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文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黄帝曰:“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éi)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路。        ④奚:何,什么。
解释加点字。
(1)若知具茨之山乎 若(    ) (2)异哉小童 异(    )
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__________
文中的黄帝是一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选文作者是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选文中作者回顾了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三件往事:不以其卑鄙、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
B.从选文分析,先帝临崩所寄大事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选文表达了作者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要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选文包含了作者希望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来激励后主刘禅的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上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宋代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两个排比段,一暗一明,一悲一喜,表达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③段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劝勉滕子京,也表明自己与古仁人同道。
D.选文写景、抒情、一轮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文阅读】
苏秦止孟尝君入秦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
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齐国宗亲。②人事:人世间的事情。③淄:淄水④土偶人:用泥土捏的人;桃梗:用桃木枝刻的人。⑤挺:揉捏。⑥四塞:四面都有要塞。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者千数而弗听                   (2)不敢言人事也        
(3)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             (4)譬虎口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人 事 者 吾 已 尽 知 之 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苏秦借“土偶人”与“桃梗”的对话说服孟尝君不要入秦,请简要分析他是怎样类比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鉴赏
(一)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百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下列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结合人物语气,说说秦王的形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节选自《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深入不(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4)夜昏怠(      )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躬耕南阳 / 还旧都          B、每天下为己任  / 咨臣当世之事
C、仲淹刻苦励 / 非亭午夜分       D、至被谗受贬 / 家祭无忘告
翻译下面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2)食不给,啖粥而读。
诸葛亮和范仲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从【甲】【乙】两文中你能看出他们远大的政治抱负分别是什么?(4分)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捕蛇者说》,回答后面题目(16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解释黑体字:
太医以王命聚之 (       )    若毒之乎(         )
余将告于莅事者 (       )    以尽吾齿(         )
选出下列各组中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2分)(  )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文:
(2)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译文:                         
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文中那一句话能集中体现作者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往来而不绝者
天柱折,地维绝
D.醒能述以文者

皆以美于徐公
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这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6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未能远谋
(2)小惠未,民弗从也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忠之属也,可一战域民不封疆之界
B.公将驰辍耕垄上
C.登轼望之城居者未之知也
D.望旗靡真无马邪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    ,略写了      。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文言文阅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一狼径去,其一 坐于前《狼》
B. 然则 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C. 而不知太守之 其乐也《醉翁亭记》
D. 群臣吏能 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潭中鱼百许头②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小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饮酣   酣:                      (2)释之  释:        
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猫号
刘元卿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
(选自《应谐录》)
【注释】①刘元卿:明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著有《应谐录》,是一部笑话集。②齐奄:人名。③尚:崇高,这里是超过的意思。④圮(pǐ):塌坏,倒塌。⑤东里丈人:丈人,老人家。东里丈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自奇之 ( )      (2)虎诚猛 (  )
(3)云霭蔽天(  )     (4)请更名曰“风”(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
东里丈人的话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亲旧知其如此 ( ) (3)不汲汲于富贵(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二)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歆为吏,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
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馀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原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节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
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王欲舍.所携人   舍:舍弃
本所以疑.       疑:犹豫
芬阴.呼歆       阴:暗中
念.单车远行     念:挂念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
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译文:
从这两则选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