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问答题
初中历史

推进民主和法制的目标,一是制约政府权力,二是保证公民的权利,请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政府的权力曾经是无限膨胀的,清王朝通过什么机构使君主的权力达到顶峰?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哪一法律文件限制国王的权力?据此建立了什么制度?
(3)美国独立战争后又是通过怎样的政治设计制约政府权力的?
(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规定了哪些公民的权利?
(5)民主法制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的哪一场动乱严重践踏了公民的权利?
(6)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戚继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荷兰军队向谁投降?
(3)材料三中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试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一政策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回答,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呈现出怎样的走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我国历史上统一是主流,即使在分裂的时期也有统一的趋势,各统治者都采取有效的措施巩固国家。据此回答:
(1)结束三国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再次统一全国是哪一朝代?
(2)概括唐朝统治者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采取的措施。
(3)和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有哪几个?它们与两宋的关系呈现出什么特点?
(4)指出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三个主要事件。概述清朝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西藏、新疆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8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建超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 据新华网北京2004年6月12日电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2日在这里时记者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已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将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何在?2分
(2) 你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吗?2分
(3) 材料一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过去50年中作为重要的国际关系准则,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4分
(4) 材料一中提到:“在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材料二中也提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1)抗美援朝的胜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些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适用于所有雅典居民吗?请你对雅典的民主政治进行评价。
(3)四大世界文明古国分布在大河流域,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特点?
(4)第八单元我们分别学习了世界三大宗教,请回答有关问题。
A、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什么?(0.5×3=1.5分)
B、三个创始人分别是谁?(0.5×3=1.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计划以“风雨九十四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
(1)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现在)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
(2)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从而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和政府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推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列举2001年反映我国外交成就的大事。(两例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错误:                                                                
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谚语?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有何变化?
(2)结合所学,试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
请回答: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
(2)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3)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4)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一句心理话。
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台独”分子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乔冠华(图左)和黄华(图右)在一次会议上的开怀大笑,美国纽约某报特别为此写了文章《乔的微笑》。

请回答:
(1)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出现在哪次会议?(2分)
(2)令身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如此开心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件事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她90岁的生日。在这近90年里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并且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请回答:
(1) 新中国是何时成立的?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国际意义?
(2)建国初期,党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行动?(举两例)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中强调“从今以后”全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2分)
(2)这个中心工作确定于哪一次会议上?中共“十三大”又是如何阐述的?
(3)为实现这一中心工作,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举例说明我国历史上发生的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写出时间和名称就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中,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超了关键作用。民族融合,自扫描晋南北朝形成趋势, 元朝时发展到一个高潮。探究元朝的民族融合现象显得非常重要。
(1) 举出一个元朝时民族融合的现象(或表现)
(2)元朝为对辽阔的疆域,各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3)你认为民族整合有什么历史作用?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元朝的大一统与元朝对民族融合现象之间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贞观之治”书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