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探究题
初中化学

同学们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利用所学知识对稀盐酸与如图中的三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组别

实验示意图

能否反应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同学们判断Ca(OH)2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       生成。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钙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小羽取少量Ca(OH)2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反应物消失,二者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

小美向甲组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有新物质生成,二者发生了反应

【实验评价】

小凯认为小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总结归纳】

(1)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拓展延伸】

将少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写出操作方法和现象)。

来源: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某兴趣小组将两支规格相同且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插入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摆动试管。如图所示:

【观察现象】

(1)实验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的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B中试管内液面上升,无浑浊现象。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

【讨论交流】

(1)甲同学根据B试管内液面上升的现象,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乙同学认为:由此实验直接得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不够严密。你认为乙同学的理由是                               

(3)丙同学认为:可以从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他发现实验台上有下列试剂: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钙溶液、硝酸钡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一种试剂,帮助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

   化学反应(填“发生”或“不发生”)

【拓展应用】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参考小资料,选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完成下面问题:

小资料: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g。

(1)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                 

(2)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                 

来源:2021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硫酸的性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    

【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      (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

【实验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三进行实验。

(1)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向试管3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用

   (填字母序号)继续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A.酚酞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铜溶液

(4)小组同学将4、5两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猜想二:BaSO4、BaCO3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沉淀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猜想二成立。

实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废液缸中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回收。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

         (填一种具体物质),处理后再排放。

来源: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完成“探究某种盐的性质”实验,填写下表。

试管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红色溶液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实验结论

该盐是          (选填“NaCl”“Na2CO3”“Na2SO4”),其水溶液呈      性。

实验解释

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计算

全班同学完成试管乙实验,共消耗质量分数为10.4%的BaCl2溶液50g,实验后最多收集到       g白色沉淀。

(2)处理“CO2的实验室制取与检验”实验废液。全班同学完成该实验共产生1000g含HCl废液(固体已除,大理石中杂质未参加反应),不能直接排放。

【实验方案】先测定废液中HCl的质量分数,再用熟石灰处理废液至中性。

【实验操作】

①称量    g NaOH固体,溶解,配制30g 5%的NaOH溶液。

②取100mL小烧杯,倒入20g废液样品,插入pH计测定溶液的pH,向废液样品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③投入    g熟石灰处理剩余废液(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有同学提出也可以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直接加热废液除去杂质HCl,并得到CaCl2。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来源: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加学习并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憲与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补上猜想二。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                 

猜想三:NaCl和HCl

猜想四:NaCl、NaOH和HCl

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Cl2溶液,       (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浇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K2CO3溶液、AgN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K2CO3溶液

滴加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得到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认为猜想      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的活动过程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以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错误的原因是                                    

来源: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石灰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如下探究。

Ⅰ.石灰石分解的探究

取三块形状大小相近的石灰石(长宽厚约为1cm×1cm×0.2cm),一块不加热,另两块分别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的火焰上加热2min(假设杂质加热时不发生变化)。探究过程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见表1。

表1 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

实验组别

实验条件

试管B中的现象

未加热

无明显现象

酒精灯加热

呈浅红色

酒精喷灯加热

呈红色

(1)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    

(2)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实验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                                           

(3)丙组实验中,向试管B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4)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设计实验:取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

            (补充完整实验方案)。

Ⅱ.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

【查阅资料】生石灰质量的优劣常采用“活性度”来街量。“活性度”的测定方法: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定浓度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数(单位为mL)。消耗盐酸的体积数越大,“活性度”越高。

某研究小组在电炉内煅烧石灰石样品,并测定煅烧产物(CaO)的活性度,数据见表2。

表2 不同条件下煅烧产物的活性度(mL)

煅烧时间/活性度/煅烧温度

1050℃

1100℃

1150℃

1200℃

1250℃

1300℃

12min

790

836

868

808

454

412

16min

793

856

871

845

556

530

20min

795

863

873

864

617

623

(5)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100~1200℃的证据是                        

Ⅲ.石灰石用途的探究

(6)石灰石是高炉炼铁的原料之一。石灰石能除去铁矿石中的SiO2,同时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生铁的产率。分析加入石灰石能提高生铁产率的原因:                          

来源: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计算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               ,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              ,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        ,可观察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来源: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盐,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

(1)NaHCO3可称为钠盐或碳酸氢盐,它是由Na+      (填离子符号)构成,医疗上能用于治疗胃酸(含有盐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少量NaHCO3

【查阅资料】

材料一:侯氏制碱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材料二:研究发现,NaHC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2C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实验制备】根据侯氏制碱原理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NaHCO3

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

(2)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                           

(3)能进一步确认该白色固体是NaHCO3的实验方案是

                                    (须用到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温度计、水)。

(4)如图2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在60℃后无数据的原因可能是                 

【性质探究】

常温下,取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于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

材料三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HCO3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

变化①:HCO3+H2O→H2CO3+OH

变化②:HCO3→CO32+H+

材料四: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

【交流反思】

(5)NaHCO3溶液显      (填“酸”“碱”或“中”)性,结合材料三、四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6)根据本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pH<6.68时生成的无色气体为CO2

b.从0~30s,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不断增大

c.不能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来源: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验证实验】

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溶液变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分析与结论

Ca(OH)2能与指示剂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发现问题】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

Ⅰ.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液,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         完全反应了。

Ⅱ.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液(填盐类物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拓展延伸】

同学们针对实验四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将充满CO2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确定二者之间发生了反应。请在图中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总结提升】

(1)通过上述实验验证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2)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

来源:2021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绘制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如图:

同学们选取四种碱来验证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如图:

(1)实验一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2)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上述知识网络图中碱能够与         反应;

(3)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四产生白色沉淀,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经分析,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滤液一定显    (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除了氢氧化钠还有什么呢?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猜想和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只有NaOH;

猜想二:溶质为NaOH和       

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由a、b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猜想一正确

b.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反思与评价】

Ⅰ.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只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一种试剂,也能得出猜想一正确的结论,该试剂为        

Ⅱ.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

来源: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加深对酸的主要性质的认识,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完成了以下实验活动。

【实验内容与分析】

实验一:按如图1所示完成实验。

实验二:往生锈的铁钉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三:往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实验四:往5.3克Na2CO3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1)实验一中,观察到石蕊溶液变    色。

(2)实验二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出现这两个现象的原因                                                        

(3)实验三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由此现象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可能组合有(不考虑酚酞)                        (用化学式表示)。

(4)请计算,实验四中理论上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应用与拓展】

(5)结合以上实验内容,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氧化铜,得到纯净的铜                                                                   

(6)小明在征得老师的同意后,继续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                                     

来源: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并对反应后试管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实验1】往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    色。

【实验2】往另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同学们对实验2反应后的废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HCl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

猜想三: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设计实验】同学们为验证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一:

实验操作与现象

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

小芳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小明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红色,小明认为猜想一正确。

【进行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进行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拓展与应用】现有14.9克纯碱样品(含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89.5克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缓慢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CO2的质量为    克。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下同)

(3)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来源:2021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加到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生成。同学们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是Mg(OH) 2

猜想②是MgCO 3

猜想③是Mg(OH) 2和MgCO 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MgCO 3、Mg(OH) 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2.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3.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

【实验现象】装置A中        ,装置B中       

【实验结论】猜想③正确。请写出Mg(OH) 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探究】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                ,也能检验MgCO 3的存在。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了下列探究。

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36.8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如图2所示装置C和D吸收。

【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C增重3.6g,装置D增重13.2g。

【实验结论】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 2•yMgCO 3表示,则x:y=       

【反思评价】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只称量装置C、D增重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②去掉装置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C增重的质量

③去掉装置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D增重的质量

来源:2021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加到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生成。同学们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是Mg(OH)2

猜想②是MgCO3

猜想③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2.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3.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

【实验现象】装置A中       ,装置B中      

【实验结论】猜想③正确。请写出Mg(OH)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探究】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               ,也能检验MgCO3的存在。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了下列探究。

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36.8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如图2所示装置C和D吸收。

【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C增重3.6g,装置D增重13.2g。

【实验结论】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2•yMgCO3表示,则x:y=     

【反思评价】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只称量装置C、D增重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②去掉装置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C增重的质量

③去掉装置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D增重的质量

来源:2021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有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其成分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了如图实验探究:

【实验活动】

【初步结论】实验过程中没有温度变化,则该样品中没有       (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样品中究竟有哪些物质呢?同学们利用该固液混合物继续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

【结论与解释】根据上述现象,同学们得出固体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你认为此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其中氢氧化钙产生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深入交流】实验过程中细心的同学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边滴加稀盐酸边搅拌,溶液仍为红色时,固体表面没有气泡产生,但固体却减少了。针对此现象,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的           继续与稀盐酸在溶液中反应,而未与碳酸钙反应。

【分析评价】同学们根据整个过程的实验现象,又绘制了溶液中某离子数目的变化趋势图。请你结合图像分析:

Ⅰ、该离子应该是    (填序号);

A.

①Ca 2+

B.

②OH

C.

③Cl

Ⅱ、在b→c的过程中,该离子数目减少的微观反应实质是:            (用文字说明)。

老师对同学们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可以尝试用更多的方法进行探究。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