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代文化常识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 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 为军费。

后,天祥在燕凡三年,上 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①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②费:同"资",钱财。③上:指元世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孔 曰 成 仁 孟 曰 取 义 惟 其 义 尽 所 以 仁 至。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意思。

①万里 奇天祥志节      

②天祥在燕 三年      

事二姓      

④南 拜而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

C."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D.勤王,为王事尽力,指起兵救援王朝。"诏天下勤王"意为下诏书要天下起兵救援。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来源: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       (人名)。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仙则 (名称,名字)

B.

有龙则 (神异)

C.

是陋室(这)

D.

无案牍之劳 (形体、躯体)

(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方框处填写相应内容。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来源:2021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负者歌于途   

④树林阴翳   

(3)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

①"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

②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

(4)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

例: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

(5)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来源:2020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3)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来源: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   (人名)。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 陛下   

②悉以   

③苟 性命于乱世   

④以 其咎   

(3)参照示例,分析"诚"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示例:"诚宜开张圣听"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广开言路的必要性,引起刘禅重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   

(4)请从第⑦段中找出作者接受先帝"临崩"重托以后所做的事。

(5)本文言词恳切,感人至深。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来源: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作者   (人名)   (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尤 清冽   

②佁 不动   

悄怆幽邃   

而从者   

(3)第一段作者从哪些反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

(4)"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投在石头上。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

(5)统观全文,小石潭合作者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来源:2017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知识连结,更懂“记”】

(1)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岳阳楼记》②《核舟记》③《醉翁亭记》④《满井游记》⑤《小石潭记》

A.①③/④⑤/②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④⑤/②③/①

【与篇章连结,更懂“情”】

(2)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①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

【与材料连结,更懂“人”】

(3)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①夷简:人名。②延州:地名。③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A.丰富,充足    B.供给,供养

②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

【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

【注】①假:临时的,代理的。②委质:归顺,归附。 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

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⑤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 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益州既定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B.素非关、马之伦也

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C.遂与羽等齐位

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D.明年卒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②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5)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来源:2019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王维与《过故人庄》的作者  都是  诗派的代表人物。

(2)古人用“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的诗,试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联所状写的画面。

来源:2017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之书为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善鸣,求市未能得

②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③当举群相送耳

④使人耽之若是

(2)“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②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4)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来源:2016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养济群族之人

济:救济

B.葬者如再嫁之数

数:计算

C.尝有志于是矣

志:志向

D.惟以施贫活族之义

活:使……存活

(2)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②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3)范文正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

水:热水

B. 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

说:通"悦",高兴

D.人不 其忧

堪:能忍受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

辍耕 垄上

B.学而不思

有去国怀乡

C. 不善者而改之

真不知马也

D. 我如浮云

皆朝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吾日三省吾身。

(5)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论语>十二章》中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来源: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橘逾淮为枳(节选)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  》,《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  家的经典著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

齐人固善盗乎?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4)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 机智  善言 的特点。

来源: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②人恒过

过:

  

③衡于虑

衡:

  

④而后喻

喻: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苦其心志

B.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

D.凄神寒骨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  时期思想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来源:2019年西藏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本文作者是  (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

(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  ”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来源: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