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意境鉴赏
初中语文

古诗鉴赏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

(2)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幕,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

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来源: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来源: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

(2)下面有关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从近景入手,细致而具体地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

B.前两句的“绝”“灭”之无,与后两句的“舟”“翁”之有,对比强烈。

C.诗歌用“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渔翁的垂钓,可谓静中见动。

D.“绝”“灭”“雪”三字都是仄声韵,短促斩截,烘托了诗的凄冷、肃杀气氛。

来源: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1)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的上阙,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阙,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清平乐》的上阙,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清平乐》的下阙,“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2)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试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来源: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来源: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来源: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词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峨眉山月歌

王勃            李白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峨眉山月半轮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夜发清溪向三峡,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2)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来源: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本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②栖迟:停留,居留。③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⑤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1)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来源: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千百年来,齐鲁大地的山川河海向来都 倍受古今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赞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圣杜甫 漫游"五岳之首"泰山时,惊叹于泰山雄伟磅礴、神奇隽秀的景象,抒发了自己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节/气概)。而在冯骥才笔下,雄伟的泰山更是代表了一种 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泰山上挑山工们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坚韧/坚忍)精神成为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动力。真所谓地杰人灵,山东的秀丽山川让文人墨客们 流恋忘返,山东(产生/诞生)的杰出人物所氤氲的人文精神,更是绵延千秋。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倍受

雄伟磅 (bó)

B、 秀(juàn)

弥足珍贵

C、漫游

坚持不 (xiè)

D、氤 (yūn)

流恋忘返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节

坚韧

产生

B、气节

坚忍

诞生

C、气概

坚韧

诞生

D、气概

坚忍

产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而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涵咏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B.

继《三体》获"雨果奖",中国科幻首次走上世界舞台中央之后,人们对科幻在中国的全方位发展拭目以待。

C.

李清照以不朽的词作在山东青州留下了独特的时光,循着词韵的蛛丝马迹,也许会从若干细节中勾勒出一代词宗的形象。

D.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货币文化,满载历史记忆与荣耀,真实地记录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变迁。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航天发射的轰鸣、C919一飞冲天的剪影、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忙碌…等等,2018年,科技领域让人印象深刻。

B.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尤其喜欢雪,他在《对火玩雪》中就曾宣称:"平生所心爱,爱火兼怜雪"。

C.

目前,中国企业在欧洲参与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的全面施工正如火如茶地推进。

D.

张广智等撰著的《西方史学史》一书(复且大学出版社出版),让人们在西方史学史这一领域听到了中国学者的声音。

(5)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行香子•秋入鸣皋

许古

秋入呜皋,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 .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注】①鸣皋:指鸣皋山,在河南嵩县东北。②许古:是金代中后期著名的谏官,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这首词是他辞官归隐后所作。③醪(láo):浊酒。④消摇:即逍遥。

A.

"窗间岩岫,看尽昏朝"中一个"尽"字,既写出看山时间之久,又写出看尽山峦之变化,表现了词人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B.

"醉模糊、信手挥亳"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摆脱了官场羁绊,恣情饮酒的醉态,借酒消愁,抒发了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闷之情。

C.

本词上阅侧重写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下阙侧重写人,通过生活场景和细节表现人物情态志趣。

D.

这首词所表现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与《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相似的。

来源: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柳桥晚跳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来源: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本词写于避难浙江金华期间,词人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去,流离无依。

(1)词人情感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2)本词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来源: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③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1)首联通过描绘景物    ,渲染了  的氛围。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长寿山居元夕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来源: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鉴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来源: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苏轼的《吉样寺赏牡丹》一诗,完成各题。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②簪:插戴。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①醉归的情景:  

②“醉”中蕴含的情感:  

来源: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意境鉴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