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试题 / 简答题
高中化学

Ⅰ.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的危害,其分子结构和CO2相似。
(1)羰基硫(COS)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2)羰基硫(COS)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及利用的过程如下:

已知A是一种正盐,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若气体a为单质,
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锂(Li)与镁元素性质相似。
(1)物质的量为0.10 mol的锂在只含有N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m克,m的取值范围是                
(2)锂电池是新一代高能电池,目前已研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2+C6CoO2+LiC6,则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3)为了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试样(主要含有LiCoO2及少量Al、Fe等)可通过下列实验方法回收钴、锂。

①在上述溶解过程中,S2O32被氧化成SO42,LiCoO2在溶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调整pH=5-6的目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 ClO2气体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逐步用ClO2代替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但二氧化氯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易溶于水、不稳定、呈黄绿色,在生产和使用时必须尽量用稀有气体进行稀释,同时需要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
(1)欧洲国家主要采用氯酸钠氧化浓盐酸制备ClO2,缺点主要是产率低,产品难以分离,还产生毒副产品。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科学家又研究出了一 种新的制备ClO2的方法,利用硫酸酸化的草酸(H2C2O4)溶液还原氯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此法提高了生产及储存、运输的安全性,原因是                           
(2)自来水厂用ClO2处理后的水中,要求ClO2的浓度在0.1~0.8 mg/L之间。碘量法可以检测水中ClO2的浓度,步骤如下:
I.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并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Ⅱ.加入一定量的Na2 S2 O3溶液.(已知:2S2O32-+I2=S4O62-+2I-)
III.加硫酸调节水样pH至1~3。
操作时,不同pH环境中粒子种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①操作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在操作Ⅲ过程中,溶液又呈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若水样的体积为1.0 L,在操作Ⅱ时消耗了1.0×10一3mol/L的Na2S2O3溶液10 mL,则水样中ClO2的浓度是                         mg/L。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矾钠(重铬酸钠:Na2Cr2O7•2H2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铬铁矿(主要成分是FeO•Cr2O3)制备红矾钠的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4FeO(s)+Cr2O3(s)+8Na2CO3(s)+7O2(g)8Na2CrO4(s)+
2Fe2O3(s)+8CO2(g) ΔH<0
(1)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2)图1、图2表示上述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在t2时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曲线。由图1判断,反应进行至t2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
由图2判断,t2到t3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了催化剂 C.通入O2 D.缩小容器体积


(3) 工业上可用上述反应中的副产物CO2来生产甲醇:CO2(g)+3H2(g)CH3OH(g)+H2O(g),已知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则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厂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甲烷来制取氢气,其生产流程如下图:

(1)此流程的第II步反应为:CO(g)+H2O(g)H2(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400
500
830
平衡常数K
10
9
1

从上表可以推断:此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在830℃下,若开始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1CO和2mo1H2O,则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          
(2)在500℃,按照下表的物质的量(按照CO、H2O、H2、CO2的顺序)投入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第II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反应物投入量
平衡时H2浓度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反应物转化率
A
1、1、0、0
c1
Q1
α1
B
0、0、2、2
c2
Q2
α2
 
C
2、2、0、0
c3
Q3
α3

A.2c1= c2 =c3     B.2Q1=Q2=Q3      C.α123        D.α12 =1
(3)在一个绝热等容容器中,不能判断此流程的第II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①v(CO2)=v(H2O)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4)下图表示此流程的第II步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使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图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                               (写出两种)。
若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先的两倍,在图中t4和t5区间内画出CO、CO2浓度变化曲线,并标明物质(假设各物质状态均保持不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常用于水的消毒杀菌和织物的漂白。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反应I中的Na2SO3长期存放通常含有Na2SO4杂质,可用滴定法测定Na2SO3的纯度,向Na2SO3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Ⅲ中b在        极区产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3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被称作解救世界粮食危机的化学天才。现将lmolN2和3molH2投入1L的密闭容器,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如下反应模拟哈伯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N2(g)+3H2(g)2NH3(g) △H<0
当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温度或压强)时,NH3的体积分数ψ(NH3)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NH3(g) NH3(g) △H1
②N2(g)+3H2(g)2NH3(l) △H2
则反应N2(g)+3H2(g)2NH3(g)的△H=              (用含△H1、△H2的代数式表示)。
(2)合成氨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          ,平衡时,M点NH3的体积分数为10%,则N2的转化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X轴上a点的数值比b点           (填“大”或“小”)。上图中,  Y轴表示     (填“温度”或“压强”),判断的理由是              
(4)若将1mol N2和3mol H2分别投入起始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实验条件和平衡时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

A.放出热量:Ql< Q2< △Hl B.N2的转化率:I> III
C.平衡常数:II >I D.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I>II

(5)常温下,向VmL amoI.L-l的稀硫酸溶液中滴加等体积bmol.L-l的氨水,恰好使混合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c(NH4+)__c(SO42-)(填“>”、“<”或“=”)。
(6)利用氨气设计一种环保燃料电池,一极通入氨气,另一极通入空气,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03)的氧化锆(ZrO2)晶体,它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CO是火力发电厂释放出的主要尾气,为减少对环境污染,发电厂试图采用CO与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光气(COCl2)。某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CO(g) +Cl2(g) COCl2(g)   ΔH =" a" kJ/mol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t/min
n (CO)/mol
n (Cl2)/mol
0
1.20
0.60
1
0.90
 
2
0.80
 
4
 
0.20

(1)反应0~2min末的平均速率v(COCl2)=______________mol/(L∙min)。
(2)在2min~4min间,v(Cl2)正______________v(Cl2)(填“>”、“=”或“<”),该温度下K =_________。
(3)在表格中画出0~4min末n(COCl2)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4)已知X、L可分别代表温度或压强,下图表示L一定时,CO的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a_______0 (填“>”,“=”,“<”),依据是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所给的10种元素,完成下列各小题。

主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C
N
O
 
 
3
Na
Mg
 
Si
 
S
Cl
Ar
4
 
Ca
 
 
 
 
 
 

 
(1)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2)第三周期中,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3)C和N中,原子半径较小的是             
(4)Si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其氧化物常用于制造             (填一种高性能的现代通讯材料的名称);
(5)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获得金属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于固定容器中进行):2H2(g) + CO(g)CH3OH(g)
(1)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序号)。
a.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2)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或“=”)。
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升温  b.加入催化剂 c.增加CO的浓度
d.加入H2加压 e.加入惰性气体加压  f.分离出甲醇
(3)右图表示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H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A、C两点的反应速率A__________C(填“>”、“=”或“<”,下同),A、C两点的化学平衡常数A___________C,由状态B到状态A,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填“升温”或“降温”)。

(4)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ΔH =-a kJ·mol-1
②2CO(g)+O2(g)=2CO2(g) ΔH =-b kJ·mol-1  ③H2O(g)= H2O(l) ΔH=-c kJ·mol-1
写出1摩尔液态CH3OH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右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S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S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 _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制作航天服的聚脂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肥皂可以用来去油污
C.金属的腐蚀属于物理变化
D.煤的气化属于化学变化
II.如图是找国科技工作者研制的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C3N6H6)的工艺——“常压气相一步法联产纯玻新技术”:

已知:①尿素的熔点是132.7℃ ,常压下超过160℃即可分解;②三聚氰胺的熔点是354℃,加热易升华,微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氮胺的原理:____CO(NH2)2______C3N6H6+___NH3↑+__CO2
(配平化学方程式,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在实验室使尿素熔化的容器的名称为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产品2_____、X_____ 。
(3)联氨系统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为了使母液中析出更多的产品2,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A.加人NaOH固体      B.加入NaHCO3固体      C.通人CO2         D.通入NH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时,有关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2SO3
电离平衡常数
K=1.8×10-5
K1=4.3×10-7
K2=5.6×10-11
K1=1.5×10-2
K2=1.02×10-7

(1)三种酸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
(2)常温下,0.02 mol·L-1的CH3COOH溶液的电离度约为      ,体积为10 mL pH=2的醋酸溶液与亚硫酸溶液分别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稀释后溶液的pH,前者      后者(填“>”、“<”或“=”)。
(3)下列离子CH3COO-、CO32-、HSO3-、SO32-在溶液中结合H+能力由大到小为     
(4)c(NH4+)相同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NH4Al(SO4)2    B.NH4HCO3    C.NH4HSO4    D.NH4NO3    E.CH3COONH4
(5)等浓度的CH3COONa、NaHCO3的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CH3COO-)>c(HCO3-)>c(OH-)
B.c(Na+)+c(H+) = c(CH3COO-)+c(HCO3-)+c(OH-)
C.c(OH-)>c(HCO3-)>c(CH3COO-)
D.c(CH3COO-)+c(CH3COOH) = c(HCO3-)+c(CO3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物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序教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B、C、D分别处于第一至第四周期.自然界中存在多种A的化合物,B 原子核外电子有6 种不同的运动状态,B 与C可形成正四面体形分子.D 的基态原子的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他能层均己充满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C所在主族的前四种元素分别与A形成的化合物,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化学式),呈现如此递变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B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一种晶体结构如图一所示,其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另一种的晶胞如图二所示,若此晶胞中的棱长为356.6pm,则此晶胞的密度为______g•cm-3(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D元素形成的单质,其晶体的堆积模型为_________,D的醋酸盐晶体局部结构如图三,该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
①极性键       ②非极性键       ③配位键        ④金属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 化学与技术】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它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方法。
(1)煤的气化和液化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煤的气化技术的主要产物是_________。煤的液化技术又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氧化.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炉气、煤焦油及焦炭等产品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
(2)煤在燃烧前、后及燃烧过程中均可采取措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①在燃烧前,可以采用微生物脱硫技术。原理如下:

上述过程中Fe2+的作用为__________。写出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煤在燃烧时,进行脱硫处理,常采用_______燃烧技术,在把煤和脱硫剂加入锅炉燃烧室,使煤与空气在流化过程中充分混合、燃烧,起到固硫作用。常用脱硫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③煤在燃烧后,烟气净化常采用除尘技术和脱硫、脱硝技术.湿法脱硫、脱硝技术中将烟气通入_______设备,用石灰水淋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厂中用稀硫酸浸泡某矿石后的溶液中,除了含有大量硫酸外.还含有少量NH4+、Fe3+、AsO43-、Cl-。为除去杂质离子,部分操作流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NH4+在用稀硫酸浸泡某矿石后的溶液中以(NH4)2SO4和NH4Cl形式存在.现有一份(NH4)2SO4溶液,一份NH4Cl溶液,(NH4)2SO4溶液中c(NH4+)恰好是NH4Cl溶液中c(NH4+)的2倍,则c[(NH4)2SO4]_____c(NH4Cl)(填:<、= 或 >) 。
(2)随着向废液中投入生石灰(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溶液中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投入生石灰调节pH到2~3时,大量沉淀主要成分为CaSO4·2H2O[含有少量Fe(OH)3],提纯CaSO4·2H2O的主要步骤:向沉淀中加入过量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______。
(4)25℃,H3AsO4电离常数为K1=5.6×10-3、K2=1.7×10-7、K3=4.0×10-12。当溶液中pH调节到8~9时,沉淀主要成分为Ca3(AsO4)2.
①pH调节到8左右Ca3(AsO4)2才开始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② Na3AsO4第一步水解的平衡常数数值为:________。
③已知:AsO43-+2I-+2H+= AsO43-+I2+H2O,SO2+I2+2H2O=SO42-+2I-+4H+。上述两个反应中还原性最强的微粒是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化学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