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试题 /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初中物理

某小组自学“塞贝克效应”后,知道了在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在回路中将会出现电流。他们设计实验,验证所学到的结论。该小组利用铁丝和铜丝两种导线组成图(a)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将相连的两个交叉点A、B分别置于烧杯中和酒精灯上方。做了如图(a)、(b)、(c)所示的三次实验。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①该小组所设计和开展的实验,能否验证他们所学的规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图7(a)、(b)和(c)中的电流表示数以及相关条件,可得: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科技馆,同学们在“探索与发现A厅”里面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物体上滚?”的实验。实验时,将双圆锥体轻轻放在倾斜轨道的最低端,看到双圆锥体从静止向轨道高处滚去。实验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小军认为“双圆锥体上滚”是真的,眼见为实;小乐认为“双圆锥体上滚”是错觉,双圆锥体不可能自动由低处向高处滚动。小乐和小军为证明各自的观点,取了两根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条左端垫高,做成一个倾斜轨道,将双圆锥体放在轨道右端,如图甲所示,由静止释放后双圆锥体向轨道高处滚去,双圆锥体最终停在轨道左端,如图乙所示。这个实验成功再现了在科技馆看到的现象。
请你根据图甲、乙所示的实验,选择适当的器材,通过测量判断小军和小乐谁的观点正确,写出你的测量方法并简要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现象中有四个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实验: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c、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d、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实验可用小灯泡替代定值电阻
B.b实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要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C.c实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方便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D.d实验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丽在中国科技馆“会发电的衣服”的展台区,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用脚踩动踏步机踏板,带动发电纤维抖动,LED灯被点亮;增大踩动踏板的速度,发现被点亮的LED灯的数目增多。请你根据小丽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写出她所探究的问题:                  

来源:2021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不变,只改变        ,让同一为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较强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有关/无关),你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质量可忽略的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金属螺母,做成摆长为l的摆(如图所示),让螺母在竖直面内小幅度往返摆动,每完成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均为 T = 2 π l g ( g = 9 . 8 Nkg )

请你根据 T = 2 π l g ,推测,螺母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的质量m是否有关     (选填"有关"、"无关")。现有足量的细绳、大小相同的金属螺母,这些螺母有的质量相等,有的质量不等,写出验证你的推测的实验步骤(若有需要,可补充器材)。

来源: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知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 电阻线越长,电阻越大。小亮想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I 与连入电路中的线圈长度 L 是否成反比例的关系。

可选择的器材:研究对象滑动变阻器 R 1 、学生电源、定值电阻 R 0 、滑动变阻器 R 2 、电阻箱 R 3 (符号 ) 、两个电流表、开关、若干导线及刻度尺。

(1)请选择适当器材,在虚线框内画出合理的电路图,并标出选择的电阻。

(2)针对你设计的电路,你认为闭合开关后,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来源: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电偶
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线和铜线)组成如图所示的闭合回路,当AB 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电路,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A和B 间的温度差有关,温度差越大,回路电流越大.

(1)其它条件不变,只将铁丝换成铜丝,电路电流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变为零”).
(2)其它条件不变,只将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电路电流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变为零”).
(3)其它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B 放人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电路电流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变为零”).
(4)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
(5)热电偶电路可以把温度信号换成       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        (写出一种应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把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发现管内的液面上升(如图)。他查资料得知: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与水温、管的内径有关,小明想利用这支细玻璃管探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与水温的定量关系,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细玻璃管、    

(2)实验步骤(可画图或文字表述);

(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来源: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天饭后,小明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很想知道抹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种类的关系,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  

(2)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  各一块,足够的水。

(3)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质量相同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  ,将现象记入表中。

布料种类

涤纶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4)结论:  

(5)应用: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透,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  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来源:2017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课后,小南和小雄将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插入西红柿,做成了一个“西红柿电池”. 小南和小雄想探究“西红柿电池的电压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一:小雄说:“可能与两金属片之间的距离有关”,
猜想二:小南想了想说:“也可能与两金属片插入西红柿的深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了电压表,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请你选择其中一个猜想,并提出验证的方法:
(2)目前人们乱扔废旧电池的现象非常普遍,请你针对这种现象,给有关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课上,同学们观察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用细线将一金属小球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此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α,小球离开最低位置的距离为S),然后释放,小球将左右摆动。

(1)此实验说明:                             
(2)课后小宁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或摆动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对此,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小宁提出猜想:小球摆动的快慢可能跟细线的长度(L)有关。于是小宁和小军来到实验室,找来了以下器材:
A.秒表    B.长为0.8m的细线   C.长为1.0m的细线    D.铜球  E.铝球(D、E两球体积相等,都有相同的小孔,便于系线)
为了验证小宁的猜想,请你帮他们设计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选用的器材是(选填上列器材前的字母):                               
具体操作:                              
(3)对小宁提出的问题,除了他的猜想外,请你再提出两个猜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现有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定但未知),四个定值电阻 R 1 ( 5 Ω ) R 2 ( 10 Ω ) R 3 ( 15 Ω ) R 4 ( 20 Ω ) ,标有" × Ω 1 A "的滑动变阻器(阻值模糊不清),电压表(可用量程: 0 ~ 3 V 0 ~ 15 V ) ,电流表(可用量程: 0 ~ 0 . 6 A ) ,导线,开关。

(1)设计并正确连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把定值电阻 R 1 接入图甲中的 A B 两点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   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 V 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    A

(2)分别用定值电阻 R 2 R 3 R 4 依次替换 R 1 ,重复(1)的实验步骤。根据所得的四次试验数据绘制出 I - R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3)当使用定值电阻 R 4 进行实验时,刚一闭合开关,就发现电压表示数恰好为 2 V ,为了用以上四个定值电阻完成实验且确保电路安全,应控制 A B 两点之间的电压在   范围内。

(4)在使用定值电阻 R 1 R 4 进行实验过程中,读取数据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来源: 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该在较       的环境下进行。(选填“亮”或“暗”)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u/cm

相同

物高h1/cm

相同

像距v/cm

4.0

8.0

12.0

16.0

20.0

24.0

像高h2/cm

2.0

4.1

6.0

8.0

9.9

12.0

(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

好处:                                 

不足:                                 

来源:2016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端午假日,小华随父母体验了一次快乐的乡村游。见到如图1所示的一个老式风扇车,颇感兴趣,摇手摇杆产生的风,为什么能将从漏斗中漏下的谷粒与空壳分开呢?小华到家便进行了以下探究

【自制器材】

(1)利用废旧塑料板制成条形漏斗,废旧塑料杯切去杯底并在杯壁裁出缺口;仿照老式风扇车,组装成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

(2)选用质量  的砂砾模拟谷粒和空壳;

(3)裁剪快餐盒盖用于收集砂砾。

【进行实验】

(1)把快餐盒盖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上述装置侧壁缺口朝下放在盒盖上方;

(2)取一小风扇正对进风口,再开启风扇并将砂砾倒入漏斗;

(3)待砂砾漏完,关闭风扇;

(4)观察盒盖上的砂砾,比较  

【收集证据】实验结果如图2乙所示,并记录在表中

砂砾质量

较大

砂砾水平运动的距离

较近

【分析论证】

(1)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风速的作用下,质量较大的砂砾不容易被风吹远,其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选填“容易”或“不容易” ) ,即惯性较  (选填“大”或“小” )

(2)由此也可以说明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

【交流评估】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科学,可以更换不同的物体或改变风速大小重复上述实验。

【拓展应用】

(1)如果使用风扇车来分离谷粒和空壳,则在图1中  口可收集到饱满的谷粒(选填“ A ”或“ B )

(2)如图2丙所示,在无风的情况下,农场工人用铁锹将混合谷物斜向上抛洒出去,饱满的谷粒将落在离工人更  处(选填“近”或“远” ) ,从而将谷粒与空壳分离。

来源:2017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