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题材分析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来源:2018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各题。

牡丹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注]①占断:独占②破:超出,胜过。

(1)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爱牡丹的两个原因。(2分)

(2)诗人写牡丹为什么要联系洛川神女?(2分)

来源:2017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鉴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来源: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农耕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饥勤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来源: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诗

(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1)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  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

(2)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完成下列各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来源:2017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斟字酌句滋味深,含英咀华唇齿香。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从诗人所做的“  ”这件事可以看出其隐居生活的闲适自由。(限填两字)

(2)请联系首句中的“人境”,说说“心远地自偏”所包含的哲理。

来源:2017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江汉油田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龟虽寿》,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2)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来源:2017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苏轼的这首诗里找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送客客已去,寻花花未开。未能城里去,且复溪边来。

父老借问我,使君安在哉。今年好风雪,会见麦千堆。

来源:2016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词《水调歌头》,完成13﹣16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2)词中“    ”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2分)

(3)下面对于本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起舞弄清影”是作者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B.词中“我欲”、“又恐”、“何似”之间的矛盾转折,显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答:  。(2分)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采桑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

(1)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2)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来源: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回顾了诗人一生的主要经历,即科举入仕与勤王抗元,从纵向追述,起笔不凡。

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从横向着笔,渲染气氛。

C.颈联“惶恐滩”“零丁洋”对仗工整,以地势之险暗示诗人处境之艰,表现忧愤悲苦之情。

D.尾联慷慨激昂,借景抒情,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

来源:2018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词以美好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的劈头质问开篇,传达出无尽悲愁。

②“往事知多少”有对过去的回忆,更有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沉重感慨。

③“又东风”,描写又一年春天来到,表达了词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把对故国的思念寄托在明月中,抒情委婉含蓄。

⑤结句以一江浩荡的春水比喻无尽的愁绪,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2)词的下阕“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来源: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这两首词曲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中“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借用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B.【乙】曲“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C.【甲】词“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的意思是战甲,作者用战甲指代士兵,意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D.【乙】曲中“意踌躇”一词表达了作者看到长安衰败的景象而内心犹豫不决的状态。

来源: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题材分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