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课 *雨的四季 教案

原创

2021-06-23 创作

点赞(0)

收藏(0)

分享

人气(207)

课前准备

教学目的

课中

教学过程 配套资源

课后小结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然后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品读美句,体会作者笔下赋“雨”的娴熟技能, 品味本文诗化了的语言。学会联想与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目标导学一 :理清文章思路

  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段:写春雨;第段:写夏雨;第段:写秋雨;第段:写冬雨;两段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喜雨;第二部分:(2—5)绘雨;第三部分:(6—7)赞雨。

 目标导学二 :把握雨的特点

1.思考并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美丽、娇媚)

 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粗犷)

 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端庄、沉思)

 冬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自然、平静)

 

2.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哪些亮点?

①树: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水珠:“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珠写活了,人格化了。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写的形象生动。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3.如果把“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一句中“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为什么?

会。“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4.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都采用了哪些手法?

(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2)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3)融情于景。

目标导学三:体会文章主旨

1.朗读第一和最后两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如果把文章题目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目标导学四:拓展写作

    宋代苏轼曾经称赞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刘湛秋先生也用他自然美妙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深刻独到的观察,为我们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现在,请大家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所体味到的四季的雨。

   (无固定答案,学生各抒己见)

示例:快到中午的时,几滴小水珠从天上掉下来,有一滴还落在我的鼻尖上。是的,下雨了,人们有的躲在屋檐下;有的快步跑着;还有的撑着雨伞,我和妈妈各自撑着伞,走在街道上。我清晰的听见雨滴落在我的雨伞上“滴答,嘀嗒-----”这种声音即清脆又悦耳,仔细听就像是一曲优美的旋律;还想一群孩子在我的伞上跳着踢踏舞;更像一双无形的手轻轻地,轻轻地拨动着你的心弦。

 

 

  学法指导

 

 

 

 

把握景物的特点:

  1.弄清景物描写的几种角度,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听觉描写、视觉描写、味觉描写、触觉描写等。   

   2.找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

   3.直接摘抄能够概括景物特点的词语或语句。

 

 

 

教学提示:

抓住朗读环节,通过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朗读等环节,再辅以美妙的乐曲,营造一种美的课堂氛围。

 

附件

梁老师
梁老师

讲师

毕业院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教育经历: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