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提取新闻信息 / 书写题
初中语文

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提信息】

材料一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请从两则相关材料提取主要信息(每则材料限12字以内)。

材料一:   

材料二:   

【谈理解】

材料三 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言心声】

材料四 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

请根据材料四,为中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提出建议。

来源:2016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阔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阋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让读者有阅读收获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3)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处,修改意见:  

  处,修改意见:  

来源: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1)班决定开展“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会诗词】

       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甲)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乙)

远远游蜂不记家。

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恨和画卷,

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                乙:  

【咏经典】

《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信中国】

       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

来源: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班级正在开展以“学会学习,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1)(活动一:在写字中学习)“学”字的本义是:教人算数、习字的校舍。请你把“学”字按照笔画顺序依次写在右边的田字格中。

(2)(活动二:在网络中学习)请综合下面两则材料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

①学,殖也。不学将落。(《左传•昭公十八年》)

②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吕氏春秋•劝学》)

③知学之人,能与闻迁。(《战国策》)

④纵性情,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荀子•儒效》

材料二:

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www.goschool.org.cn)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和构建学习型社会为宗旨,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者为服务对象;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依托,集管理、培训、共享、交流、服务、展示和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民终身学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3)(活动三:在社会中学习)阅读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其寓意。

(4)(活动四:在课堂中学习)韩老师年纪大,教学方法落后,课堂上总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如果你是他的学生,要使他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习金字塔”的内容,你该如何巧妙地劝说?

来源:2019年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几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25字)

①大数据观察,网聚青年力量。调查显示,有91.9%的青年在网上拥有至少两个与工作完全不同的身份,他们活跃在网上,利用闲暇时间与兴趣专长,分享内容、传递爱心,不仅丰富自己,也为社会进步贡献了青年力量。

②发布短视频,记录乡村生活。美丽乡村游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时尚,他们走进乡村,用视频记录乡村生活。美景、美食、传统建筑、刺绣、剪纸、扎染……他们制作出一系列“乡村美生活”短视频在网上播放,讲述中国乡村故事,宣传传统文化,传递文化自信。

③指尖种树木,运动捐步数。位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的蚂蚁森林1号林,有着129500棵梭梭树,这是第一批“蚂蚁森林”公益应用用户用自己指尖“种”出的。许多年轻人还会通过微信运动捐步、QQ公益捐步等,参与网络平台上的各类公益项目。

④小小点评员,大大成就感。今年30岁在外企工作的杨冰倩,闲暇之余喜欢在网上积极参与消费点评,这样花时间精力又没有一分钱回报的事情却让她乐在其中:“写评论不仅能帮助其他消费者,还能促进店家改进服务。”

来源:2020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想象你将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

要求:

(1)自选一个角度;

(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

(3)不超过150字。

【材料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为11本,以色列为64本。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进行评价,2.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材料二】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读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需要。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

【材料三】古代教育家董逼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来源: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提取新闻信息书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