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成尚荣: 从“上课须知”走向成熟与成功

更新 2021-12-13

20万套资源免费下,500万道试题任意组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开通VIP

    启功先生是著名的文史大家,也是有极大影响的书画家。如果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走一遍,你会看到他写的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8个字熠熠闪光,照亮了校园。

    启功常常想起他的恩师陈垣。陈垣,这位教育家对学生谆谆教诲,大到怎么为学、为人,小到怎么上好每一堂课。后来,启功回忆整理了陈垣关于上课的具体要求,取名为“上课须知”。“须知”实际上是上课的规定,而且具有强制性,比“应知应会”要求更严格。“上课须知”好像有9条,我印象中有这么两条,一条是在黑板上写字,写完后不要马上转过身来,一定要把板书的字再仔细检查一遍,确定无误后再面向学生。另一条是教师站在教室里的位置,要选一个合适的位置,能把班上所有学生尽收眼底,要稳稳地站在那里,身子不要晃动,要在学生的课桌间自在地走动,两只眼睛要环顾左右,这些要求都非常具体。

    一个教育家竟然这么严格要求教师,连细节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这是我们没想到的。一个文史、书画大家竟然把这些略显“琐碎”的要求整理成一篇文章,郑重其事地发表,这也是我们想不到的。从中我们感受到上课、上好课的庄重感,也感受到每一条要求沉甸甸的分量。真的,上课应当有“须知”,“上课须知”必须牢牢记住,必须一条一条做到。

    回忆这一故事,我们想说的是上课应当有规矩,更应守规矩。这些规矩其实是课堂教学的常规,只有遵守这些常规才能把课上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会有保证。年轻的老师们,你们还记得第一次进课堂的情景吗?站在教室里,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用你严肃而又温和的眼光把教室扫视一遍吗?当上课铃声响起来的时候,你是在停了几秒钟后,响亮而亲切地宣布“上课”吗?然后又停了几秒钟说“同学们”,才开始你的讲课吗……我想,这些你都经历过,而且会发生一些故事。也许一些年轻教师正是在这些细节上卡了壳,影响了一堂课的进程和质量,可见教学常规是多么重要,年轻教师要在遵守教学常规上多下功夫,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啊。

    教学常规具有恒定性,又具有发展性。所谓恒定性是指不变的,也是不能变的。所谓发展性是指可变的,要生成新的教学常规,正是在变与不变中,教学常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改革带来许多新理念、新要求,这些新理念、新要求必然构建新的教学常规。从这个角度看,教学常规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学常规并落实在教学常规上。不难理解,遵守教学常规要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

    举个例子吧,教学的核心要义是学生学会学习,让学走在教的前头,让发展走在教学的前头。这是理念,也可以是教学的一条原则。这样“上课须知”里就必须增加一条:引导并帮助学生自学、互学。这条“须知”要求教师不能挤压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更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这一理念原则逐步成为一条“铁律”,成为教学的一个律令。年轻老师,你们认同吗?能做到吗?

    与此同时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学生该怎么自学,又该怎么互学?教师该做些什么?其中,产生了新的要求,让学生有规矩可循,有方法可依,教师有标准可检测、可评价。在这样的常规下,课堂是规范的,又是自由的。规范而有自由的课堂,学生学得投入、专注,又学得有效、快乐,而且能创造性学习。我们是不是在这样的常规中寻找到一种张力,生成了教与学的魅力呢?

    由此看来,教学常规不只是要严格执行的问题,还应当有智慧。若此,教学常规既具有严肃性、公平性,又具有道德性、人文性。“上课须知”真好,学问真大、真深。其实,教师的一辈子都是在教学常规中形成了教学经验,凝练了教学理念,收获了成长。

    年轻的老师们,让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个“上课须知”,就从这样的“小事”做起,定会走向成熟,也定会走向成功。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随手点个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