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生物试题 / 探究题
初中生物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        种处理。
(2)以“唾液”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          种处理。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    ℃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     必要(填“有”或“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兵同学要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他取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是大豆种子20粒,食醋和清水各一小瓶,带盖的空玻璃瓶2个,吸水纸一包(并将食醋和清水各取一定量配制成了“模拟酸雨”)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①将两个带盖的空瓶分别编号为A、B,在A、B两个瓶底部各垫上三层吸水纸,并向A瓶里吸水纸上加少量“模拟酸雨”;向B瓶里吸水纸上加少量清水,使纸巾湿润。又向两瓶吸水纸上各放10粒大豆种子,把两瓶都放在20度的环境中培养。
每天向A瓶补充少量的“模拟酸雨”,向B瓶补充少量的清水,确保吸水纸湿润。
③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④换用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同样的实验。请回答:
(1)从题中信息可知,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控制变量为:_______________ 。
(4)如果大豆种子的自身条件都满足了,预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是A、B两瓶中的种子都没有发芽,还能说明是酸雨的影响吗?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步骤:

请根据图中所示的步骤回答:
(1)进行这项实验时,要把用于实验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图B所示的步骤是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4)观察并分析图C所示的现象,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显微镜的使用。
(1)在下列观察实验中,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的是 (    )
A.观察叶的下表皮细胞        B.观察草履虫
C.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D.观察种子的结构
(2)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实验室的光线较暗,为了增加视野内的亮度,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
A.选用较大的光圈和凹面镜
B.选用较大的光圈和平面镜
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凹面镜
D.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
(3)小明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视野中出现了图A的物像,要想把物像调到图B所示的情况,你认为他应该怎样操作?理由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某同学进行的“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编号
实验装置设计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1
  在培养皿中铺层吸水纸,在纸上放10粒大豆种子,并向培养皿中倒人适量的水
将培养皿放在橱柜中
5天后大豆种子萌发了
2
  在培养皿中铺层吸水纸,在纸上放10粒大豆种子,并向培养皿中倒人适量的水
将培养皿放在冰箱的冷藏层中
5天后大豆种子没有萌发

根据此项探究实验进行分析。
(1)这个探究实验设计的变量是_________,起对照作用的实验是_________(填写装置编号)。
(2)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这个探究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除此条件外,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的外界条件有___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说明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
A.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活       B.生物的生活会适应环境
C.环境与生物的生活无关       D.环境与生物的生活相互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料分析。
资料1:新华网北京2005年11月4日电,据农业部4日发布的消息,10月26日,辽宁省黑山县八道壕镇江台村养殖户饲养的鸡出现死亡。11月3日,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疫情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资料2: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禽流感的病原体是甲型流感病毒的H5N1亚型病毒。这种病毒的形态如图所示。
  
资料3:中新网2005年5月25日电,据新华网消息,中国科学家最近研制成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疫苗,它们能够彻底切断致命病毒向水禽、家禽及哺乳动物和人类传播。
(1)根据资料2,这种病毒的结构特点是由_________的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组成。
(2)根据资料1判断,在病毒的分类中禽流感病毒属于_________病毒。
(3)根据资料3可知,通过给家禽注射禽流感疫苗的方法进行预防禽流感,这种禽流感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_________。
(4)将禽流感病毒划分到微生物类,家禽划分到动物。这种归类的方法是按照生物的_______划分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锦州五中七年级同学们以生长迅速的玉米幼根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根什么部位生长最快”。下面是其中一个班的同学们所设计的方案及连续三天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探究方案设计
    分段
时间
A
B
C
D
  选取玉米的一条幼根,自幼根尖端向上等距离画分为4段,将幼苗放在培养皿中培养
第一天
2mm
2mm
2mm
2mm
第二天
4mm
7mm
2mm
2mm
第三天
10mm
13mm
3mm
2mm

 (1)此探究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你认为根生长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要经过实验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下列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实验装置图。请根据下图及日常所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甲装置经过一昼夜的暗处理后,进行2—3小时光照,观察到烧杯中水的液面下降,同时透明塑料袋内壁出现小水滴,这种现象说明植物进行了          作用。
(2)乙装置的广口瓶中是新鲜的金鱼藻,放在光下,当瓶内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气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会复燃,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           。
(3)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新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过一段时间打开阀门后会发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此装置和实验现象验证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下图)。他所使用的材料用具有烧杯、吸水纸、标签、清水、绿豆种子等 

(1)根据两组实验装置填写下表。

探究的因素

空气 
温度 
处理方式
利用实验一的A与C装置进行对比处理
  
  
预期效果
  
 
 

(2)由此得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表示刘庆同学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部分实验,请根据他的实验设计和加碘液后应出现的现象,加以说明:

试管编号
加入材料
水温(℃)
恒温时间(分钟)
加碘液后的现象
1
馒头碎屑+唾液2mL
90
10
A
2
馒头碎屑+唾液2mL
10
10
B
3
馒头碎屑+唾液2mL
37
10
C
4
馒头碎屑+清水2mL
37
10
D

 
(1)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实验材料后,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C: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A和B都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1~4四组实验的过程和分别出现的现象A~D,经过认真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㈠春天的时候许多同学都会养蚕,那么多的蚕宝宝养在一起,它们之间是否是一个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为什么?(4分)
㈡实验探究(11分)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后面的探究活动。
⑴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________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有机物为食。(3分)
⑵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
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制定计划:
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 min里蠕动的距离。
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 min里蠕动的距离。
如此进行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
对比结果,得出结论。
④ 实施计划(按实验计划进行)
在观察过程中,你如何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2分) 
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王老师在课前几天设计的“探究种子萌芽的外界条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想一想:
(1)1号瓶没有萌发,是因为      
3号瓶没有萌发,是因为        
4号瓶没有萌发,是因为       
(2)你认为2号瓶的设置有用还是没用                ?。如果有用的话,2号瓶的作用是                    ,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1)提出问题: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①取培养皿二个,在培养皿内铺一层吸水纸.
②将                      ,均匀置于二个培养皿内。
③设置对照实验:(请选择下列与假设一致的合适选项填在横线上)
甲培养皿                        ,乙培养皿                        

A.水淹没种子 B.放在适温下 C.不加水 D.放在冰箱里 E .加适量水

④每日定时观察其变化情况,并记录。
(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某科学家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材料、操作方法如下图。

实验结果:甲玻璃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乙玻璃罩内的蜡烛能持续地燃烧。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看,实验中的变量是     
(2)科学家设计该实验所提出的探究的问题应是     
(3)实验结果说明了     
(4)实验结束时,发现乙玻璃罩内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于     
(5)如果实验时将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实验结果是     ,该实验结果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探究食品上滋生微生物的某些条件,将新鲜猪肉和水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取澄清的猪肉汁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标有A、B、C的三只锥形瓶中。静置1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
步骤二:把A锥形瓶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内,冷藏室的温度为6℃。
步骤三:把B锥形瓶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
步骤四:把C锥形瓶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
步骤五: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察,结果记录在右表内(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 +”表示;微生物很多用“+ + +”表示)。

锥形瓶
观察结果
A
+
B
+ + +
C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步骤三、四,你认为实验中的变量是    。(填选项字母)
A.温度    B.水分    C.是否有活的微生物   
(2)通过A、B两只锥形瓶的实验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生物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