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问答题
初中历史

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并回答问题。(本大题14分)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2)运河四段的名称:
C.
D.

E.                 
F.                    
(3)想一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可填英文字母代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请回答:
下列两幅图,从侧面反映 “大变革时代”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你能将下列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吗?(将英文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1)排序:①                                    
(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至少举出两条说明)
(3)你怎样来认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这是谁说的话?
(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3)这三句话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谁?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图中,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历史信息有哪些?(写出两方面的信息。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古人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原因。对此你有何感想?
(3)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请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请简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爆发了三大战役。请写出三大战役的名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九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了如下图片。(共10分)
 
(1)仔细观察图片,请你说说该小组探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2)图三所示的重要发明对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它采用的动力机械和主要能源分别是什么?
(3)图四体现的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棉花加工量和生铁产量迅猛增长的情况。试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写出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中A、B、C三条航线的开辟者。
(2)15—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为什么要去海外探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被称作“发现了人”和“发现了世界”的时代。
材料二:“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1)材料一中“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大人物”指的是谁?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3)亚当•斯密曾说过“世界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你的统计,在我们学过的不平等条约中,明确提出赔款要求的有哪些,赔款数额累计至少有多少两白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我们学过的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至少有6个都含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条款,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在旧西藏,95%以上的藏族人民是世代人身依附于官家、贵族和寺庙的农奴。旧西藏用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十六法典》把人分成三等九级,明文规定属于“下等下级”的铁匠、屠夫、妇女,其“命价”为“草强一根”,并用“挖眼、砍手”等残酷的刑法来维持这种三等九级的封建农奴制度。
材料二、(1)198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机构里,少数民族官员所占比例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职务 17.27%正、副省长、自治区正、副主席 12.66%
(2)直辖市、地区、自治州一级机构里,省数民族官员所占比例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职14.22%这些比例全都高于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的比例。
材料三:1949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值为36.6亿元其农业为31.2亿元,工业为5.4亿元;1990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2272.8亿元,与1949年相比,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22.6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旧西藏的政治情况?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党和政府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