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探究题
初中化学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只有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连接仪器,检查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连接好,夹紧弹簧夹(最初气球处于瘪的状态,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水的体积为50mL)
再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是热水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白磷很快被引燃,但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剩余气体             (填写“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表达式:                       
(2)在整个过程,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注射器的水自动喷出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②当注射器的水还剩下           mL时停止下流;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常考虑的两种因素是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完成以下各题.

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           装置来制取并
收集,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若用F装置收集气体,需满足的条件是      _;
A装置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
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30%双氧水的质量
加入的水的体积
二氧化锰质量
收集时间
1
10
40
5
200
2
20
30
5
100
3
30
20
 
67

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     

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g;
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反应与双氧水的      有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校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一定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弹簧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②集气瓶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步骤③中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1”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但本实验的结果是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小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     
②中点燃红磷的方法有什么后果?      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1) 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2)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3)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  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久置出现变质硬化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检验硬化的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__                          _。
(2)检验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氢氧化钙样品少量,研细后加适量蒸馏水充分混合后静置,
__                 __
__             __
该样品还含有氢氧化钙

【探究活动二】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以下用R表示)的质量分数
取3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R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1所示。

(3)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反应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__            __(填实验现象),才停止滴加稀盐酸。
(4)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_          _            _。
(5)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__         __mL。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g·L-1,通过计算,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为__            _。
(6)上述图1所示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用来实验测定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是比较粗略的,请简要说明测定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_                         _(写一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成功体验: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
1、 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2、 碳酸钠溶于水显碱性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理由是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
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拓展迁移】
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H+ + OH- → 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         (填符号);

【继续探究】
请写出实验中加C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式                  (用化学符号表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几名同学到农业科研实验室参观时发现有三瓶失去标签的化肥样品,据科研人员介绍是两种氮肥和一种钾肥,均是初中学过的化学肥料,分别是氯化铵、硫酸钾和一种未知固体,几名同学想探究具体是什么物质,并帮助科研人员贴上标签.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出三种固体肥料?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2号样品少许,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嗅到有股刺激性的氨味,他认为2号样品一定不是硫酸钾,一定是氯化铵.
[反思与评价]请你评价甲同学的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乙同学:取少量三种样品分别加入水充分溶解后倒入三支试管中,先向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在试管口分别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其中2号、3号出现了相同现象,现象为                ,说明1号是硫酸钾.再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1号、3号中均出现白色沉淀.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最简便的方法是将三种样品配制成溶液后,只需要滴加一种试剂        (填物质名称)就能将三种样品鉴别出来.
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鉴别出了三种化肥.请将三种化肥的化学式分别标在试剂瓶的标签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
①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方案:在集气瓶内放足量红磷,塞紧橡皮塞,用放大镜聚集太阳光来引燃红磷,待红磷火焰熄灭且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如果实验成功,那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11)         

② 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方案:将足量镁粉点燃后放入钟罩装置进行实验,写出镁粉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            。燃烧完毕冷却后水几乎占满整个钟罩,已知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请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13)         。如果将图2中镁粉换成碳粉进行相同实验,则  (14) (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③ 丙同学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方案:反应容器是由两个针筒和中间的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容器内留有30mL空气。加热等铜丝的温度升高后,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观察到亮红色的铜丝表面覆盖着一层黑色物质(反应方程式:2Cu+O2     2CuO),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前容器内空气体积
反应后容器内气体体积
30mL
X mL


I.反应后容器内气体体积X理论上为 (15)   mL。
II.如果反应结束后测得容器内气体体积为28mL,假设装置气密性完好,那造成实验有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16)             (试举一个即可)。
④ 十八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为了研究空气的组成设计的实验如图4,实验原理是汞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会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当年拉瓦锡在观察到汞表面浮起红色渣滓后,还继续加热了12天才停止实验,他这样做的理由是         (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和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填写相应的元素符号:

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把铁刀变成铜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2)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_
(3)将等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別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金属X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反应后可能已经反应完的金属是______,﹣定有剩余的金属是_____

(4)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
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注:氢氧化钠能与CO2反应,但不能与CO反应,CO2的密度约1.5g/l,CO的密度约为1.25g/l)

【实验求证】
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_______,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后测得集气瓶中液体里含碳元素0.24g,量筒中液体的读数为96ml,则反应时消耗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g。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双氧水开展如下研究

(1)图1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2)小林同学将MnO2与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小块状固体,加入图2装置中制氧气,以方便实验结束回收二氧化锰。其中块状固体应放置在          处(填“A”或“B”),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该装置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利用该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需停止反应,其操作是                     ,原因是                 
(3)小亮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术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实验中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               (填“是”或“否”)。
②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③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气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探究常用控制实验条件(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某同学在探究燃烧条件的时候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证明,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
如图利用白磷和红磷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也运用了两个对比实验的方法。

(1)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把_________________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实验的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是把____________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实验的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之后,认为课本上实验存在不足,实验小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原装置改进如图所示,成功的测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以下是他们的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设计实验】
①经测定,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则注射器中至少应吸入_____mL 水(填整数);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之后,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
③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④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气球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该实验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实验反思】请结合课本装置图分析,该改进装置比课本装置有哪些优点:(答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下面是对铁的腐蚀条件及铁锈组成的探究。
问题一: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课本实验中,铁生锈所需要时间较长,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改进实验。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C导管接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微热甲装置,说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甲装置中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4 min后观察: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灰暗,D处铁丝依然光亮。该实验说明铁生锈主要与_______和_______有关。B、D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
问题二:测定铁锈的组成。
铁锈的成分主要为Fe2O3·H2O,还含有少量的FeCO3。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测定锈铁钉的组成。取一高度腐蚀的干燥铁钉(含有少量铁),称其质量为20.08 g,在N2环境中,充分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该过程中仅考虑发生反应:Fe2O3·H2OFe2O3+H2O↑,FeCO3FeO+CO2↑,且不需要考虑装置中空气对本实验的影响。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Fe2O3·H2O-178,FeCO3-116)

(碱石灰成分:CaO和NaOH固体混合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4)若反应前后称得C装置总质量分别为100.00 g和102.24 g,则反应生成的CO2和水蒸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g,D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
(5)经过改进后,测得m(H2O)=1.80 g,m(CO2)=0.44 g,请计算锈铁钉的组成。
①锈铁钉中Fe2O3.H2O的质量=________ g。
②锈铁钉中FeCO3的质量=_______g。
③锈铁钉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6)将20.08 g该锈铁钉溶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中是否有H2?_______(填“有”或“无”),请通过计算说明。
[已知:①Fe2O3+3H2SO4=Fe2(SO4)3+3H2O; ②铁在H2 SO4和Fe2(SO4)3混合溶液中先发生的反应为:Fe+Fe2(SO4)3=3FeSO4。Fe2(SO4)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药品】蒸馏水、酚酞溶液、浓氨水、40℃水、80℃水
【实验仪器】小烧杯、大烧杯、小试管、胶头滴管、温度计、______
【实验步骤】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得出结论是______。
2.在B烧杯中盛有20mL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在A烧杯中的小试管内盛有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A、B烧杯罩在一起(如右图所示),一段时间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用上述药品和右图装置,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 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正确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赤铜是一种铜的氧化物,因其外观与铜粉的颜色相似,故名“赤铜”。某兴趣小组欲确证草酸晶体的热分解产物,并测定赤铜的化学式,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资料】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3H2O=CO2↑+ CO↑+ 4H2O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气体干燥剂;无水硫酸铜遇水分变蓝色
(1)下列可用作草酸晶体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分解的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a               b           c                d
【问题讨论】

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足量):
(2)该兴趣小组进行上述实验时,先点燃热分解装置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E处的酒精灯,原因是                      
(3)B装置的作用是                  。证明草酸晶体的热分解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的明显缺陷是                     
【数据分析与计算】
(5)称取赤铜样品7.2g(假设样品是纯净物),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待赤铜完全反应后,测得E装置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的质量为6.4克,试计算确定该赤铜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6)根据你求出的赤铜化学式,写出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