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题材分析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根据相关任务,完成整理单。

任务:

(1)将【板块一】【板块二】中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2)参照其他板块,为【板块一】拟写一个主题词。

(3)阅读【板块三】中《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从备选诗歌中选择恰当的一首默写在整理单上,使两首诗组成一个板块,并说明这样组合的理由。

【备选诗歌】

(甲)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

(乙)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首句:回乐烽前沙似雪)

战争类古诗词·主题整理单

【板块一】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①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点评:写军营生活,展现了豪气满怀的将军形象。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点评:诗人被俘之后,视死如归,诚如孟子所言"二者不可得兼,③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点评:诗人追述征战生活,心系收复中原大业,有"三军可夺帅也,⑤ "的豪情。

【板块二】家书难达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点评:战事频频,亲人离散,生死不明,忧虑无限。

。(岑参《逢入京使》)

点评:诗人赴边途中,偶遇返京使者,托其传口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安慰。

【板块三】边塞乡思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唐]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 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根据《唐人行第录》记载,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②闲:这里有清幽之意。③落梅:指笛曲《梅花落》,表达离情。

①我选( )默写:(首句), ▲。▲,▲。

②组合理由:          ▲         

来源: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1)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由天气切入,写天色渐晚,纷纷扬扬的大雪越下越大。

B.紧接着描绘雪花姿态、色彩,像盛开的梅花像飘飞的柳絮。

C.接下来承上启下,写江上、傍晚下雪的景象美得像画一样。

D.最后由景及人,写江面上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

(2)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寿阳曲"是小令题目,"江天暮雪"则是曲牌名。

B.元曲属于韵文,其中"暮""舞""絮""处""去"均押韵。

C."乱舞"二字巧妙显现风声、风势,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D.诗人善于绘形、传神,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出无穷的韵味。

来源:2021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褒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 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下列各小题。

锦城竹枝词四首(其三)

彭懋琪

百花潭对百花庄,小小朱楼隐绿杨。

听得门前花担过,隔帘呼买夜来香。

(选自《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十一)

(1)全诗多处提及"花",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2)诗句处处写人却未见其人,下面哪一项表述更符合诗中人物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A.

避世独居的隐士

B.

辛勤劳作的妇人

C.

娇羞可爱的女子

来源: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 梦,凫 雁满回塘。

注释:①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②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③凫:野鸭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五六句写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来源: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对这首诗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C.尾联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躯的豪情。

D.尾联中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来源: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当地农村生活的哪些特点?

(2)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叫"社日",整首诗没有一字描写社日祭祀的情景,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祭祀的气氛,这是运用了   写法。"家家扶得醉人归"中"醉"是表象,   才是村民的真正心境。

来源:2020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

[唐]陈羽

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湖泊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A

B

C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来源:2017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来源:2016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李处士山居

姚合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释】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②萧洒:同“洒”

(1)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

(2)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

(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来源: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来源:2018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各题。

牡丹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注]①占断:独占②破:超出,胜过。

(1)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爱牡丹的两个原因。(2分)

(2)诗人写牡丹为什么要联系洛川神女?(2分)

来源:2017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诗

(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1)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  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

(2)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斟字酌句滋味深,含英咀华唇齿香。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从诗人所做的“  ”这件事可以看出其隐居生活的闲适自由。(限填两字)

(2)请联系首句中的“人境”,说说“心远地自偏”所包含的哲理。

来源:2017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江汉油田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题材分析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