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试题 /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

小明的奶奶在家中用电水壶接水时,由于壶口较小,壶盖挡视线,很难观察到壶中水位的变化,结果水从壶中溢出洒到地上,小明一边帮奶奶擦地上的水,一边想:如果给水壶安装一个报警器,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报警器发出声音,提示水接好了,这样就方便多了。

(1)小明找来家中的电水壶,如图甲所示,观察电水壶的外观并研究它的使用过程,发现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向壶中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到人耳的

B.金属壶身“反光”是发生了漫反射

C.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D.注水后壶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2)当用力F打开壶盖时,壶盖相当于一个杠杆,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壶盖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和重力的力臂I(O为支点,B为壶盖的重心,A为F的作用点)。

(3)小明认真思考后,结合学过的力学和电学知识,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报警电路,以下是小明的设计方案,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报警器的水中部分是一个玻璃管,它的一端被绝缘弹性薄膜封闭,报警电路的一部分在玻璃管内,其中弹性片A靠近薄膜,使用时,闭合报警电路开关S,向壶内注水,随着壶中水位的升高、水对薄膜的压力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弹性薄膜逐渐向右凹进,挤压弹簧片A,直至弹性片A与触点B接触,报警电路接通,电铃发出报警声,提示已达到设定注水高度,即可断开报警电路开关S,停止注水。

②为了满足不同的注水高度要求,该电水壶的报警水位高度可以调节,水位调节手柄的一端固定在报警电路中长度可调的弹簧上,水位调节手柄可以移动,并能固定在不同挡位的卡槽中,当水位调节手柄移动时,触电B可以随着它左右移动,请分析该报警电路并说明,想要使报警器在更低的水位报警吗,可以调节水位调节手柄,使触点B

      (填“左”或“右”)移动。

来源: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阳光下,在平静水面上观察水中的鱼,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图能看到鱼 B.只有乙图能看到鱼
C.只有丙图能看到鱼 D.四个图都能看到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把一个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镜放在容器内,在凹面镜的焦点F处,放一点光源S,然后在容器内注入水,使水面处于焦点F和凹面镜之间,要使点光源S射到凹面镜的光线仍平行射到空气中,则光源S的位置应                  (    )

A.保持不变 B.适当提高 C.适当降低 D.无法确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光学现象按形成的原因归类(填序号)
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②海市蜃楼  ③猴子捞月 ④厚玻璃后的铅笔看上去好像断成了三截 ⑤在路灯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⑥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阳春三月,漫步于蝴蝶泉湖畔,你会看到“蝶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景,“蝶在水中飞”中的“蝶”是由光的       形成的,“鱼在云中游”中的“鱼”是由光的    形成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