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概括说明内容
初中语文

阅读《手写比打字有助记忆》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夜光杯》今年2月7日的一篇《医生的字》的文章提到有一位叫马红霞的医生写的病历单的字迹工整清秀,现今已是非常稀罕。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关于手写的话题,那就是记(英文)笔记时,是手写好还是打字好?

②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打字的速度更快,当然要具有这种速度,必须受过专门的打字训练。但是有美国教授研究后认为,手写笔记有助于学生在教室里集中注意力,习惯于手写笔记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较好。较之喜欢用英文速写方法的学生,用普通书法记笔记的学生能学到更多知识,对信息的记忆也更持久,更乐意把握新的思路。和用键盘相比,手写能紧扣人的思维,使获得的信息更有条理。

③统计显示,听课时用键盘记笔记速度更快,打字和手写每分钟的速度之比大约是33字比22字。在短时期内,打字是有优势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一位教授2012年做过一项调查,上课甫结束立即对学生进行跟踪,结果发现“打字族”能够回忆起更多的上课内容,对上课内容进行测验的成绩也比“手写族”要好一点。

④问题是这种优势是暂时的,经过24小时,“打字族”对自己记下的东西全忘记了,他们在键盘上敲下的长长的笔记太表面化,也太肤浅了,无助于他们回忆起上课的内容。相反,“手写族”能够持久记忆课堂讲课内容,甚至在一星期以后仍然对课堂上的一些概念有很好的掌握。很显然,手写会把听到的东西更深地记住。用普通书法记笔记更便于温习上课内容,因为它们较之速记法组织得更好。

⑤人们要问,“打字族”能记下较多的内容,为什么掌握的知识反而少呢?研究证实,打字是一种机械反应,对听到的东西是逐字逐句地记下;“手写族”记下较少的东西,但是在记下的同时也在思索,并且对内容有了一个消化。

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高科技含量的笔记本电脑人见人爱,它可以使打字更快,但恰恰对学习知识是有害的;手写可以增强对知识的记忆,然而有统计说,手写平均只能记下30%左右的内容,为了跟上讲课者的速度,手写会漏掉一些重要的限定词,省略掉一些关键的细节﹣﹣所以手写还大有改进的余地。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本文就手写可以增强记忆的持续性进行说明。

B.手写记忆久,紧扣人的思维,使获得的信息更有条理。

C.打字记笔记速度比手写记笔记速度快。

D.手写比打字有助记忆,因此要摒弃打字。

(2)第③段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下定义       D.列数字

(3)生活中,你喜欢打字还是手写,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8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闻见而骄傲自大。
B.文中第③句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第④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文中第⑥句河伯的一番兴叹,表明河伯具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同时还有消极的自卑心理。
D.选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黄河的“不辩牛马”与北海的“不见水端”对比,将河伯先前的“欣然自喜”与后来见到北海后“望洋向若而叹”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上文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文中“仲尼”,即孔子,名丘,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文中“百川灌河”一句中的“河”,专指黄河,这是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而成语“贻笑大方”出自“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文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是文言句式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闻百道,以为莫若己”者,谓我也。
D.“而轻伯夷之义者”句中的“轻”,是“认为……轻”的意思,这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莫己若”与“若毒之乎”句中的“若”意思不同,分别是“比得上”、“好像”的意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1)简爱两次要求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王安石的《伤仲永》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一进电梯他就按下所有楼层的按钮;一到人家做客她就上蹿下跳;输了球他就朝对方竖中指;父母说她两句她就甩门而去;手机新品一上市就嚷着要买;把别人的东西随意地装进自己的口袋……当前这种“熊孩子”的做法引起了社会的争议,有人说:“孩子一定要管教,不能让他们由着性子成长”;有人说:“时代的发展需要这种有个性的孩子”。
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①要有明确的观点。②作简要的论证。③字数在100~120字之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及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一)




1.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581-682)幼时看到很多穷人死于疾病,于是立志行医,刻苦钻研医术,二十来岁就成了名医。他关心病人疾苦,医德高尚。
2.孙思邈精通各科医学。他用针灸和按摩治好了头颈肿大、危在旦夕的刺史,还在临床实践中冲破前人365个穴位的定规,发现了止痛的“阿是穴”。
3.他常常亲自上山采药,炮制药材,并经由临床实践发现采药的季节、地点和处理方法都对疗效有影响。他还常到民间收集药方,并都记录下来



4.很多山里人得了“夜盲症”,白天能看见,晚上啥也看不清,而有钱人很少得这种病。经过研究,孙思邈让病人多吃动物肝脏,治好了夜盲症。原来动物肝脏里有很多患者缺少的维生素。
5. 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个记录与医治脚气病的人。他发现有钱人易得脚气病而穷人不会,就在比较贫富两种人的饮食后,把粗粮中的糠麸拿给病人吃,治好了脚气病。
6.孙思邈不忘初心,笃志医学;不慕名利,甘于淡泊。经过五十余年的努力,终于编写成《千金要方》一书。全书30卷,为中国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影响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二)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三)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 异之,曰:“ 圣童也, 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 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太宗初, 召诣京师, 年已老, 而听视聪瞭。帝叹日:“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思邈于推步、医药无不善, 孟诜(shēn)、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日:“天有四时五行, 寒暑迭居。人有四支五藏, 一觉一寐。天人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
( 节选自《新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释:①[少]年轻。 ②[顾器大难为用尔]只是才器过大难以任用罢了。③ [拜]做官,就职。④ [诣]到。⑤ [瞭]明亮。⑥[推步]推算天文历法之学。⑦ [四时五行]指春、夏、秋、冬四季,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⑧[迭居]交替, 更换。⑨[四支五藏]四肢五脏。⑩[导]疏导。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桓侯使人问之 B.臣是无请也
体有可愈之疾良医导之药石
C.及长, 太白山 D.渔人甚

十日,扁鹊复见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翻译:
(2)救之以针剂。
翻译:
连环画中提到“孙思邈不慕名利,甘于淡泊”,选文(三)哪些语句可以体现这一点?
对上面的连环画和文言选段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只填序号)

A.孙思邈医术高明,且通晓各家学说。他只是从人的饮食结构中寻找疾病的根由和治病的良方。
B.孙思邈通过亲自采收、炮制药材及自己的临床实践研究药效,还广泛采集民间药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C.扁鹊能通过观察确诊蔡桓公的病情,并在谈话中提到可根据病情的发展采用不用的治疗方法,表明他医术高明。
D.扁鹊和孙思邈的医学观都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扁鹊相信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有对“天命”的臣服;孙思邈相信“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明显受“天人合一”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  联想集团在招收新员工时,总是对那些拥有本科或更高学历的新人说,你们也许有比较好的背景,但在来到企业之后要先把它们忘掉。
材料二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进门后,他跟大师的徒弟说话态度十分傲慢。老禅师却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就自语地说,是啊,既然已满了,我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本意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
材料三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我们主张产品零库存,同样主张成功零库存。海尔每年的销售额达数百亿元,张瑞敏却从未有一丝成功者的感觉,也从不库存成功。相反,他时时处处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要求大家面对成功始终保持一种“零库存”的心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表现某一名著的内容。
读初中后,我不再迷恋连环画、动画片;不再满足于童话带给我的欢乐。我时而上梁山,逛祝家庄,看众好汉锄强扶弱                   
                     ;时而游览花果山,行走女儿国,看悟空斩妖除魔;时而漂弋海上,独闯荒岛,看鲁滨逊智救“星期五”。名著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课文内容,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鼎湖山听泉》,作者为谢大光,当代著名作家。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与七星岩齐名。
B.《故乡》选自文豪鲁迅的著名小说集《呐喊》。通过二十年前后的闰土的形象的对比,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底层农民的病苦生存状态。
C.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成功》一文的作者。国学大师。标题是本文的论题而非中心论点。
D.柳宗元被贬永州,写下永州八记,名垂千古。我们学过的《小石潭记》,《捕蛇者说》即出于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后面的题。
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①母亲年龄大了,记忆力严重减退,而且越来越严重。常常手里拿着钥匙,她还在翻箱倒柜地到处找;拎着篮子出去买菜,碰上熟人,说上几句话,她会又拎着空篮子回来,把买菜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炉子上烧着开水,她怕忘,不敢出门,一边看电视一边守着,结果水烧干了,她还坐在电视机旁……
②奇怪的是,母亲记得我的生日。每年的4月15日,母亲都会打电话叫我回家,还不忘准备一大桌好吃的,每道菜都是我喜欢的。我喜欢吃的点心和水果,她也一样不落地全买了回来。母亲还记得我出生时几斤几两,记得我小时候生过几次病、打过几次针,记得我得过几次奖状,记得我每晚做作业到几点……可是,她却记不清,那时候她自己在做些什么。
③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母亲的记忆如此奇怪?只要是关于儿女的事情,她都记得;而关于她自己的,她都记不得。
④一次,我跟一位朋友晓林聊起这些事,晓林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⑤晓林的母亲70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家人她一个都不认识了。晓林站在她面前,她居然会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谁家的孩子?”疾病抹去了她脑海中所有的记忆……可是,有一件事,晓林的母亲却记得十分清楚。20年前,晓林独自到外地打拼,母亲细细地为他收拾行囊,连牙刷、牙膏都塞进包里,恨不得把整个家都让儿子带上。如今,20年过去了,母亲已经不认识儿子了,却始终记得儿子出发的时间,记得儿子行囊里装的每一样东西。每逢家人搀扶她出去散步,不一会儿,老人家就急匆匆地要回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儿坐下午两点的火车,我得送他到车站。我得告诉他,背包夹层里有一小包土,水土不服时,用水冲了喝。还有他喜欢吃的饼,我烙了几张放在包里,饿了就拿出来吃。还有一双我亲手做的布鞋,累了就换上,穿着脚会舒服些……”似乎20年前有关送儿子所有的记忆,瞬间在她脑海里复苏。此时的老年痴呆患者,好像又变成了当初那位对儿子千般不舍、万般挂念的慈爱母亲。
⑥每次听到母亲念叨这些旧事,晓林都眼眶泛红,心里像被一团棉花堵着,软软的,却又堵得他快要窒息一样。
⑦那天看新闻,看到马英九谈起自己的母亲。马英九说:“母亲已经90多岁了,记性越来越不好,可是她老人家背古文很棒,《桃花源记》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左传》也记得清清楚楚。”原来,当初,母亲放弃工作,在家专心教子,这些文章都是那时她要求马英九背的。如今,儿子已经记得不全了,90多岁的母亲却还能完整背诵。
⑧原来,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当岁月的磨砺和疾病的折磨损坏了她们的记忆功能时,她们会忘记自己的模样、忘记自己的年龄,可是,永远不会忘记儿女的琐事。当年龄越来越大、记忆力越来越差时,母亲会本能地把“不需要”的东西从记忆里删除,只留下“宝贵”的东西存在脑海深处。这些被留在记忆里的、被母亲认为宝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关于儿女的。
⑨母亲这种选择性记忆,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爱。她们是世界上最爱儿女的人。
文章记叙了三位母亲有关“记忆”的故事。下面已经概括了一个故事,请你再概括另外两个故事。
(1)“我”的母亲记忆力严重减退,却记得有关“我”的生日等信息。
(2)        (3)     
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①段划线语句所写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目的。
仔细阅读第⑥段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具体说说晓林的眼眶为什么会泛红?
读了上文后,林梅同学写了一首赞美母亲的小诗,请你仿照划线句再续写两句,构成排比句,帮助她完成该诗的创作。
亲爱的母亲,走近您,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     。您似海的恩情我该怎么报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仙人掌花
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文中说,“仙人掌花”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它的“异常漂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内容。
(1)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
(2)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2)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文章题为“仙人掌花”,为什么还要写“海棠、月季、杜鹃、米兰”?而且作者前半部分极写仙人掌花的丑陋,而后半部分又对其极尽赞美之词,是否有矛盾之嫌?请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黄 鹤 楼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现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登:成了)
B.事列《神仙》之传(列:记载)
C.上倚河汉(河汉:特指黄河)
D.四闼霞敞(闼:门)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事列《神仙》之传

A.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B.迹存《述异》之志
C.至之市,而忘操之
D.方为秋田之害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B.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最后一句可有可无,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
D.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因“会集灵仙”而成名楼,以“仙”字贯穿全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类作品阅读
两棵花
①庭内有棵花。之所以称为一棵花,是因为那是棵高大的槐树,高高大大地立在蓝天下,清清爽爽地撑开一片天地来。清晨的雾太浓,花便一嘟噜一嘟噜地拥着、挤着。花气太浓,浓成馥郁的白,又一丝丝、一缕缕浸润在澄澈的风中,松疏有致地垂落下来,叮叮当当地摇成阳光中薄的风铃。
②这样美的花,每年三月惹起多少孩子的欣悦与向往。
③然而,我的小表妹乐乐说:“我也要种棵花。”
④“那乐乐要种什么花呢?”我逗她。
⑤她在院中巡视一番后,指着角落里一个土灰的花盆说:“喏,就它了。”
⑥我一看,差点笑倒。那是盆半死不活的文竹,被妈妈弃置一旁。且莫说那细瘦绵软的茎,琐碎细小的叶和有气无力的精神,单只文竹能不能开出花来,就够我的小表妹琢磨的了。
⑦“不可能。你要知道文竹是文竹,槐树是槐树,文竹永远成不了花。”
乐乐板着小脸,一声不吭,独自一人呼哧呼哧地把它搬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从此,窗外是妖娆的槐树,窗内是病恹恹的文竹。
⑨春天过去了。杨树依依,细草茵茵,纸鸢飘飘,孩童笑闹。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制定养花计划,严格执行,决不偷懒。
⑩夏天过去了。荷香阵阵,虫鸣声声,处处花繁,枝枝叶茂。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爱花护花,松土浇水。
⑪秋天过去了。秋风瑟瑟,落叶层层,果实累累,稻香撩人。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对花谈心,望花成痴。
⑫冬天过去了。白雪皑皑,琼枝树树,万物寂寂,齐家欢聚。只有我的小表妹,对花相坐,两相陪伴。 ⑬又是一年春来到。乐乐的花没养成,人却病倒了。二妈对我说:“真是的,养什么劳什子花,文竹要能成花,还不成了笑话?”无语。
⑭我去看她时,正是那三月槐花盛。我怕她难过,便想拉上帘子。她喊道:“别拉别拉,姐姐,去把我的文竹抱来。”
⑮依言而行。
⑯她指着文竹说:“好看不,我的花?”我心想,哪有什么花?莫不是烧糊涂了?她又指着刚发的芽尖说:“这不是花?”只见茎尖处将开未开,似绽未绽,一丝丝绿意从中心沁出——真的是花吗?当真是花!我眼中一热,抱住她说:“是花,文竹和槐树,是两棵一样美的花。” 
⑰窗外窗内,暗香浮动。
选文第①段写槐树有什么作用?
第⑧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⑨⑩⑪⑫四个自然段文字比较繁复,能否整合为“一年过去了,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爱花护花,望花成痴”?为什么?
文竹花什么样?为什么“我”说“文竹和槐树,是两棵一样美的花”?
选文重在写小表妹养文竹,为什么题目却是“两棵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公输》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攻宋。子墨子闻,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子杀之愿:希望
B.公输盘不 说:通“悦”,高兴
C.吾义不杀人 固:坚决
D.然胡不乎 已:停止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将攻宋 扶苏数谏故
B.子墨子闻辍耕垄上
C.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D.知不争 鸣之不能通其意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
至楚境,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勿禁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为坛而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
【注】①絷(zhī):拘捕。②敝邑:自己国家的谦称。③上卿瑕:一个名字叫瑕的高级官员。④趣:催促。⑤奠枕:稳稳地安放枕头。⑥有如日:古代发誓用语⑦平:讲和。⑧劓(yì):割鼻。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姑闻楚之意(当……老师) B.闻晋约诸侯楚(考虑)
C.三月,无异者(过了) D.劓而之(释放)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吾将说楚王国之术/醒能述文者
B.大夫置馆/辍耕垄上
C.瑕恐获罪王/皆以美徐公
D.使尊卢沙卿/是以众议举宠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②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尊卢沙的“善夸谈”具体表现在哪里?你怎样看待这类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概括说明内容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