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问答题
初中历史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铁制农具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
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商鞅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那两项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
(4)商鞅因为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好被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革命最最终取得了胜利。
请回答: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哪一年开始的?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3)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国民革命开始。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的是国民党建立的什么学校?
(4)北伐战争哪一年开始?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思想运动的历程。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仁人志士,进行艰苦的探索。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图:

①:
②:
③:
④:
(2)请写出两位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3)揭开②序幕的是什么事件?②事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4)③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说出他的领导者。
(5)请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两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林则徐曾6次上书道光帝,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1839年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临行前林则徐保证“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材料二:17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正因为如此,198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上,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材料三:西方史学家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西方和东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斗争的开端。”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你认为林则徐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
(4)材料三中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看法是否揭示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虽然和平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但我们仍然面临着战争以及恐怖袭击带来的创伤。西方很多人为了解决现今的困局,主张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教育世人。古为今用,这是我们传承历史的一种方法。
(1)先秦有个学派主张要有“仁爱”之心,当官的要爱护老百姓。请问这个学派是?举出这个学派的两个代表人物
(2)假如你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你主张世界上的人要相互关爱,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那你觉得“诸子百家“中哪个思想家跟你志同道合?请你概括一下他的思想主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根据材料,指出“李太守”是哪一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太守”让伯禹不如一项水利工程。该工程建在何处?工程对当地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3)都江堰至今还起着巨大的作用,结合当今社会,指出一项工程要“利在千秋”,必须注意哪些环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践探究题: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利用墨、儒、道、法、兵家的主张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作为什么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作为什么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读历史图片,挖掘出隐含其中的历史信息。

请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机器是什么?说说它的出现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图二所示机器是什么?它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3)图三所示的重要发明是什么?它采用主要能源分别是什么?
(4)图四体现的是英国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迅猛增长的情况。试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世界文化史,古代东西方的科技发展有两峰对峙的局面。公元5世纪后,东方超过西方。而从14世纪后到19世纪,西方科学又获得了迅速发展。
请回答:
(1)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希腊都达到了古代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请分别列举一个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2分)
(2)5-14世纪,西方处于哪一历史时期?造成这一时期西方全面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14世纪,引领西方走出黑暗时代的是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实际高扬的是什么文化?(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分析题
此图为西周等级示意图:

看图请回答:
(1)自上而下依次说出每一等级的名称。
(2)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3)你怎样看待这种分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导致电力应用日益广泛的两个机器是什么?电力技术最发达的是哪两个国家?简要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性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