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注]

【唐】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此诗为张九龄受唐玄宗赏识而出任洪州都督后所作。湖口,即江西鄱阳湖湖口,当时归洪州都督府统辖。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万丈红泉”“迢迢半紫”描摹庐山瀑布从天而降、绚丽夺目的壮观景象。

B.

颔联中的“下”和“出”,凸显了瀑布越过山间杂树、穿透空中层云的宏大气势。

C.

颈联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天气状态下的瀑布美景;晴日彩虹当空,雨天声势浩大。

D.

尾联赞叹飞瀑与山、云、天连成一片的恢宏气象,展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

来源: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注]

【唐】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此诗为张九龄受唐玄宗赏识而出任洪州都督后所作。湖口,即江西鄱阳湖湖口,当时归洪州都督府统辖。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万丈红泉”“迢迢半紫”描摹庐山瀑布从天而降、绚丽夺目的壮观景象。

B.

颔联中的“下”和“出”,凸显了瀑布越过山间杂树、穿透空中层云的宏大气势。

C.

颈联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天气状态下的瀑布美景;晴日彩虹当空,雨天声势浩大。

D.

尾联赞叹飞瀑与山、云、天连成一片的恢宏气象,展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

来源: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严寒。

(1)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2)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来源: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邢惇夫

(宋)黄庭坚

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

【注释】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实,字惇夫,河南阳武人。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居实为忘年之交。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是写邢惇夫在随州生活时诗歌创作艺术更为成熟。

B.

第二句写随州的大好河山激发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创作更加自如。

C.

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黄壤”暗指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

D.

第四句意思是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友情、亲情。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来源: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角声满天”写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

B.

“半卷红旗”写将士们乘夜奔袭之状。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的细节,更突出悲壮的气氛。

C.

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D.

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

(2) 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来源: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模仿下面节选的诗歌,选择一个季节,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形式相近的小诗。

纺车上的梦

力扬

初春的柔和的细雨 像一幅无边际的帘幕

它静静地悬挂在大地之上 静静地悬挂在山岳和森林的中间

【注释】①力扬:原名季信,现代左翼诗人,浙江青田人。

来源: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居之美

月山草堂四咏

[明]汤显祖

(一)

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

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隐居。

(二)

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

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

(三)

君子山前放午街,湿烟青竹弄云霞。

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

(四)

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

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

【注释】①选自《汤显祖诗文集》。月山,在遂昌县城西。

(1)下列是四首诗歌的标题,请将诗歌序号分别填到对应的标题后面。

松屋卧云( )竹院烹茶( )荷亭酌酒( )竹窗延月( )

(2)你从这组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来源: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来源:2022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颔联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2)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来源:2022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抓住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形容词,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

来源: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寿阳曲·_______

(元代)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寿阳曲·_______

(元代)马致远

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注释】①两首诗歌均选自《元散曲一百首》。寿阳曲,曲牌名。②霁:雨停。③锦屏风:这里指像屏风一样的一排排山头。④榔:同“桹”,渔人系在船舷上敲击以驱鱼入网的长木棒。⑤撮:聚集。

(1) 请根据所写内容推断两首诗歌的标题,下面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

A.

边塞出猎 江头怀古

B.

山中别友 晨起出渔

C.

山市晴岚 渔村夕照

D.

野渡新晴 绿杨春晓

(2) 两首诗歌都展现了美好的情景。第二首诗歌的情景中,有榔声、歌声,可能还有人们晒网时交谈的声音。如果第一首诗歌的情景中也有声音,哪两种声音最恰当?请简要描绘这个情景。

来源:2022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

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

C.

第三句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

D.

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

(2)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来源:2022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艾青这两首诗中的“煤”和“礁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请你简要分析。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春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来源: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语文真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从“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的 心境。

(2)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诗画”之境?请简要分析。

来源: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语文真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来源: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