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B.

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C.

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

(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来源: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鉴赏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

②楚:楚地。

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来源: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

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

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D.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2)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

动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浅草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来源: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赏析

秋霁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来源:2022年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问答入词,层层深入。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

千古兴亡,往事悠悠。“悠悠”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话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D.

“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来源: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阅读。

鄱阳湖

吴国伦

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

千山日射蛟龙窟,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晚仍鼙鼓,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释]①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②匡庐:即庐山。③蛟龙窟:指鄱阳湖。④鼙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涌帆樯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

来源: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来源: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情景交炼

◆张德瀛

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非借物遣怀,即以物喻人。宋词如李世英“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情语也;梅尧臣“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景语也;姜尧章“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景寄于情也;寇平仲“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情系于景也。词之为道,其大旨不出此。

材料二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材料三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

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倚( ) 固( ) 勒( ) 寐( )

(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词 虽 不 出 情 景 二 字 然 二 字 亦 分 主 客 情 为 主 景 是 客 说 景 即 是 说 情。

(3)请翻译“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非借物遣怀,即以物喻人。

(4)请根据“材料一”的提示,为下列词句归类。

A.

景语

B.

情语

C.

景寄于情

D.

情系于景

①羌管悠悠霜满地。( )

②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5)请抓住“材料二”上阕中的几个关键词简析战场的环境和战争的烈度。

(6)“材料三”中所说的“四面边声”在“材料二”中具体指什么?

(7)积累链接:请你任意默写一联教材中曾经学过的边塞诗句。

来源: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2)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来源:2022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鉴赏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

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

C.

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

D.

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

(2)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

来源: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来源: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之作,两首诗的情感基调相同。

B.

“行子对飞蓬”与“征蓬出汉塞”中的“蓬”都表达出漂泊无定之感。

C.

颈联既照应“万里”的漫漫征途,又引出“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

D.

最后一句中“雄”字颇有表现力,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战斗场面。

(2)请结合全诗,说说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的哪些“心事”。

来源: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

B.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C.

“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

“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B.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C.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此处为用典,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四面歌残终破楚”也是一处用典。

D.

本词既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帼英雄的侠肝义胆,蕴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基调伤感低沉,语言刚健清新。

来源: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2)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来源: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阅读(5分)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台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

(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

B.

【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C.

【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

D.

【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

来源: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