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初中语文

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题。
人体细胞没有“七年之痒”
①现在“七年之痒”已成为感情变化的专用描述,也成为许多人失恋疗伤金句。他们这样解释七年之痒的理论:人体细胞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随着旧细胞的死去,新细胞则诞生。由于不同细胞代谢时间和间隔的不同,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需要七年。也就
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
②细胞真的也有“七年之痒”吗?我们的感情变化与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关吗?
③人体一共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我们需要通过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细胞衰亡,也不断有新的细胞出现。从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来说,新细胞与衰亡的细胞是一样的,因此并不会对人体有大的影响。因此,细胞的正常代谢,不会让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④细胞代谢的确有一个周期,但不是所有细胞都按照同一个周期来更新。比如,皮肤上皮细胞的更新周期为28天,味蕾上的味觉细胞10天到2周更新一次,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是6天,肠黏膜细胞更新周期只需3天……还有些更换周期很长的细胞,比如心肌细胞,瑞典科学家2009年证明心肌细胞以每年1%的比率更新,年龄越大更新越少。有的大脑细胞是从不更新的,比如中枢神经细胞,自人出生之日就已设定好,无法增加也无法更新,年纪大后中枢神经细胞还会减少。中枢神经细胞的不变,也正是我们的记忆能长久不变的原因。
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因为人体的细胞种类太多,每种种类的细胞数量也很大,情况复杂,比如,同一器官不同位置的细胞寿命不同,各人健康状况不同,细胞更新速度也会不同。
⑥因此,“细胞每三个月替换一次”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全身细胞七年一换的理论,是没有证据可以支持的。
⑦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感受的,并非细胞的新陈代谢,而是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突触连接——突触连接的数目和连接强度决定了我们的感官思维记忆,也决定了我们对新信息的接收、保存能力。大脑里有10的11次方个神经细胞,它们之间彼此通讯,形成100万亿个突触。神经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神经细胞集群,这些集群则构成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人的行为。虽然神经细胞无法或很难再生,但突触之间的连接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觉得你比几年前有了思维、记忆方面的变化,那是与你的日常用脑习惯有关。
⑧“七年之痒”,也与多巴胺的分泌有关。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爱情能催生多巴胺的分泌,让人感到愉悦,并认为是对方带来的幸福感。但它并不能一直维持,当大脑感到疲累时,多巴胺分泌减少或消失,人们就会从爱情的美梦中醒过来,进而否定感情,寻找新的“刺激”。
⑨“七年之痒”,与基因还有关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西北大学的合作研究显示,基因通过影响个人对情感氛围的敏感度,影响个人的婚姻满意。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段落
内容概括
说明顺序

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5)           
(1分)
②-⑥
(1)                                           

⑦-⑨
“七年之痒”相关原因
(2)                           
(3)                         
(4)                            

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品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回答问题。
这只是部分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而且多为估算值,没那么精确。加点的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聚焦“PM2.5”》一文,完成下题。
①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②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④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此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
⑤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带口罩。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最好不要锻炼,锻炼应选择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同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降低运动强度。
“PM2.5”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结合文章第②段给“PM2.5”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提出两种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题。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文章第①自然段中说 “凡事都有两重性”,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的二重性体现在哪里?
第②自然段划线句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雾霾下的中国不美丽》,回答下题。
雾霾下的中国不美丽
①这几天,多个城市再度被雾霾笼罩。这似乎已成常态的雾霾天气,让民众很焦心。恶劣的空气质量不再只是一个警告,而是已成切实的危害。一些患者在雾霾的侵袭下,走进了医院。
②空气污染不停地亮“红灯”,这是中国社会在2013年一开年就遇到的棘手问题。中国的环境污染,从个案、局部,上升为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在空气污染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少城市,尤其是一线大城市,首当其冲。雾霾之下,有叹息、有恐惧。
③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让人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已经到了一个非转型不可的阶段。事实上,雾霾的影响,也不仅仅伤害人的健康。看看媒体上那些占据主要版面的报道吧: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许多航班被迫取消,一些污染企业在政府部门的紧急指示下停工……这是一幅多么乱哄哄的图景。
④这样的图景,伦敦曾出现,洛杉矶也出现过。雾霾下的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城市曾有过的情景并无二致。程度越来越深的工业化,加上汽车驶入千家万户,这是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成因。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升级滞后的油品、城市建设中的大量扬尘,以及汽车尾气等,都是空气污染的“罪魁”。
⑤没有一个人喜欢雾霾天。菜场的大妈不喜欢,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不喜欢,进入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外籍高管不喜欢,各级政府官员也不喜欢。面对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正视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所有人都必须有所作为,这已成为无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⑥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明确: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那是一条死路。环保部门须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力求不打折扣地执行。前者涉及的是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后者则跟环境制度的完善与执行联系在一起。就在昨天,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述评,称“雾霾天气敲响中国经济转型警钟”。这还算是一种温和的告诫。环境的破坏,对这片土地及居住其上的人的伤害在不断增大,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也在急剧上升。这样的现实,在倒逼诸多地方主政者要以大局为重,勿为眼前利益而失长远利益。
⑦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能源结构的改善,是抑制高污染企业的排放,是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量。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提醒的是,为一己之政绩而不顾环境者,仍会存在;为一企业之利益而阻碍治理的力量,仍会存在;环境系统中为小部门甚至个人私利而执法不严的情形,仍会存在。对抗环境污染,不会是一个单纯的挑战,其中一定夹杂着许多人为的、利益的因素。这些因素使得问题更为复杂。
⑧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也在警告所谓汽车时代的沉重代价。大城市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需要有新的审视。汽车尾气污染量的下降,显然有赖于每一个车主的努力。城市追求更为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当与个人自觉地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结合在一起。这同样是挑战很大的一个工程。
⑨ 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在其名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早就论证过,所谓理性的“经济人”难以为集体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很多人总想着“搭便车”,由别人来付出努力,自己享受成果。其结果,少有人为共同利益而努力,共同的目标也往往成为泡影。呼吁全民为治污担起责任的时代命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要在观念层面达成共识,内化为各自的理念,并将理念转成实践。
⑩雾霾下的中国,不是美丽中国,是打破纠结、直面环境挑战的时候了!
(选自《第一财经日报》,有改动)
第⑨段引用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的论述有什么作用?
一段时间,网上流行着很多有关雾霾的俏皮语,如“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等,请你也写一句呼吁防治雾霾的宣传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①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②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③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④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⑤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⑥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请根据第①—④段内容,概括说出什么是黑匣子。
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人们在设计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用语准确。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做简要分析。
①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是必备的。
②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舱声录音器记录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记录驾驶舱内的对话和其他各种声音,它能帮助人们对事故原因做出正确的分析。
B.飞行记录仪发明出来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5年之后在英国和美国开始投产。
C.第⑦段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黑匣子的坚固。
D.马航MH370事件之后,各国都升级了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高 峰
①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②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③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④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作者高峰,有删改)
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意思?文章是怎样把这层意思说清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说明文,回答问题
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展示标题为“齐鲁青未了”,该标题由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亲笔题写。表达“以和谐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山东馆的展馆外形设计和展区设计富有特色,亮点很多。
展馆占地600平方米,最高处约9米,以蓝色为主色调,突破了以往展馆四墙合围的方正常规,外观将大海的浪涌和雄峙的泰山融为一体,流畅的曲线勾勒出山东“海岱交融”的地理形胜,表达出“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的文化意境。在一片层层上涌的流线形海浪之中,五岳之尊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诠释了“齐鲁青未了”,表达了山东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情怀。
山东展馆具体展示内容分为3个板块:“过去——— 文明礼仪的齐鲁”、“现在——— 科学发展的山东”、“未来——— 和谐美好的家园”。在定位的把握上,历史文化部分重在文化,现代城市部分重在城市,未来发展部分重在家园;在展馆设计的空间布局上设置“一廊”、“一厅”、“一家园”。
第一板块为“智慧长廊”,承担展馆的序厅功能。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山东古代城市文明,展示山东人对城市文明进步所贡献的智慧。观众进入该区域,将感受“文化山东”。
第二板块为“城市窗口”,承担展馆的主展厅功能,将给观众展现一个继承了传统的齐风鲁韵,开放进取、科学发展的山东。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当代山东城市发展的成果,展现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该区域将给观众留下“魅力山东”的印象。
第三板块为“齐鲁家园”,承担展馆的尾厅功能。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展望,和对未来生活、未来家庭的追求。该区域主要以互动方式使观众切身体验“好客山东”。
展区设计上亮点颇多。特别是正门口一个以现代光电技术制作的巨大“鲁班锁”夺人眼球。“鲁班锁”是山东馆的一大特色,“鲁班锁”是春秋时期鲁国工匠鲁班发明的一种木制卯榫结构,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构件——斗拱的基础,将其作为城市营造智慧的典型符号,颇具齐鲁风味,同时紧扣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主展厅,120度弧幕上循环播映以“和而不同,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影片,重点展示山东城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景象,尾厅“城市畅想”则大量体现了未来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此外,展馆还对太阳能、心脏支架、离子膜、集成电路等山东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
山东展馆以最有代表性的山东元素,展示了古代圣贤智慧的金色之光、当代城市发展的绿色之道和未来美好家园的蓝色愿景,把山东的历史与现实对接、与未来沟通,以现代技术和艺术手段,给参观者留下道德方正、智慧圆融、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文化感受。
从文中介绍看,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在外形设计和展区布设上各有什么特色?
外形设计:
展区布设: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山东展馆主题“齐鲁青未了”既与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呼应,也表达了“以和谐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
B.山东展馆在空间布局上设置的“一走廊”“一窗口”“一家园”分别指的是“智慧长廊”“城市窗口”“齐鲁家园”三个具体的展示板块。
C.对太阳能、心脏支架等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集中展示,也是上海世博会山东展馆设计上的一个亮点。
D.山东展馆从外形设计,展区布设到具体展示内容,全面体现了上海世博会“科技世博”“生态世博”“文化世博”等先进理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微博到微信
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②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③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④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
第②节中划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第②节中“截止本文写作时”这几个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明文阅读。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①6月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有25个网络低俗词语上榜,其中,“尼玛”位居第一,“你妹”“矮矬穷”“我靠”“滚粗”等榜上有名。
②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二是词谱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③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等三方面的现象。部分网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向公共空间。现实社会里的粗鄙化市侩化的语言也在互联两上蔓延开来,并经由网络再创造,如野草一般疯长,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污言秽语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据统计,2014年全年中,12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④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语言低俗化向传统媒体转移已有显现,—些网络低俗用语竟堂而皇之地成为某些报纸的标题,某些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公然把“屌丝”等低俗用语常挂嘴边。部分文化载体无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加入到了语言暴力的恶俗狂欢乏中。
⑤上述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惕。专家表示,清理网络低俗语言势在必行,只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努力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就一定能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网络民意基盘。
上文①-④段分别从哪个方面来说明网络低俗语言的?试加以概括。
(1)                            (2)                                
(3)                            (4)                                
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第⑤段中加点词语“一定”能否换成“也许”?请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荷花之谜
①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注】”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②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械”。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
③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新的健康荷株。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正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这段文字介绍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简要回答。
答:
第③段中横线的句子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①100多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②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③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
④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近半数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文章有改动)
第②段中加点的“据科学家测试”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答:
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如何理解“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矿泉水与纯净水
水在人体中起到传送养分,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水不但输送体内物质,还与生物大分子共同完成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天然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源于地下水天然露头和经人工开发深层循环的地下水,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天然、营养、纯净、卫生。矿物质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长期饮用能补足身体营养,对于增强肌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肿瘤、防治高血压以及对痛风和风湿性疾病也有食疗作用.矿泉水属微碱性,适合人体生理特点,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滲透压和碱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疲劳恢复等。
天然矿泉水有两种,一种是山中流出的地表水或浅层水,一种是地下涌出来的水。山泉水一般远离人群,较少污染,也含有一定的矿物质,但其中的特征组分、含量达不到矿来水界哏捎标要求,故而不能称其为矿泉水。
纯净水一般以自来水为原水,采用反渗透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树脂等组合水处理工艺,达到饮用纯净水的标准,包括蒸馏水、太空水。但是纯净水在生产中除去有害的有机物和细菌的同时,也除去了对人体健康有益和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失去了饮用水的营养价值,仅能解渴而已。
国内外专家认为,纯净水、矿物质水、蒸馏水、太空水、天然饮用水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水”,真正的“健康水”很难人工制造,因此,锶型天然健康矿泉水被视为水中珍品,列为首选饮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人类疾病的80%,死亡的33%和癌症的80%是因饮水不洁及无营养引起的。研究表明,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中都含有锶。缺锶,客易引发多种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动脉硬化、结石、关节炎、大脑迟钝、容貌衰老等。
我国GB8537-1995标准规定:锶含量大于0.2毫克/升为锶矿泉水。锶主要有促进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功能,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内钠过多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而锶却能减少人体对钠的吸收,预防“三高”和心血管疾病。
如今,市场上卖的纯净水虽能解渴,但从营养的角度看,与矿泉水根本无法相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饮用矿泉水。
(摘自 2014年11月10日《湖北日报》,有删改)
下列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天然矿泉水的益处 B.天然矿泉水的种类
C.纯净水的生产工艺 D.锶型天然矿泉水的功效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除了帮助输送人体内物质,还与生物大分子共同完成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B.微酸性的矿泉水适合人体生理特点,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和碱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C.纯净水一般以自来水为原水,采用组合水处理工艺,达到饮用纯净水的标准。
D.微量元素锶能减少人体对钠的吸收,从而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人物的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琳琅满目的饮用水货架前,小明有点犯难。经过仔细挑选,他最后选择了标有“天然矿泉水”的某品牌矿泉水。
B.山中小道上,珊珊拦住正要用水瓶装山泉水的弟弟说:“这种山泉水还不能称为矿泉水,也不知道是否卫生,最好还是不喝了吧!”
C.妈妈认为纯净水经过了层层过滤,更加干净、卫生,于是只用纯净水给家人煮饭吃。
D.丹丹指着某品牌矿泉水瓶对奶奶说:“奶奶,您看,这种矿泉水里含有锶,对预防您的高血压有好处,您就买这种水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
① 能源是人类的一个大问题。目前,在世界上的一次性能源中,有40%是由石油提供的。科学家预测,到了21世纪中期,人类就将面临石油危机。
② 在19 世纪以前,人们使用的燃料都是固体的燃料,一部分是天然的木材,一部分是从不深的地壳里挖掘出来的煤炭,这样的时代叫固体燃料时代。20 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挖掘技术发达起来,煤和石油更容易开采了,尤其是大型油井开采技术十分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交通工具和大型工厂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增。这两方面相互促进,使得人类对石油的开采越来越厉害,石油的产量越来越高,人类进入了液体燃料时代。煤和石油虽然在地下经历了亿万年的积累,然而终将有消耗殆尽的时候。所以科学家提出,21世纪将是燃气时代。一方面,天然气的资源暂时还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天然气也比石油和煤更环保一些。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天然气的储藏量也相当大。
③然而比起氢气来,天然气的环保效果就差远了。纯净的氢气不仅发热量高,而且燃烧后一点也不污染环境,不仅不会产生有毒废气,而且不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它的惟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氢气是可再生的燃气资源,它可以通过分解水来获得,它的产物又是水,所以氢气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既然这样,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使用它呢?说到底这是个成本问题,由于现在分解水获得氢气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故燃烧氢气的成本比石化燃料要高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氢气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德国目前已经开始进行液体和气体氢供给基本建设项目的准备,计划到2010年将建成约3000个氢气气站。
④ 研制环保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主攻方向。一些国际汽车集团在环保汽车产品的开发方面下了大力。利用氢气制造的氢动力燃料电池可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在底特律举办的2002年国际车展上,通用汽车公司“自主魔力”氢动力概念车首次亮相。由于汽车须解决环保问题的迫切性,将很可能使得氢燃料时代提前到来。科学家预测,从2020年开始,将在天然气中加入15﹪的氢,到21世纪后期,人类将慢慢过渡到使用纯净氢气的时代。
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哪些优点?
第②自然段划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文中第④自然段划线句“由于汽车须解决环保问题的迫切性,将很可能使得氢燃料时代提前到来。”中“很可能”能删掉吗?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1)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组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2)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3)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4)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5)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说明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说明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6)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传感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7)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内存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黑匣子能排除磁场干扰,能在1100℃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炙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承受海平面以下6069米的海水压力,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安然无恙。所以,一般飞机失事后,黑匣子还是能完好无损,成为最关键的“证人”。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资料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请根据第(1)—(4)段内容,概括说出什么是黑匣子。
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人们在设计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文章第(5)段讲述戴维·沃伦博士的故事,有何作用?
分析“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一句中“任何”的作用。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舱声录音器记录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记录驾驶舱内的对话和其他各种声音,它能帮助人们对事故原因做出正确的分析。
B.飞行记录仪发明出来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5年之后在英国和美国开始投产。
C.第(7)段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黑匣子的坚固。
D.马航MH370事件之后,各国都升级了搜集航空资料的手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嫦娥三号》,完成后面小题。
嫦娥三号
①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联合开展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月球车的巡视探测。探测器发射质量约3.7吨,着陆器质量约1.2吨,月球车质量约120千克,可载重20千克。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使用X波段测控,新建成的35米和64米大直径天线和原有的VLBI结合进行轨控定位。
②嫦娥三号的月球车由航天五院研制,为三轴六轮结构,设计月面寿命大概为3个月,从2002年开始,上海航空航太系统工程研究所已经在一个复制月球表面的专门实验室中做实验,这辆1.5 米高、120千克的漫游车包括20千克酬载,并已在2010年5月完成程式指令集,它将携带望远镜进行短距运行和天文观测,为建立实际天文台做准备。月球车将在着陆点附近3平方公里巡游,行走路线不超过10公里,月球车还将使用机械臂采集月壤样本现场分析。
③这艘月球车有基本的自动导航设施,装有防止它与其它的物体相撞的传感器。能源将由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提供,所以月球车在月球的夜晚也可以工作。月球车底下装有测月雷达,将切开月球下面100米深度的地方,边走边探测。
④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着陆器将在15公里高度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2公里以上高度实现姿态控制和高度判断,转入变推力主发动机指向正下方的姿态;2公里以下进入缓慢的下降状态,100米左右着陆器悬停,降落相机进行月面识别,着陆器自动判断合适的着陆点,下降到距离月面4米高度时进行自由下落着陆。
⑤由于月球自转和公转都是28天,月夜长达14天,为了保证着陆器的能源供应,嫦娥三号使用了RTG同位素电池,这将是中国首次将核能用于航天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
文章第②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大概”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下面的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将使用X波段测控,并进行轨控定位。
B.嫦娥三号使用的RTG同位素电池是中国首次将核能用于航天器的电池。
C.嫦娥三号月球车不仅白天能工作,晚上也能工作,这项技术超越了美国和俄罗斯。
D.嫦娥三号月球车在进入月面前由上海航空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在复制月球表面的专门实验室做过实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