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意境鉴赏 / 选择题
初中语文

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享》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

这首词是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在登上北固山时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怀古永志之词。

B.

"悠悠"指时间久远,也指词人思绪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C.

下阙两次用典,借赞颂孙权不畏强权来讽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表现词人的爱国情怀。

D.

全词简洁明快,以三问三答、层层推进来结构全篇,既相互呼应,又层次分明。

来源:2021年辽宁省抚顺、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下列对苏轼《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  )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即问,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B.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

C.

"无眠",表现离别之人在月圆之夜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暗示了作者的忧伤。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抒发作者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来源:2021年辽宁省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来源:2021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下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  )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的一二句用夸张笔法营造欢乐宴饮气氛,与三四句诗人的悲苦情绪形成反差。

B.诗的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

C.诗的七八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D.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有所期待。

来源:2020年辽宁省铁岭(抚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和雄伟阔大的气势。             

B.“阴阳割昏晓”是指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割”写出泰山的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C.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既写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又写薄暮时鸟儿投林归巢,表现诗人激荡的心情和开阔的眼界。             

D.尾联两句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悲天悯人的情怀。

来源: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下列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制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的一二句采用问答形式引入泰山,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这两句写出泰山的高大和历史悠久。             

B.中间四句由动景转为静景,不仅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还将诗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表现了他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D.全诗无“望”字,但“望”贯穿全篇。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诗中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下列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首词是作者任密州太守时与同僚出城打猎所作,粗犷豪放,“狂”字贯穿全篇。

B.词的上片记叙了打猎的壮观场面,一个“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D.词中多用典故表情达意“亲射虎,看孙郎”表示作者要亲自挽弓射虎,探望孙郎,豪情溢于言表。

来源:2019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宿江边阁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云阳)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②鹳:形似鹤的水鸟。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B.《宿江边阁》的五、六两句将鹳、鹤追飞后的宁静安栖同材狼的争喧抢夺对比,一静一喧,渲染夜晚野外凄清与悲凉的气氛。

C.古人用字颇为考究,《望岳》中的“割”字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峻,《宿江边阁》中的“翻”字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

D.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来源: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来源: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本诗开篇以设问提起,写出了诗人远望泰山雄奇壮阔生发的感慨。“青未了”突出了泰山苍翠、连绵不断的特点。             

B.“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使大自然似乎有了感情;“阴阳割昏晓”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写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荡漾,归鸟进入视野,时已薄暮,诗人顿觉眼界大开。             

D.“凌”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极顶,远望“众山小”时的豪迈之情,体现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成就伟业的远大抱负。

来源: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下列对陆游的《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写农民生活虽然贫苦,但遇丰年也邀客共庆,表现了农家淳厚的乡风。

B.颔联描绘了乡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C.颈联“箫鼓追随”“衣冠简朴”写出村民们吹箫打鼓、欢快劳动的热闹场面。

D.尾联中诗人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突出了宾客深厚的情谊。

来源: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烘托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境。

B.颔联写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

来源:2019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下列对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  )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中“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诗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中“平”“阔”“正”“悬”描绘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C.颈联写残夜消退、红日初升,旧年已过、春天到来的景象,蕴含一种自然理趣。

D.尾联采用设问的手法,诗人希望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传达出一种思乡愁绪。

来源:2019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①虞世南:唐初名臣,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正直不阿,深得唐太宗器重。②緌:古人帽带下垂部分。③藉:同“借”。

A.这首诗入笔高远,格调清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咏的是蝉,实则寄托的是自己高远的志向和不俗的品格。             

B.第一句写出了蝉的外形与食性特点,蝉的头部的触须形状像垂下的帽带,“饮清露”的“清”写出了蝉品性高洁。             

C.第二句中“流响”写出了蝉鸣叫声之清逸响远,“疏桐”指枝干高挺的梧桐,声响从疏桐中传出,悦耳动听。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议论,蝉声远传,往往是秋风所致。

来源: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崔颢《黄鹤楼》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联,开篇运用写实手法,从神话传说落笔具体写出黄鹤楼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

B.颔联,由神话回到现实感受。诗人登上古楼,纵目远眺,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

C.颈联,诗人视线从远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汉阳平野树木葱翠,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D.尾联,描绘江面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愁”字作结,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来源:2019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意境鉴赏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