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试题 / 平面镜的应用 / 综合题
初中物理

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m,他到像的距离是      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m.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人站在木架上,眼睛P正下方的地面有一光源S。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3m。现在人面前2m处竖直立一块平面镜MN,如下图所示。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求出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的光路图。
(2)求出光从S经镜面反射后进入人眼p的路程长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手机已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华为、小米等自主品牌的手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1)手机既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是一个无线电  台,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输  (填“模拟”或“数字”)信号实现通讯的,通话时声音信息在空中是以  m/s的速度传递给对方的.
(2)小红手机中有一张她站在湖边的照片,小红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当时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小红的“倒影”和小红本身的大小  (填“相等”或“不等”),照片中小红的倒影部分  (填“是”或“不是”)实际光线进入手机镜头形成的.
(3)“小米4”手机的散热材料是石墨烯晶体,石墨烯  (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点,用石墨烯做散热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  (填“导热”或“导电”)性能.石墨烯的比热容为1.4×103J/(kg•℃),则0.1kg的石墨烯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是  J.
(4)“华为P8”手机的电池标有“标称电压3.7V”、“电池容量 2680mA•h”的字样,“标称电压”是指手机工作时的电压,该电压对人体  (填“属于”或“不属于”)安全电压,“电池容量”是指电池所能容纳的最大电荷量,1mA•h=1mA×1h,则1mA•h=  A•s(安•秒),若手机通话时电流为268mA,则充满电后的手机最多可通话  h,手机一次充满电可储存的电能为  kW•h(保留两位小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   
(2)记录   
(3)量出    的距离.
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
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以0.5米/秒的速度垂直镜面向平面镜运动6秒后,像与镜面距离为     米。
(2)他通过另一平面镜看到A物体(如图),请在图示光线上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②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



图甲

 





图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彩虹
彩虹是大气中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珠时,光线被折射和反射,在天空形成弧形彩带。
研究光线经过水珠的传播规律,可揭示彩虹形成的原因。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点C进入半径为R的水珠,经点D反射,再从点E射出。AB是通过水珠球心O且与入射太阳光平行的直线,用x表示进入水珠的光线距AB的距离,a表示射出光线与AB的夹角,画出过入射点和球心O的直线(即该入射点的法线),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出a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入射的太阳光分布是均匀的,但射出的光线分布是不均匀的,在a最大时强度最大,能被地面上的人观察到。
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当太阳光进入水珠时,也会产生类似效果。从同一点进入水珠的不同色光在水珠中沿不同路径传播,致使不同色光的a的最大值略有不同。
由于不同色光的a最大值略有不同,对某一水珠来讲只能有一种颜色的光被地面上的人看到,进入人眼的不同颜色的光来自内外没同弧线的水珠。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

(1)在图甲中,如是连接OD,则∠CDO         (>/=/<)∠ODE
(2)根据图乙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a的变化情况是           

A.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3)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              
(4)图乙给出的是红光的a-x图像,其a最大值是42°,则紫光的a 最大值   (大于/等于/小于)42°。
(5)图丙中画出了红光通过小水珠时a最大值的光路,请在图丁中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圆)时a最大值的光路。(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平面镜的应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