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反应类型的判定
初中化学

某兴趣小组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回收剩余固体,实验过程表示如图

(1)上述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计算所用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总质量。

来源: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绿色环保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我市锰矿资源丰富,某电解锰厂排放的废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硫酸,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取该废液样品100g,加入某碱性M物质充分反应后得到的相关数据如图(废液中其它物质不与M物质反应)。请根据相关知识和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和效果考虑,该电解锰厂应选择什么物质除去废液中硫酸?

(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计算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巨大的碳资源,CO2的低能耗捕集、转化和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1)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太阳能工艺如图1所示。

①反应1的基本类型为  

②反应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利用NaOH溶液吸收CO2,部分转化关系见图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转化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3)利用Na2CO3或K2CO3溶液吸收低浓度的CO2,将其转化为NaHCO3或KHCO3,NaHCO3或KHCO3受热分解生成高浓度的CO2储存利用,生成的Na2CO3或K2CO3循环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吸收剂

Na2CO3

K2CO3

20℃最高浓度(g/L)

212

1104

价格(元/Kg)

1.25

9.80

根据表中信息,选择K2CO3溶液作吸收液的优点是  

(4)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将CO2转化为乙醇(C2H5OH)的反应如下:2CO2+3H2O 光照 ¯ C2H5OH+3O2,研究显示,1L“人造树叶”每天能从空气中吸收968g CO2,计算1L“人造树叶”工作1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5)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3所示实验,探究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

查阅资料:①CO2和H2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转化为CO和H2O;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设计B装置的目的是  

②C装置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研究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了CO,理由是  

来源: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与自然界中矿石长期接触,常含Ca(HCO32、Mg(HCO32等物质,导致钙离子、镁离子含量较多,称之为硬水。生活中,水的硬度过高会造成一定危害。长期使用硬水烧水的热水壶,内部会形成一层水垢,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说明加热煮沸可使这类硬水成为软水。其原理的流程如下(气体产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反应Ⅱ除产生水垢外,还有一种气体产物为  ;如果当地硬水中CaSO4含量较多,则水垢中还常含有少量CaSO4,CaSO4析出的原因是  

(2)向200g水垢中加入400g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3分钟内混合物质量的变化(不考虑水与HCl的挥发)如下表所示:

时间/s(秒)

0

30

60

90

120

180

混合物的质量/g

600

574

554

547.2

547.2

547.2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来源:2019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Ba(OH)2+H2SO4═BaSO4↓+2H2O

C.4Fe(OH)2+O2+2H2O═4Fe(OH)3

D.2HgO ¯ 2Hg+O2

来源: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容易以假乱真。小红同学想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她称取20g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1)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求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

来源:2018年山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镁元素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被称为“国防元素”。如图1所示为制取单质镁的转化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MgCl2+Ca(OH)2═Mg(OH)2↓+CaCl2

Mg(OH)2+2HCl═MgCl2+2H2O,MgCl2 通电 ¯ Mg+Cl2

(1)在过程①中,所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  (填写化学式)。

(2)过程②所发生的反应属于  (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3)下列有关过程③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潮汐能转化为化学能

(4)海水或卤水中本来就含有氯化镁,还需要过程①②的原因是  (选项序号)。

A.将氯化镁富集提纯 B.生成更多氯化镁 C.使石灰乳和稀盐酸反应

(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氯化镁样品中MgCl2的含量(杂质为NaCl),称取10g该样品将其置于干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使固体样品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NaOH溶液120g时(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②当滴入10%的NaOH溶液80g时(即图中A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10g此氯化镁样品中MgCl2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来源: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一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随着不断加热,试管①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C+2CuO 高温 ¯ 2Cu+C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同时试管②里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2)小明发现通入试管②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①里还有其它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

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

[交流与提高]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  (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   ②氢氧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锌粒   ⑤氯化钙溶液

[评价与反思]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感到,正是因为小明具有  精神,我们这次活动才有了更多、更新的收获。

来源:2017年宁夏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 4(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

(1)回收过程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可除去过量铁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为Fe+H 2SO 4═FeSO 4+H 2↑,这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   

(3)现有一批废液,其中含4吨CuSO 4,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

来源:2016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目前使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仍然是钢铁

(一)铁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

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2.钢铁材料通常分为生铁和钢.如图1是我国1997年发行的纪念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的邮票.邮票通常密封保存在聚乙烯塑料袋中

①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的材料是   (选填序号).

A.合金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②以赤铁矿为原料冶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钢铁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请提出防止其生锈的一种措施   

(二)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1.将Fe粉溶于稀H 2SO 4,此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用点燃法检验生成的H 2前必须   

2.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Fe(OH) 2沉淀,随后沉淀变为灰绿色.

①生成Fe(O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的原因之一是部分Fe(OH) 2接触空气生成Fe(OH)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的Fe(OH) 3分解为Fe 2O 3

③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灰绿色固体,其组成为2FeSO 4•2Fe(OH) 2•Fe 2O 3〔相对分子质量为644].能证明固体已洗净的方法为   

(三)灰绿色固体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6.4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如图2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

①Fe(OH) 2在150℃~200℃时完全分解为FeO;

②FeSO 4在450℃~500℃时完全分解为Fe 2O 3,2FeSO 4 Fe 2O 3+SO 2↑+SO 3↑.

1.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 2,加热前通N 2的目的是   

2.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A中样品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SO 3和H 2O,当加热到t 1℃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   

①图3中E点对应的m 1  

②图3中F点对应物质中Fe 2O 3的质量为   g.

③科研人员将F点所得剩余固体隔绝空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1400℃,得到纯净的磁性Fe 3O 4.已知加热过程中发生两个反应,且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不变.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6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胃舒平、小苏打、胃酸完全抑制剂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

(1)胃舒平与胃酸发生的反应为: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胃酸完全抑制剂每片含0.8gCaCO3、0.116gMg(OH)2,某患者胃酸分泌过多,医生建议口服胃酸完全抑制剂每天2次,每次1片。假设药物被完全吸收,患者服用1天胃酸完全抑制剂产生CO2(常温下CO2密度为1.9g/L)是   mL。

(3)小苏打片每片含0.5gNaHCO3,6片小苏打和胃酸完全反应,反应的HCl是多少?胃舒平每片含0.245gAl(OH)3,中和胃酸时,10片胃舒平相当于多少片小苏打片?(要求:所有最终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第(3)小题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2018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反应类型的判定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