起毁掉。以免谬种流传,正宗不正。

    老菊头的这盆绿荷犹如邮票中的孤票、古籍中的善本,使得许多菊花爱好者垂涎欲滴,好多人千方百计想得之,但任是软的硬的,一概碰钉子。

    多少年来,他家的菊花只准看不准要。谁若不识相,开口向他要一盆,或想动脑筋分个根、剪一枝什么的,那他必不给你好脸色看,随你是什么人,一律如此。

    秋天的时候,老菊头的侄女带着一英俊潇洒的青年来看望他。老菊头向来把侄女当亲女儿待的。见侄女有如此一表人才的男友,自然欣慰万分,于是不免多看了几眼。这一多看,老菊头发现这青年很面熟,想了很久,他终于记起来了,这青年就是曾劝他加入县花卉协会最起劲的那位,对了,好像记得他是公园的什么技术员。想到此,老菊头立即警觉起来,连神经末梢也像长了眼睛似的,防贼似的注意起了这青年的一举一动。

    好啊,耍手段耍到我侄女身上来了。看来和我侄女谈朋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了这想法后,老菊头对侄女也有了三分戒心。

    有一天半夜,老菊头被风声雨声惊醒,他放心不下那盆绿荷,披衣到天井里把绿荷搬进屋,不料地湿,脚下一滑跌了一跤,老菊头怕跌坏绿荷,倒地时硬是护住了绿荷,故而跌得很重,痛得爬都爬不起来,过后一检查,是尾骨骨折,需卧床静养。

    于是,照顾老菊头,照顾菊花的责任,义不容辞地落到了他侄女身上。

    老菊头对侄女的热心生出了几分怀疑,他怕有意外,索性叫侄女把绿荷搬到他床前。

    慢慢地,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

    第二年春上,虽然窜出了几个新芽,但嫩嫩的、弱弱的,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井里照照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后来,眼看这盆绿荷要活不成了,老菊头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搬到天井里。可刚搬出去,他就本能地感觉到侄女的男友也在天井里,急得大叫搬进来,慌慌地细数着那仅有的几个芽,看缺了没有。

    终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

(1)小说一开始不写老菊头对菊花的痴心,而是介绍“绿荷”,结合全文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按要求填空。

①“绿荷”是贯穿小说始终的  

②“绿荷”是作者的  的主要凭借。

③“绿荷”是小说  的依托。

(2)小说中画横线的第4自然段写菊老头的屋里屋外,通过典型的  来刻画其菊痴的形象。

(3)小说中画横线的第6自然段用四个“必”字,写出了老菊头怎样的心理?四个“必”连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①怎样的心理:

②表达效果:

(4)小说结尾说“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这一结尾和前文中“绿荷”的茁壮美丽形成强烈的  ,含蓄地提示了正是老菊头偏执的喜爱、狭隘的占有,才导致了绿荷绝种这样的悲剧,引发出人们对  的思考。

(5)对小说主人公老菊头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菊成痴,近乎病态  B.自私保守,心胸狭隘

C.疑心太重,不信他人。 D.摔跤卧床,绿菊绝种

(6)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每枝一花,同时竞放;花绿如翡翠,花大似芙蓉。

仿句: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菊花历来是高洁、孤傲、坚强的象征,老菊头一生爱菊,把菊当作自己的亲人,爱的如痴如醉,小说以菊花象征老菊头,表现了他洁身自好、孤高傲世的品格。

B.小说开头两段写菊花,而后由菊引出主人公老菊头,这是一种由物及人的写法。

C.老菊头侄女的男友曾经劝老菊头加入花卉协会,但没有成功,后通过老菊头侄女来的老菊头家中,但其想得到“绿荷”目的立马就被老菊头看穿了。

D.老菊头之所以特别偏爱“绿荷”,不仅因为它极为少见,是菊中的上上品,更因为它出自宫廷、属于正宗,老菊头是“绿荷”正宗传人。

E.这篇小说的内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多方面概述了老菊头对菊花的痴爱;后一部分则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活动片段刻画人物,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人物形象丰满,作品意蕴丰厚。

来源:2016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官亦鸣

①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②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

③母亲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偷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她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

④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g,守着母亲的灵枢,我觉得母亲的灵魂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是啊,母亲的双肩所能承受的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

⑤母亲是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她深深地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半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藏满斗盈。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去把她一生的喜忧恨爱之情,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美美地相倾相诉。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竟是大步连天,急不可待地了。是的,那云层深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上路般的轻松,快乐。

⑥美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灵魂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看那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

⑦此时,我想,那天边的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那轻轻舞动着的身影,便是证明。因为她看见了孙子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也不用再腊月里的晚上,一个纳底,一个做帮,缝洗装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此时的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更暖,更轻松。

⑧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玫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候能遮住一盏灯的。此时的她,为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五湖四海是多么地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

⑨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

(1)结合第④段文字,解释划线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母亲的灵魂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

②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轻……

(2)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谈谈“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结合全文内容,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续写两句话。

母亲是幸福家庭的支柱,操劳一生,最后化成一抹云彩; 母亲是儿女心灵的港湾,倾尽爱护,最后变成一丝似有似无的风,悠然而逝  母亲是父亲持家的臂膀,竭尽全力,最后幻为一团亦真亦幻的逸然而离 

来源: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仿写语句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