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之专题十四 生物技术实践

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⑴某细菌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琼脂和蒸馏水,其中凝固剂是,碳源是,氮源是。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帮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从同化作用类型看,用该培养的细菌属于
⑵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以得到细菌的曲线。该曲线中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期取体;在生产中,常收集培养至期的细菌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一)理综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
(3)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的提取量会,原因是
(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放在温度
的地方,目的是
(5)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
天左右。
(6)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能、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理科综合(生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 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 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 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 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的功能丧失;乙中酶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X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使X排出菌体外。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双选)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见图10),恰当的做法是(

A. 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B. 一直打开阀 b通气
C. 一直关紧阀 a,偶尔打开阀 b几秒钟
D. 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试验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生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 过程①和都③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 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 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生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党参是我国珍稀药用植物,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方法有(

A.

设计细胞培养反应器,实现药用成分的工厂化生产

B.

大量培养愈伤组织,直接提取药用成分

C.

大规模栽培组织培养苗,获取药用成分

D.

D利用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生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绵羊遗传与发育的问题:
(1)假设绵羊黑面(A)对白面(a)为显性,长角(B)对短角(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1在两组杂交试验中,Ⅰ组子代只有白面长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3:1;Ⅱ组子代只有黑面短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1:1,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Ⅰ组,Ⅱ组
2纯种与非纯种的黑面长角羊杂交,若子代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面长角羊,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
 。
(2)假设绵羊的面色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则不同面色的羊杂交,其后代面色形状         (填"能"或"不能")出现一定分离比。
(3)克隆羊多利是将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注入苏格兰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将此融合卵细胞培养后植入母羊体内发育而成。
①比较二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赛特 交配后产生的正常受精卵,多利羊的体细胞,苏格兰羊的次级卵母细胞(填"""""<"">"或"=")
②已知哺乳动物的端粒(由DNA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结构)在个体发育开始后,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因此,多利的端粒长度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下图)。

(1)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植物油不易发挥,宜选用方法从油料作物中提取。
(2)筛选产脂肪酶的微生物M时,选择培养基中的添加的植物油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法。
(3)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可选用法直接计数;从微生物M分离提取的脂肪酶通常需要检测,以确定其应用价值;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可利用技术使脂肪酶能够重复使用。
(4)若需克隆脂肪酶基因,可应用耐热DNA聚合酶催化的技术。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生物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从胃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1.

幽门螺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分布的区域称为

2.

 上图4支试管分别代表4种微生物在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3.5g/L)中的生长状态,其中②号试管代表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状态,由图判断,该菌在条件下不能生长。产甲烷细菌的生长状态最能由试管代表。
 下表是某培养基的配方。

成分
葡萄糖
KH2PO4
MgSO4
NaCl
CaSO4
CaCO3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g
0.2g
0.2g
0.2g
0.2g
5g
3.5g
1L



3.

将幽门螺杆菌接种到pH适宜的该培养基中,置于37℃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该培养基中幽门螺杆菌的数目比刚接种时,主要原因是:
幽门螺杆菌形态如右图所示,该菌在人体中可引起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4.

 (1)幽门螺杆菌生长的最适pH为6~7,人体胃腔内pH在1~2之间,但胃粘膜的粘液层靠近上皮细胞侧pH为7.4左右。若幽门螺杆菌随食物进入胃腔,结合其结构特点以及能导致胃溃疡的特性,推测该菌在胃内如何存活?

(2)依据第十题中信息分析幽门螺杆菌是否属于古细菌?。原因是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

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

(注:各发酵瓶的左侧管为充气管,右侧管为排气管)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
(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产生的终产物是
(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丙同学的错误是,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
(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生物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
B. 图1中 X溶液为 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C. 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
D. 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生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